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设计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6037 浏览:209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明确目的,激发阅读动机。语文教材中阅读内容是丰富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通过诱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兴趣。学生的主动阅读动机一旦形成,便对阅读产生兴趣。
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家乡春天里的景,然后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春景会让你更向往,你想感受一下吗?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阅读,带着情感去品味作品,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
2. 找出闪光点,激发阅读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应尽量找出学生阅读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要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提问学生时,不一定要学生答对了才可以赞扬,我们可以赞扬学生回答响亮、普通话流利、用词恰当等。即使答错了,听了老师的赞语,他们也会感到喜悦,不会因“失败”而挫伤积极性。适度的赞语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在成功的喜悦“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苦读”为“乐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指导他们在阅读前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具体计划,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阅读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思”即思考文章“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读思结合,做到“读而未晓则读。”
3. 培养学生边读边圈点边摘录边写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圈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摘录文章的优美句段、名言警句和写读书笔记。
4. 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要自觉利用工具书去解决。

二、结合实际,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地自读课文,布置具体的自学任务,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根据思维的规律开展活动。如预习《驿路梨花》,我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a、“梨花”的含义是什么?b、“梨花”的三种含义之间有什么联系?c、以“梨花”为题有什么妙处?要求学生一环一环地分析理解,借助语言线索进行必要的分析、概括,按照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得到提高。

(二)重视启发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启发学生分析推理,按照逻辑规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故乡》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中,宏儿和水生二十年以后的友谊是否如“我”和中年闰土那般隔膜?《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命运如何?让学生去分析、推理,找出正确答案。只要教师经常诱导学生去分析、推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课后练习

首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我利用小黑板在各组之间,开展了语文知识沙龙竞赛;同时摘录名家的名言妙语、警句,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通过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其次,结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适时向学生推荐些品位高、质量高的读物。学了《狼》,可向他们推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向他们推荐《水浒传》。同时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以解决学生课后不知“读什么”的问题,以推进与学生的交流。
另外,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树立新的求学观念。比如,中学生上网玩游戏等社会问题。我先让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 邹韵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