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幼儿园教学 >顺应语言教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顺应

顺应语言教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顺应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21921 浏览:969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前言
顺应理论最早是由维素尔伦 Jef Verschueren在1987年的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中提出的,本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语言的使用,然后在1999年的著作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更深入地论述了该理论。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顺应论的解释运用,特别是翻译及文学方面运用的文
章比较多,随后也出现了一些综述性的文章。笔者从中国期刊网上查阅过,关于顺应论的文章很多,但是从语用学的顺应论角度对教师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课堂话语分析的文章不多。所以,本文用语用学中顺应论的角度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探讨教师话语的顺
应性,以对外语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二、顺应理论概述

顺应理论是由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维素尔伦倾十几年的心血建立起来的一个解释力强大的理论体系。它的出现令语用学界的学者耳目一新,许多学者纷纷来研究其优点与不足。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维氏认为人们在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或者使用其实是语言使用者选择语言的一种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的特征。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人类的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选择的。商讨性是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进行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顺应性是指“语言的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语言
交际者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语言选择之前,人们总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和交际的目的等因素来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然后通过具有弹性和动态地进行协
商、调整和顺应,最终做出恰当的选择,使交际话语的产生和理解都得以顺利地完成。

三、顺应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

1.教师课堂话语要顺应语言本身

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
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有陈述式的,也有阅读式的,特别是语言教师的话语,还具有评价性的特点。所以说,课堂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主要以口头表达为主,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的语言体系。它以教材及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托,以口语为基本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作为语言教师,如何把教材的书面形式的语言用流利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的语音、语调、句法结构上做出适当的选择,把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用有声的语言,选择符合教学习惯的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的语域选择不同的语体。因此,专业的语言教师的话语言语范围、方式、风格会较大地影响语言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教学语言的选
择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规定。现代教学论认为,语言教学应该划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认知领域,另一个是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情感领域,由此也相应的确定了语言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就课堂教学语言来说,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各有所长,不可互代。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片面地看重认知目标,强调语言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其结果是,表现性语言日趋淡化,有的教师甚至用语言的字典意义来取代篇章的情感分析,忽视了语言教学要
顺应语言本身的事实,使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变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语言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在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中做出恰当的选择来顺应语言的现实。
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更要顺应目的语与母语差异的现实。在课堂教学中,对低年级或者基础水平相对较弱的学习者,目的语和母语经常被语言教师交替使用。目的语和母语在语音语义、语境的使用等方面有极大的差异,所以语言教师要注意两者的差异,并且要适当地在这两种语言中做出选择。当某个思想或概念仅存在于一种语言中,而用另外一种语言难以解释清楚时,往往会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像汉语中很多东西难以用英语词汇表达,此时语言教师最好还是遵从汉语语言的现实,不胡译、乱译,所以经常看到有的词汇还是使用的汉语拼音,这也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同样道
理,语言教师在讲授外语时,也有可能在汉语中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述出该外语词对应的汉语词汇,所以有时干脆使用
外文,学生还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在英语和汉语之间是很难找到能够完全一一对应的词汇的。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为叔叔、舅舅、伯伯、姑父,英语中的aunt,在汉语中却为阿姨、姑姑、婶婶、伯母、舅妈等等。

2.教师课堂话语要顺应社会规范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实质上是指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行为
方式的顺应。在现实过程中,社会规范极大地影响着交际者的语言选择,为了顺应社会规约,交际者须要依靠语用意识,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顺应社会规范。
教师的课堂话语顺应社会规范主要表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异质文化背景的人具有流畅交流的能力。所以,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具有语言教学的影响力,还具有文化交流的影响力。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处于与学习者交流的中心地位,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都要靠教师与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来激活,从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应该注意学习者的年龄、知识层次、价值观念以及与其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在进行语言选择时,要顺应这些因素,否则将会导致学习者理解困难,难以与语言教师沟通。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多少会遇到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教师应当让学习者多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多进行文化差异之间的比较,让学习者学会顺应不同文化的差异,与文化迥异的交流者流畅地进行沟通,而不导致文化失误。比如,一位国内学者再次见到已经两鬓斑白的外国朋友Mr.Brown,寒暄中称对方:You hen’t changed much.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的,导致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东西方国家之
间的文化差异,没有对此做出社会规约的顺应。语言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失误应当及时地给予反馈,让学习者能很快地牢记自己犯
过的错误。

3.教师话语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习惯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对
语言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只有在课堂上理解了教师的语言,学习者才有可能进行吸收和消化。在英语课堂中,如果教师使用的英语量过大,词汇大大超出了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学生会无法接
受,长此以往,学习者会在课堂上感到焦虑、紧张,从而丧失了学习外语的信心。因此,语言教师要能够选择并且适当地使用与学生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水平相近的语言形式,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做出顺应。处于相同年龄或者来自相同地区的学习者大多数的心理习惯、心理特征相近,所以语言教师要掌握好学习者的心理动态,所说的话、所讲的课尽量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他们的视觉范围
相贴近,与他们的心理达成相互认同感。例如,在要求学生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阅读时,教师的话语可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I want you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Will 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Can 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Could 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Would you like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这些句子都提到了“你”。这样的课堂用语就显得教师能够把学生置于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语境中,让学生觉得教师与自己
的距离非常近,教师的那种亲切感就在身边,减少学生的交际焦
虑。这样的话语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又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

四、结束语

语言教师在语言的选择、使用、做出顺应的这一完整过程中都涉及认知心理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师应当从社会和认知方面多去探索顺应理论的解释力和运用方面的挖掘,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Verschueren J.语用学新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谢少万.顺应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
[3]张国.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J].山东外语教学,2004.
[4]丁兆峰.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8).
[5]郑社养.语用学的顺应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9.
[6]曲艳娜.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张冬梅.模糊语言的顺应论认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