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美术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站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23152 浏览:1063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及价值,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育;亲和力;价值;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亲和力”源于化学和生物学,后逐渐引入到社会科学,尤其在心理学、教育学上被广泛使用。《现代汉语词典》对“亲和力”的解释是:两种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心理学则定义为: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在教育工作中主要认为亲和力是真爱、是亲近与结合的力量、是一种涵容度,亲和力反映的是工作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等。
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高校德育亲和力是指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质,通过优化德育环境,创新德育观念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机制,在德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与结合的力量、一种心理需求能力、一种感染、凝聚、吸引、感召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为德育施教主体,德育工作者和工作组织与受教主体之间相互亲近的动机和相互亲近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亲和力,既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各种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彰显出来的独特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又指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亲和力是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和艺术力量的和谐统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引导力、转化力、纠错力、团结力、吸引力的综合展现。[3]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界定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理解的,这两者的确是教育实践的核心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且还包含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情境等互相联动的要素。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必须进行立体的、互动的考察。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又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自身因素,通过各种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彰显出独特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亲和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传递的价值观念被教育对象所接受,成为个体活动的价值标准。后者主要指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满足了社会的相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正是在各要素的动态结合和持续发展中展现其吸引、融合的能力和水平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当今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及价值观上都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传统的“熟人社会”被“生人社会”打破,大众文化对生活的渗透逐步加深。这种转变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样的,需要重新确立价值和行为标准。面对这样的现实,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教育对象在选择、权衡中确立正确的参照系。
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是心智相对成熟的青年,他们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大量参与社会实践,独立意识较强,判断是非的能力正在形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更加注重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但纵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始终是教育实践的主宰,在信息的收集和舆论导向的把握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成了被动的受众,无法大胆沟通与交流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滞后性明显。因此,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亲和力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显出巨大的价值。

(一)增强大学生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力、认同感、接受度和参与性

富有亲和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为基础的,它是以开放互动、平等的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德育生态。这种从实际生活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出发,知、情、意、行并重提高其品行的德育,能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理解力、认同感、接受度和参与性,激发其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效果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施教者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新的德育理论、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而这些都以德育工作者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前提。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在与大学生的共学、共事中获得学生的接纳与认同,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工作效果。

(三)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德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的制定,还是德育环境的优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德育组织管理的运行,都因注重科学性、性及艺术性而能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它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观念,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大学生自身需求与社会需要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对象,关心和维护大学生的利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结合起来,既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又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力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利益和价值。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学生为目的,塑造人、发展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观念。

(二)提升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理论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辅导员,辅导员的亲和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根本。
1. 加强品行修养,提高人格魅力。辅导员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增强辅导员亲和力的关键。具有良好品行的辅导员可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释放出强大的亲和力。辅导员必须是践行社会道德的楷模,除了践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和热爱辅导员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人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平等、公平公正,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是非清楚、奖罚分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理解尊重学生,勇于自我批评并加强语言能力的修炼,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形成亲和力,做到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
2. 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理论素养。现代社会,辅导员面对的是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拥有多元信息和旺盛求知欲的大学生。被学生喜欢的、具有亲和力的辅导员必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文化素养。辅导员必须注重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明显的专业特长。除了具备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发展等相关知识和能力,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多方面的知识有较全面了解和掌握的“杂家”。这可使辅导员更易于接近学生,增强自身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辅导员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及优势,尽可能在某一方面深入研究,多出成果,成为让学生信服的“专家”。

(三)创新体系,增强育德的吸引力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核心。
1. 确立目标,坚持普遍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udooo.com

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和信念,必须坚持普遍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和谐统一。
2. 与时俱进,坚持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拓展教育内容。做到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健康素质的和谐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时怎么发表展接轨,必须面对社会现实,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社会实际问题的剖析,既讲“真、善、美”,也讲“检测、恶、丑”,摒弃“检测、大、空”,提倡“真、活、实”,通过开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具有强烈时代性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
3. 在教育模式上,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充分发挥主渠道“显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隐性”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中。如日常制度规范、师德垂范、校园文化、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学生论坛等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方式。其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通过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4. 多管齐下,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改革教育的方法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正成为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经过主体的选择,使其内化为个人的品行特征。因此,灌输是必要的,但必须提高“灌输”的艺术魅力。同时,灌输也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积极寻求外部“灌输”与自我体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共鸣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的交流平台,使网络成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使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和谐统

一、相得益彰。

5. 在教育载体上,坚持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育人功能越来越突出;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很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网络、公寓、社团具有吸引力大、学生相对集中、凝聚力强等特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用正确、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公寓和社团阵地,引导、塑造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点。
此外,必须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积极主动建立与家庭沟通的渠道,同时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努力构建各方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才可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邱海锋.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路径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0).
石成奎.学校思想教育要有亲和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8(2).
[3]练庆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