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26153 浏览:1196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可以利用专业校友资源以业界真正的媒体为创建标准,打造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平台,师生校友共同参与媒体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之中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特色
1671-0568(2012)23-0008-03
一、引言
重庆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3年在当时的中文系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共招收了8届学生。几年来,我院加大专业建设,通过调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收集学生的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实际的人才培养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理论能力有余而动手能力欠缺,缺少师生共用的专业实训平台,因而专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旺盛的广电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分析问题的症结发现,从专业建设发展实践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随着新闻媒介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由较单一的能力提高到媒介融合能力要求,由实践能力提高到实战能力要求”。因此,在专业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相关高校应将提高师生实战技能放在首位。但是在实际的专业建设中,囿于成本控制,高校一般倾向于带学生到媒体各部门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见习,或者在课外建立工作室,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实践。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专业见习,无法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有很深刻的体验。同时,课外工作室中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理想化的,更多是出自对实际项目的模拟,法真正使课堂教学自身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
据统计,我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拥有民间刊物《星湖》报,创刊14年来,这里走出了数以百记的大批文学、新闻好手,且大都供职于成渝两地的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网站等。其中最为著名者,如《星湖》创刊人、任腾讯大渝网副总经理的张采兵,任沙坪坝区新闻中心电视部主任的杜术林,任重庆卫视主任记者的邱朝举等。
笔者认为,高校本身就可以利用专业校友资源,以业界真正的媒体为创建标准,联合创建媒体,打造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平台,师生校友共同参与媒体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之中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以我院为例,可以打造《星湖》报、《星湖》创作社、《星湖》网三个专业平台,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融合于专业平台之中,实施真实的专业项目制,师生直接与业界接触,参加行业企业第一线最真实的实践活动锻炼,同时又可以顺势整合《星湖》校友资源,实现专业的拓展与延伸。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改造的必要性

1. 培养“双能型”教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需要

让教师参与“《星湖》报网社”专业平台的建设,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培养“双能型”教师。“《星湖》报网社”专业平台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专业怎么写作为一体的平台,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亦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对外专业怎么写作——接受外包的广告制作、节目制作、大型活动媒体支持等,这样就可以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双能型”教师的目的。

2. 实施专业真实项目制,有效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需要

“《星湖》报网社”是培养学生在“纸媒”、“网媒”以及“视媒”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平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凭借这三个媒体平台实施真实的专业项目制。将招收的专业新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教学学习过程设置若干个真实的项目,如报纸编辑——《星湖》报,电视编辑——《星湖》创作社,网络编辑——《星湖》网,围绕每个项目设置课程群,通过一系列真实项目的实施,让每个学生大学期间编辑一份真正的报纸,建设一个真实的网络,创作一个个电视节目,这样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才能做到学有所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 整合《星湖》校友资源,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我院《星湖》创刊以来,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工作在机关、媒体、地产、商业、软件等不同的岗位上,很多人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中层或高层领导干部。因此,积极整合《星湖》校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有效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丰富的《星湖》校友资源也是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

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1. 投入资金建设打造专业平台

以知名校友为重点,与《星湖》校友沟通,取得《星湖》元老对广电专业人才培养以《星湖》为平台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星湖》从事纸媒、网媒、视媒工作的前辈指导下,以业界的媒体为创建标准,投入资金建设包装打造《星湖》报、《星湖》创作社、《星湖》网,包括购置设备、制定人员配置计划、管理制度,等等。

2. 设置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利用《星湖》报、《星湖》创作社、《星湖》网三个专业平台确定“纸媒”、“网媒”以及“视媒”的岗位点(群),分析岗位点(群)的专业能力结构,分别开发课程(群)以及课程(群)评价标准。每一个课程(群)围绕一个岗位点(群)设置,突出职业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以上述三个岗位课程(群)为核心,搭配专业基础素质课程和提升素质课程,最终制定全新的课程教学计划。

3. 制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方案

传统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往往来自于对实际项目的模拟,没有将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在实际课程学习之中,学生缺乏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最真实的实践活动锻炼。而以“《星湖》报网社友”为专业平台的教学则大不相同,它以真实项目——“《星湖》报网社”为载体,依据行业相应岗位点(群)开发课程标准与体系,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因此,合理制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方案,通过一系列真实项目的实施,让每个学生大学期间编辑一份份真正的报纸,建设一个真实的网络,创作一个个电视节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 协商成立《星湖》校友会

协商成立由相关校友担任会长的《星湖》校友会,作为专业改造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对多年来从《星湖》走出来的广电专业人才资源积极加以整合,发挥星湖》人历来就有的“传、帮、带”传统,为学生提供大量有效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这些师兄师姐都是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通过他们与在校生的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在校生了解到社会和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实现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达成教育怎么写作社会,为社会源源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5.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完成以后,将邀请业界、用人单位、专家以及学生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通过评审后,将招收广电专业新生实施项目,建设期为4年8个学期。
(1)第一学期为启动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技术感知,学习《摄影摄像》;为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从就职于纸媒、网媒、视媒的《星湖》校友中遴选出三位优秀的校友开设《直击职场》课程,让学生切身体会规范化、专业化的行业前景。
(2)第二、三学期以《星湖》报为专业平台,正式编辑发行《星湖》报,面向校内外发行。依据报纸媒体新闻记者、摄影记者、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员等实际的岗位点(群)设置课程标准与体系。由专业平台负责教师组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开发相关课程,主要围绕制作《星湖》报开展课程教学。
(3)第四、五学期以《星湖》创作社为专业平台,制作电视节目,在学校电视台播放,同时向我院所在地电视台推荐。依据电视媒体访谈节目、纪实节目、微电影节目、广告、新闻节目等实际存在的岗位点(群)设置课程标准与体系。由专业平台负责教师组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开发相关课程,主要围绕制作电视节目开展课程教学。
(4)第六、七学期以《星湖》网为专业平台,打造公开的校园网站,除刊载《星湖》报内容外,还用电子杂志、视频、广告和网络专题的形式呈现校内校外各色信息,打造媒介融合平台。依据网络媒体新闻记者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新闻编辑、视频记者、广告制作以及其它怎么写作的岗位点(群)设置课程标准与体系。由专业平台负责教师组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开发相关课程,主要围绕建设网络媒体开展课程教学。
(5)第八学期以《星湖》校友会为专业平台,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以专业成果展演与汇报的形式开展,向全院教师汇报四年周期内该专业建设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并企图以此申报市级特色专业。

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 从纸媒到网媒,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新闻专业人才

在当今时代新技术蓬勃兴起、多媒体有效融合的态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业教育应当在知识融合和技能融合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3]以“《星湖》报网社友”为平台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要求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调整等方面,都需要为如何能够融合知识、融合技能怎么写作,力求能够让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成为一个全媒体新闻人才。

2. 构建“一体化、分阶段、有层次”的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的专业认知、理论学习、实习实践一体化,另外从大一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努力推动学生实践成才。

3.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真正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

真实的专业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消除理论教学与实践认知两张皮的现象。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教学自身和课外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一个项目的成员,真正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对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示范作用。

4. 成立专业校友会,以校友资源带动院企合作和实习就业

《星湖》走出来的校友都是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通过他们与在校生的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在校生了解到社会和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实现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结语
“《星湖》报网社友”是一个真实的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专业平台,它既是课堂教学自身开展的载体,又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以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为最大特色,突出教学的实践针对性,强化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业界与学界的融合,培养具有精湛的专业核心能力,一专多能的全媒体新闻专业人才。这一改革,对于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彭爱萍.中国内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传播,2011,(4).
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倪宁.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J].中国记者,2011,(3).
[4]李芹燕.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育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的改革实践为例[J].新闻界,2010,(4).
[5]龚炜.重庆市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情况及教改意见抽样调查分析[J].东南传播,201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