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探究危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管理查抄袭率

探究危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管理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22870 浏览:984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整个互联网理念和思想系统的升级与换代,网民聚集所产生的集体智慧开始主导整个互联网系统,他们所贡献的力量和智慧代替了原来少数人所制约和制造的影响,以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潜能,使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能级。随着人们对社会化媒体的逐渐熟悉,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许多方面大显身手,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我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担忧,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政府网络危机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政府危机的一种,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的产生自然也受到传统危机产生理由的影响,但作为一种较新的危机类型,又有其独特之处,体现在危机产生理由和危机特点两个方面。其中,政府网络危机产生理由主要为网络信息无限制过滤、“传者中心论”弱化、沉默的螺旋效应及网络草根政治力量的兴起;政府网络危机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不同于传统危机的传播及危机多元化与一元化的走势上。社会化媒体的逐渐成熟与政府危机管理方式的滞后让网络危机的爆发有了更多的空间,在面对政府网络危机管理意识偏差、网络危机管理体制机制欠缺、网络危机管理技艺缺乏及政府社会化媒体利用不当等不足时,我们不禁要深思如何去改善政府危机管理,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基于此,本论文在借鉴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浅析、文献浅析、案例浅析等多种策略,对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政府网络危机管理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最终提出了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管理的应对对策,即构建全方位、全历程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网络回应机制;构建多主体、多渠道的网络沟通机制;构建新理念、新视角的政府形象网络修复及反馈机制。关键词:危机管理论文社会化媒体论文网络危机论文网络化治理论文

    内容摘要5-6

    Abstract6-10

    一、绪论10-18

    (一) 探讨的背景及作用10-11

    (二) 国内外相关探讨近况综述11-15

    1. 国内外相关探讨走势11-14

    2. 政府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14-15

    (三) 探讨目的15

    (四) 探讨流程及策略15-16

    (五) 探讨内容及可能的革新点16-18

    二、相关概念厘定及论述诠释18-22

    (一) 政府危机管理相关概念探析18-19

    (二)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和内涵19-20

    (三) 论述基础:网络化治理论述20-22

    1. 网络化治理论述的诠释20

    2. 网络化治理论述的启迪20-22

    三、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的原因及特点22-34

    (一) 传统政府危机原因及特点22-23

    1. 传统政府危机的原因22

    2. 传统政府危机的特点22-23

    (二) 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的原因23-27

    1. 网络信息“无限制过滤”23-24

    2. 中心传播论弱化24-26

    3. 沉默的螺旋效应26

    4. 网络草根政治力量的兴起26-27

    (三) 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网络危机的特点27-34

    1. 危机传播特点—以“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为例27-32

    2. 网络危机的多元化与单一化32-34

    四、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管理中有着的不足34-43

    (一) 网络危机管理意识偏差34-35

    1. 忽略网络民意34-35

    2. 价值观错位35

    (二) 网络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35-39

    1. 网络危机预警收集机制不改善35-36

    2. 网络回应迟缓且不畅36-39

    (三) 网络危机管理技艺缺乏39-40

    1. 危机信息处理方式不恰当39-40

    2. 舆论引导方式不合理40

    (四) 社会化媒体利用不善40-43

    1. 社会化媒体素养及利用能力不足40-41

    2. 社会化媒体运营维护粗糙简单41-43

    五、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的应对对策43-53

    (一) 构建全历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43-46

    1. 培养危机意识44-45

    2. 改善网络舆情收集系统45-46

    (二) 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网络回应机制46-50

    1. 政府:科学的发言人制度46-48

    2. 专家:权威代言人48-49

    3. 意见领袖:信息的传声筒和扩音器49-50

    (三)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的网络沟通机制50-51

    1. 多主体良性互动50-51

    2. 多渠道畅享交流51

    (四) 构建新理念、新视角的网络形象修复及反馈机制51-53

    1. 彻查事件,正确处理51-52

    2. 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开“长尾效应”52

    3. 事后评估及反馈52-53

    结论与展望53-55

    (一) 探讨结论53

    (二) 前景展望53-55

    主要参考文献55-57

    后记57-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