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德育教育 >简论数学“小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

简论数学“小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3-12-29 点赞:29079 浏览:1328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西方教育教学中,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做一些科学调查的“小活动”和我们的家庭作业一样司空见惯。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这一点上,我们由于教学理念与学习条件等的限制,一直没有广泛开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可操作经验。本文试图从九年义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这一方法做自己的探索。
关键词: 小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特别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原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问题。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的数学知识要充分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教材、对数学有亲近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开展了一些“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使数学课堂力求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达到生活化、活动化。本文以此为例,谈一谈“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1.“小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大有可为

1.1“小活动”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而动手、动脑、有自己的主见、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小活动”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恰好顺应了这种要求。关于数学的素质教育,一是指是指通过数学教学,掌握数学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如小到写东西,测量房间的面积,大到房屋设计,城市规划,人口增长,甚至神九飞天的精密测量与计算,等等。二是指数学品德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1.2“小活动”的教学方式适应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与社会实践,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小活动”也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当前,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这除了社会变革造成的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外,也与我们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有关,新时代的学生更要求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来源于知识内容本身,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开展“小活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2.运用“小活动”教学应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2.1制定清晰的活动目标

制定清晰的活动目标,可以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形象性,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内心情感体验上的极大满足感,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确定活动的主题

每次小活动,在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让学生“心动”的主题基础上,必须保证以该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展开,做到有的放矢。

2.3确定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形式确定后,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完成。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内容首先确定组别,各小组人数,然后选出小组长,分配各组员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班内分组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所带来快乐,在产生矛盾时找到解决的方案。

3.实施方案初探

在《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的教学中,我按提出问题、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室外分组实际测量、撰写《测量旗杆的高度》活动报告等五步来实施教学。
第一步:提出问题。
每当周一升旗仪式上同学们仰望着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们知道旗杆有多高吗?今天,放开大家的思维,综合利用前面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来设计一套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要求:(1)说出测量方法;(2)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测量数据标记在图上(用字母表示);(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第二步: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标杆、皮尺、镜子、水盆、计算器等,并把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分组,每组5人。每个小组中有灵魂式人物,也有细心式人物。其中灵魂式人物负责本小组的策划、分工,保证组员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提高;细心型人物则保证在测量中避免出现重大失误等。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具体测试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在室内详细讨论具体测量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均了解并掌握所提测量方案的基本原理,明确每种测试方案的具体方法和需测量的数据等。这一步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只有每个小组成绩对测试原理、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经过紧张有序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提出了他们自己认为比较简单和有效的测试办法,有的小组还提出了2种以上的测试方案。简单罗列如下:
方案1:影子法
具体操作:如下图1所示,每组一名同学利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分别测出该同学的身高(CD)及此时该同学的影长(CE)、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BC),根据测量数据,直接运用三角形相似,求出旗杆的高度。图1 影子法测量旗杆高度
方案2:标杆法
具体操作:如下图2所示,在旗杆(AB)的前面立一根标杆(EF),小组内一同学(CD)观察旗杆与标杆的顶部,当他的视线恰好可以穿过标杆和旗杆的顶部时,其他同学测出距离BC,CE,CD,EF的长度(其中CD指眼睛到脚底的距离),间接运用三角形相似,根据所测量的数据,求出旗杆的高度。(注意问题:使用这种方法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直。)
图2 标杆法测量旗杆高度
方案3:镜子法
具体操作:如下图3所示,CD为小组内观察者,在观测者(CD)与旗杆(AB)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个标记E。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其他同学测量距离CE,BE,CD(CD指观察者眼睛到脚底的距离)的长度,直接运用三角形相似,根据所测量的数据,求出旗杆的高度。
图3 镜子法测量旗杆高度
其他测试方案:在分组讨论中,有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测试方案,如机灵鬼小王的测试方法是:请同学站在旗杆下离旗杆较近的地方,用手机拍下图片,在计算机上量出旗杆是同学身高的a倍,而该同学身高为b米。于是测量出旗杆高度为(a×b)米。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于这种方法,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下面的讨论:(1)该种测试方法是否准确?请说出理由和优缺点,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如何减小误差,得到正确结果?
第四步:到室外分组进行实际测量。
根据第三步的具体测试方案,分组到室外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本次活动以5名学生为一组比较合适,组长负责观测,两人测量,一人进行扶标杆等工作,一人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要求测量的方法不能少于两种(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可实地测量)。全部测量完后,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比较计算结果,并分析讨论各种方案的优劣,强化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第五步:撰写活动报告。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测量旗杆的高度》活动总结报告,要求在总结报告中比较几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几种测量方法的误差等,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进行小组总结发言。

4.对“小活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正如斯卡特金所说:“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本次课堂采用“小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尝试,使学生从活动经验中得到“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它们的影长成比例”这一数学活动事实,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求旗杆的高度。
本次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经历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物理)联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部分学生的印象里,数学始终是抽象的、乏味的,他们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到茫然。在这节课上,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了交流的快乐,每个小组都提出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彼此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知识。

5.其他注意事项

课堂“小活动”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情况,出现了一些与我预先设计不符的现象,在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事项。
5.1“小活动”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尝试,由于活动准备时间短(一般是提前1天布置),活动参与人员多(一般是全班参与),活动的具体实施时间短(一般是在45分钟内要完成),因此每次“小活动”要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难度适宜,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相关原理,这样他们才有参与热情,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5.2活动方式应当由单纯的“行为参与”转向深层次的“认知参与”。课前准备必须充分,为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分析每个组的测试方案、工具准备等,要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每个测试方案的数学原理。以免活动实施时学生不知所措,达不到效果而失去了意义。
5.3活动过程要注重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细致分工,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让参与度更高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