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营养学 >简述胆酸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测

简述胆酸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测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12764 浏览:484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腹泻(Post-cholecystectomy diarrhoea, PC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探讨其用于诊断标准和术前预测因素价值。策略:500例非选择性连续自然出院胆囊切除术后和200例因消化系症状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胆囊切除术后连续病例参与探讨,基于改良的胃肠道症状等级量表问卷,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策略了解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临床特点;与肠易激惹综合症腹泻型和术前术后比较浅析,探讨临床用于诊断标准、术前预测价值。结果:非选择性连续自然出院资料完整397病例PCD发生率13.7%;200例胆囊切除术后资料完整专家门诊194病例PCD发生率32.9%;65.5%腹泻发生在晨间和上午,62.5%排便有紧迫感;76.5%肛门坠胀痛;大多数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正常;术前年龄、性别、B超胆道影像资料、生化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PCD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常见,晨间和上午早餐后腹泻、便前排便紧迫感、便后肛门坠胀痛感、多数大便常规和结肠镜检查正常是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特点性病变,临床常规检查尚不能对PCD的发生进行预测。目的:建立PCD的ICR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胆囊切除术后小鼠粪便含水量、粪便胆汁酸、结肠粘膜形态、结肠炎症程度转变,以及铝碳酸酸镁对PCD小鼠模型作用,探讨PCD的发病机制。策略:利用六周龄雄性ICR小鼠(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96只,体重38±3g,清洁级,普通饲料饲养。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模型对照组(B)、铝碳酸镁高溶度组(C)铝碳酸镁中溶度组(D)、铝碳酸镁低溶度组(E)、考来烯胺组(F),每组16只。各组ICR小鼠于清洁环境饲养,适应环境一周后开始实验。B、C、D、E、F组在无菌条件下行胆囊切除,5组术后均给予正常饮食,术后3周ICR小鼠伤口愈合、饮食正常后,进行灌胃给药(0.1ml/10g.w),空白组(A组):5%NS、模型对照组(B组):5%NS、高浓度铝碳酸镁组(C组):258mg/ml、中浓度铝碳酸镁组(D组):86mg/ml、低浓度铝碳酸镁组(E组)28.7mg/ml、考来烯胺组(F组):78mg/ml,灌胃一周后,断颈法处死小鼠,取其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HE染色粘膜形态学浅析;分别于术前、术后三周、灌胃后,观察小鼠体重、粪便含水量、粪便胆汁酸、结肠炎症和结肠粘膜形态学浅析。结果:有71只ICR小鼠数据进行浅析,胆囊切除术后,B、C、D、E、F组与A组比较,粪便胆汁酸、粪便含水量均增加,具有有显著性差别(P0.05),组间体重差别性不显著;各组间结肠炎症无显著性差别;利用药物灌胃干预后,铝碳酸镁高溶度组对粪便胆汁酸、粪便含水量和结肠粘膜厚度较中、低溶度组有显著的改善,阳性对照组(考来烯胺)对粪便含水量有所改善(P0.05),但对改善粪便胆汁酸和结肠粘膜厚度作用不显著。结论:通过检测小鼠体重、粪便含水量、粪便胆汁酸含量、结肠粘膜形态学浅析等,说明ICR小鼠PCD模型建立成功,可一定程度反映实际临床PCD;粪便胆汁酸含量和结肠粘膜变薄与PCD发生具有一定联系,结肠炎症可能与PCD没有直接联系;高溶度铝碳酸镁灌胃可减少粪便胆汁酸含量和改善结肠粘膜厚度,进一步反证粪便胆汁酸含量增加与PCD有-定联系,并能够指导PCD的治疗。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论文临床诊断论文预测论文ICR小鼠论文粪胆酸论文铝碳酸镁论文

    第一部分3-5

    摘要3-4

    ABSTRACT4-5

    第二部分5-9

    摘要5-6

    ABSTRACT6-9

    英文缩略语索引9-10

    前言10-12

    第一部分: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预测12-22

    材料和策略12-13

    结果13-17

    讨论17-19

    结论1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