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英国文学 >简谈洋务运动以洋务运动到当代艺术

简谈洋务运动以洋务运动到当代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1438 浏览:468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代中国美育教育,应把重塑健康东方人性作为首要目标。
关键词:美育洋务运动白话文当代艺术东方人性
:A
一美育的基本定义
美育是一个近现代进入中国的教育体系,笔者认为,美是人类与生具来的选择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的存在,任何有利于生存的选择都会导致身心的愉悦感。美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其营养有助于健康的生存;健美的男女人体之所以产生美感,是因为这预示着一个民族、人种的繁衍兴盛,这些都出自人性本身的。美育最终是对自我心灵中美好善良的根性予以发掘和巩固,从而产生对世界健康和积极的看法,最终生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教育绝非是一种既定行为模式或审视法则的灌输。
美育的传播包括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所有的途径是依靠高等艺术类教育所培养的各级人才所实现的。其中,负责视觉审美的美术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这一特点和作者的研究范围,本文将以美术教育在近代美育历程中的发展、演变作为论述主体,以点带面地呈现出中国美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美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中的一个具体现象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大国,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文化和艺术以不同姿态在不同阶层中拓展,形成了东方的主流文化形态。在这其中,美的概念一直以散点般的形式存在于哲学、道德等诸多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范畴。这种现象与思维方式和民族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清末的洋务运动是一场颇受瞩目也颇具争议的重大事件。船坚炮利让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帝国尝到了彻底失败的滋味。痛定思痛,探究原因,既然政体与天下动不得,那么“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是可以的,于是,一次急就章式的西化在1860年的中国开始了。
洋务运动最早的初衷是尽快引进西方的科技和生产技术,优先发展军械以及交通运输和通讯等方面,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就带动了基础工业,也就是铁路、煤炭、矿山的大规模发展。无论后人如何评论,洋务运动最终还是让中国人看到在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科学的支持下,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效能和性价比。同时,科技的输入必将导致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引进,文化的介入对于中国的影响比其它方面更为深远,因此带来的新思维新方法很快让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庚子赔款与新文化运动
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的《辛丑条约》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债务,这笔债务被称为“庚子赔款”。然而这笔赔款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战的结束,德、奥两国作为战败方,赔款被取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俄赔款也被取消。而作为赔款接受方之一的美国却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中国学生留美学习基金,至此中国的年轻学生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到美国求学。同时,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同年8月,清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外派留学活动开始了。1924年6月,美国又将退回余款本利的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客观来讲,庚子赔款所培养的大量留学生的确为中国带来了急需的现代科学技术人员,但是另外一方面,这种留学的背后,是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文化思想进行渗透的重要手段。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西方的语言、文化、思想得以迅速地进入中国,并很快控制了中国的主流教育体系。这就导致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另一次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中(1912年起),有几件重要事件决定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走向。第一就是白话文运动,在胡适先生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北洋政府很快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始全新的白话文课本教学,废止文言文教学。这一活动的顺利实施,甚至超出胡适本人的预料。白话文带来了全新的语言方式,推动了近代中国新体诗歌、散文等语言艺术的发展。但是,另外一方面,这样绝对化的教育也导致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陌生与漠视。第二就是汉字的简化与拉丁化的运动。当时很多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是文字造成的,因为书写与记忆的繁琐、无法进行拉丁字母那样便捷的现代打字机输入等,都是造成文化传播狭窄,文盲众多的原因。要想让中国尽快进入现代社会,就要彻底改革文字甚至直接使用拉丁文字代替汉字。这种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现代汉语文字计算机化的顺利解决,才让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
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存在于一个民族的历程中,而文字则是这种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中国文字从已知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一直遵循了形、声、义等构成原则,是形神兼备的典型例子,过度的简化会让文字缺少更多的可想象、可比喻的内在含义,变成粗陋的无意义符号,这样反倒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近30年的计算机技术也证明,汉字输入不但可以解决,而且便利性是无可比拟的,方法很多,根本不需要对汉字进行结构上的变化和改造。
四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美育教育反思
中国的美育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随着西风东渐的历程,进入到了中国。当年北京大学的蔡元培(1868—1940)先生是美育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在1921年前后,分别发表了《美术的进化》、《美学的进化》、《美学的研究法》、《美学讲稿》、《美学的趋向》、《美学的对象》等文章强调美育的重要性,并在1922年6月发表《美育的实施方法》一文中,将美育具体实施到尝未出生时的胎教,至死后骨灰的安排,事无巨细地进行了“乌托邦”式的安排。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中小学音体美教育延续至今;还有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对艺术的认识,不断免费开放的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在以蔡元培先生等人的倡导下,中国近代高等美术教育开始正式出现,但是教材和教学方式皆是直接照搬西方。中国的近代画家,从摇篮里接受的就是完全西化的模式和营养。即便是建国后,我们国家由于国际政治阵营的影像,又开始大量学习前苏联的绘画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美育和其中的美术教育,都没有很好地找到一种东方视觉角度,都没有形成一种适合本土文化内涵的最佳方式。这种美育体系所培养起来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西方化的形式和尺度,规则早已经制定,无论最后作品是什么,都不会出其左右,1906年的那位美国校长的预言似乎应验了。回首百年,这样的教育对于今天中国民族文化的延续是否有利已经引起我们的反思,粗浅而简单的美育手段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逐渐远离了自我文化的精髓,成为文化沙漠中的弃儿和西方文化的拾牙慧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除了道家比较明确地提出“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人性说法外,儒家更多地是建立和维持一个帝王将相制度,这个制度如何维系?仁义、礼等词句便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所代表的绝不是大众的利益,而是将大众的天性与利益捆包在这个封建制度内,以便控制。控制住了人,就有了家国,有了家国,就有了皇帝,有了皇帝就有了做官的机会,做了官便可光宗耀祖。但凡饱读圣贤书的儒家子弟都在这个轮回中沉沦,很少有人再有机会把目光放在人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这也就是中国美学缺乏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力量的重要原因。不代表大众的美学,不具有传播性和持续性。
五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我们暂且略过,因为这是一个违背任何美学定义的特殊时期。在上诉文化背景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所有人的视线。当代艺术的基本定义是指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各种艺术现象。其宗旨是让更现代的语言以及更现代的技术融入到视觉艺术当中,扩展艺术的存在空间和内容范围。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商业资本的幕后操纵下,加上几乎全盘西化的艺术教育导向,近二十多年的当代艺术虽然在表面上创造了巨大的商业神话,但从其本质上来讲,几乎是西方现代艺术近五十年来的抄袭翻版。中国艺术家还没能从中找到一个本民族的语言线索,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承担的视觉教化缺乏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参与,在西方体系和框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六中国美育教育应把重塑健康人性作为首要目标
前人的所作所为,肯定有很多局限性,我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或者唯一的选择。但是我们要认清这种局限性,并且意识到:时代会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时代。过多地指责已经于事无补。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什么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的美育手段呢?这是对我们当代教育者提出的严峻考验。
当代中国美育教育,应把重塑健康东方人性作为首要目标。各个民族的个性有着基因、气候、食物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先天性,中国是个以农业立国的多人口国家,这样的国家,人民有着勤劳善良而容忍的天性。我们应该让中国当代的每一位青年人从懂事开始就知道:人是最为可贵的,尊重别人就会换来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行为是美的;尊重是对人的基本要求,这与贫富、地位无关,这种不可动摇的标准是美的;尊重会换来一个协调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生存与发展,这样的环境是美的;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挥自我的个性,这样的个性才会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这样的个性是美的;体育使人有强健的身体和团结协奏的能力,音乐能使人欣赏自然美妙的声音,绘画能使人描绘心目中的天堂,这一切都是健康人性的自然体现,解决了前者,音体美自然水到渠成,否则,流于形式的美育对青年人的道德不会产生任何有益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应试教育带来的音、体、美功利性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只对音体美考级和是否对升学有利感兴趣,至于所学对孩子自身有什么影响却不了解,而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孩子自身则疲于应付,一脸漠然。这当然是一个表面化的现象,但是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所有在这个结构中存在的施教者、被教育者都没有从美育的本质目的出发来深刻地理解美育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其目的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手段唤醒人性内部一切对于美好的认知和幻想,从而产生被教育者自发性地人格反省与人格提高。而当下这种形式把精力和经费就这样投资在了一个对人性毫无提升价值的方式上了。其直接和唯一目的就是要把一切投资和付出马上变化成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衡量的价值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使受教育者马上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收益,哪怕这种技能转瞬即逝、毫无感受也在所不惜。这些都是违背人性、机械地应用美育手段的结果。
美育如果在中国当代教育中,充当一个人性成长的先锋,必将会为中国培养出一批稳定和谐、心智成熟、创造力旺盛的青年人,有了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中国的文化才会被良性继承、有序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才会不断地自主创新,只有这样的美育教育才有其自身永恒的价值。
参考文献:
高平权:《蔡元培全集(1921—1924)》(第四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张辉,男,1971—,吉林长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影像艺术,工作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吴晓欧,女,1962—,吉林长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西方艺术史,工作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