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疣状胃炎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3g,每晚睡前口服,硫糖铝片1.0g,空腹嚼碎口服,每天3次,甲硝唑0.4g,每天三餐后3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 每天三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每天2次,麦滋林-S 颗粒0.67 g 冲服,每天3次。疗程6周。两组中幽门螺旋菌(Hp)阳性者同时抗 Hp 治疗2周。结果:两组胃内病灶数、Hp 阳性率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92.7 %(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能有效地治疗疣状胃炎,但观察组费用低廉。
【关键词】疣状胃炎;药物治疗
【中国分类号】R573.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34-01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其特点是再发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范围,少数可见于整个胃。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小于10毫米,高约2毫米,亦有呈条状的,多数隆起有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薄膜。胃镜下见到多数同质性疣状病损的典型病例,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如遇到单个或两个呈不规则隆起的病损时,须与II型早期胃癌,息肉,检测性淋巴瘤相鉴别。另外,浅表性胃窦胃炎也可出现糜烂,一般为平坦型糜烂,但也可呈隆起型糜烂,此时与本病鉴别有一定困难。近年研究发现其有癌变倾向[1],因此,有效地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该病治疗尚无统一的理想治疗方案。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多种药物组合,寻找疣状胃炎有效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法。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3g,每晚睡前口服,硫糖铝1g,每天3次,空腹嚼碎口服,甲硝唑0.4g,每天三餐后3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每天三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每天2次,麦滋林-S 颗粒0.67 g 冲服,每天3次。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2周内复查胃镜及Hp阳性者疗程开始前2周口服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显著减少;有效:部分症状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9例(56.2%),显效3例(18.8%),有效2例(12.5%),无效2例(12.5%),总有效率87.5%,Hp阴转13例(81.3.%)。对照组治愈8例(50%),显效2例(12.5%),有效2例(12.5%),无效4例(25%),总有效率75%,Hp阴转13例(81.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中合并消化性溃疡与不伴有溃疡者疗效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3.1发病机制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近年研究发现其有癌变倾向,而引起广泛关注。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防治病情进展尤其重要。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则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Hp感染、胃酸过多、胆汁反流、变态反应及机械刺激等多种损
3.2治疗 采用抑酸、抗Hp、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多能取得较好疗效。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pH值、提供抗生素发挥作用的最佳胃内环境。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药,抑酸作用强而持久,雷尼替丁,以抑制夜间胃酸分泌为主,夜间1次服药,既方便又低廉,患者依从性好。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能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功能改善,增强胃的粘摸屏障和粘液屏障。 麦滋林-S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作用,促进胃黏膜多糖、黏蛋白合成,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PGE)及生长抑素含量,起到保护胃黏膜上皮的作用,而且可抑制Hp的生长,与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有协同作用。硫糖铝能显著抑制Hp感染及伴随的高胃酸分泌,而且可增强阿莫西林的抗Hp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胃黏膜保护药,能吸附胃蛋白酶及胆汁、中和胃酸;能改善胃黏膜血流,增加上皮细胞的紧密性,具有很好的细胞保护作用;能增加前列腺素E2的释放,增加病灶部位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积累,促进胃黏膜糜烂性病变的愈合。本组32例合并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者占22%,观察组加用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促进胃排空,增强贲门括约肌紧张度,调节幽门括约肌收缩功能,防止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而损伤胃黏膜,促进胃粘膜哦修复和再生。观察组采取四药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缓解症状,对病灶的愈合及预防复发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照组两种药物组合总有效率高。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组合药物较普及,且低廉,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代明,陈强,第十届胃肠病学大会报到[j]。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4.
[2]王水侠,郝志明,疣状胃炎——胃炎的特殊类型[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4):170-172,。
作者简介:刘志茂,1主治医师,学士学位,在消防支队卫生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关键词】疣状胃炎;药物治疗
【中国分类号】R573.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34-01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其特点是再发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范围,少数可见于整个胃。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小于10毫米,高约2毫米,亦有呈条状的,多数隆起有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薄膜。胃镜下见到多数同质性疣状病损的典型病例,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如遇到单个或两个呈不规则隆起的病损时,须与II型早期胃癌,息肉,检测性淋巴瘤相鉴别。另外,浅表性胃窦胃炎也可出现糜烂,一般为平坦型糜烂,但也可呈隆起型糜烂,此时与本病鉴别有一定困难。近年研究发现其有癌变倾向[1],因此,有效地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该病治疗尚无统一的理想治疗方案。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多种药物组合,寻找疣状胃炎有效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疣状胃炎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46岁,平均35岁。病程1个月~10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反酸、喛气等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见痘疹状隆起病灶,成脐型凹陷,表面覆薄白苔或伴有血痂。病灶位于胃窦部24例(76%),胃体部及胃窦部并存8例(23%)。病灶数1~14个,伴十二指肠球炎10例(3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16%),胃溃疡2例(6%)、反流性食管炎2例(7%),幽门变形7例(21%),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反流7例(22%),幽门螺杆菌(Hp)阳性21例(70%)。病理学检查:本组21例经内镜取活检,结果均呈不同程度急慢性炎和(或)萎缩性炎,幽门腺和胃小凹上皮增生。合并肠化生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1.2方法 观察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3g,每晚睡前口服,硫糖铝1g,每天3次,空腹嚼碎口服,甲硝唑0.4g,每天三餐后3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每天三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每天2次,麦滋林-S 颗粒0.67 g 冲服,每天3次。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2周内复查胃镜及Hp阳性者疗程开始前2周口服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显著减少;有效:部分症状消失,胃镜下见疣状隆起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9例(56.2%),显效3例(18.8%),有效2例(12.5%),无效2例(12.5%),总有效率87.5%,Hp阴转13例(81.3.%)。对照组治愈8例(50%),显效2例(12.5%),有效2例(12.5%),无效4例(25%),总有效率75%,Hp阴转13例(81.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中合并消化性溃疡与不伴有溃疡者疗效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3.1发病机制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近年研究发现其有癌变倾向,而引起广泛关注。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防治病情进展尤其重要。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则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Hp感染、胃酸过多、胆汁反流、变态反应及机械刺激等多种损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害因素有关。有研究[2]提示,疣状胃炎与Hp密切相关。本组32例Hp阳性率达70%,提示Hp感染在疣状胃炎的发病及其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病常与胃酸增多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并存在本组32例中占58%,提示疣状胃炎的发生也可能与胃酸增多有关。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可能导致幽门功能失调,造成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对疣状胃炎的发生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3.2治疗 采用抑酸、抗Hp、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多能取得较好疗效。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pH值、提供抗生素发挥作用的最佳胃内环境。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药,抑酸作用强而持久,雷尼替丁,以抑制夜间胃酸分泌为主,夜间1次服药,既方便又低廉,患者依从性好。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能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功能改善,增强胃的粘摸屏障和粘液屏障。 麦滋林-S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作用,促进胃黏膜多糖、黏蛋白合成,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PGE)及生长抑素含量,起到保护胃黏膜上皮的作用,而且可抑制Hp的生长,与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有协同作用。硫糖铝能显著抑制Hp感染及伴随的高胃酸分泌,而且可增强阿莫西林的抗Hp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胃黏膜保护药,能吸附胃蛋白酶及胆汁、中和胃酸;能改善胃黏膜血流,增加上皮细胞的紧密性,具有很好的细胞保护作用;能增加前列腺素E2的释放,增加病灶部位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积累,促进胃黏膜糜烂性病变的愈合。本组32例合并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者占22%,观察组加用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促进胃排空,增强贲门括约肌紧张度,调节幽门括约肌收缩功能,防止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而损伤胃黏膜,促进胃粘膜哦修复和再生。观察组采取四药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缓解症状,对病灶的愈合及预防复发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照组两种药物组合总有效率高。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组合药物较普及,且低廉,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代明,陈强,第十届胃肠病学大会报到[j]。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4.
[2]王水侠,郝志明,疣状胃炎——胃炎的特殊类型[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4):170-172,。
作者简介:刘志茂,1主治医师,学士学位,在消防支队卫生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