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行政管理 >试议糖尿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运用

试议糖尿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05 点赞:18599 浏览:826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3)03-0376-02
【摘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医养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1.在整体观念下完整对糖尿病的认识2.在辨证论治的观念下深化降糖尿病的认识

3.在中医观点下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对症下药、饮食调养、适当运动。

【关键词】糖尿病 中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利用及存储受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就会升高。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部分葡萄糖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小便会发现尿糖阳性,故称糖尿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4%,患病总人数估计约为4000万,据WHO预测至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超过10%,糖尿病患者将超过1亿。基本特征是长期高血糖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饮食因素、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调治不宜,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病程迁延日久,易发生心、脑、肾、眼底、足等多种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防治糖尿病对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的养生法[3]对指导治疗本病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观念下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关于糖尿病的认识具有超前性。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商时代,据甲骨文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记载,人们对疾病有简单的认识,其中一种叫做尿病[4],消渴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消渴一词至东汉后被广泛使用。《》、《金匮》、《烂室秘藏》等均有记载。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都是相互联系的,一腑功能失常,必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中医将糖尿病(消渴)的三消分为“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上消侵犯肺、中消侵犯脾胃、下焦侵犯肝肾;其病机与气虚、阴虚,,淤血有关,一般认为阴虚为主,阴虚为本,为标。肺、胃、肾之损伤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础,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病理基础。

2 辩证论治观念下对糖尿病的认识

辩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基本观念,证的概念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解释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这也是中医博大精深的地方。所谓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症候的过程。论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望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依据不同的病机,主证分别谓之“消渴”、“肺消”、“消中”等。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
(2)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一般分为: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其中阴虚为三型之共性,贯穿于本病始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为糖尿病之本。热盛、湿浊、血瘀为糖尿病之标。多数病人常伴有心烦、疲乏、多汗、便干、失眠等症,体现糖尿病伤阴贯穿此病的全过程。
(3)根据病因病机分型。一般分为脾虚论、气阴两虚兼血瘀论(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干、神疲乏力、视物模糊、大便干结、肢体麻木等)、肝失疏泄论(治亦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肝护体)、淤血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痰湿论(津液化生不正常而生痰湿)、痰淤论(多形体肥胖,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胸闷,头痛,半身不遂,女子月经块多,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滑腻等痰瘀互结症状)、瘀热论、阳虚论、邪毒论(以热毒、湿毒、浊毒、瘀毒为主,病情加重期,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多汗、大便干、舌红少津等一系列热毒内盛之象,或是肝郁化火而致,或是阴虚火旺所成。总之,表现为一派热毒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

3 中医认识下的糖尿病治疗

(1)对症治疗 当一个症状出现时,用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就需要对症论治。临床上治口干常可用葛根、天花粉、石斛、麦冬、黄连、元参、生石 膏;多食易饥可用大生地、黄连、玉竹;大便干结可用生大黄、元明粉、枳实;血压高可用钩藤、川牛膝、生石决明;血脂高可用泽泻、茵陈、山楂;咽部红肿热痛可加山豆根、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腰背酸痛可用狗脊、木瓜、川断、牛膝;四肢麻痛可用祁蛇、全蝎、地龙、秦艽;水肿可用猪苓、茯苓、泽泻、泽兰、石苇、大腹皮、桑白皮等;眼底出血可加三七扮、青箱子、谷精草、昆布;尿失禁遗尿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诃子、白果、金樱子、芡实等。
(2)饮食调节 中医对糖尿病突出饮食管理早于西方医学千余年,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载有:“其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总的来说,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摄取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5]。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6]。
(3)适当运动 糖尿病的发生因与多脏器相关,病久则影响全身脏腑机能,故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如传统保健养生中的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柔和的功法,以取得生津养阴的功效[7],就现代医学来说,肌肉运动可以使肌细胞摄取较多的葡萄糖,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另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器官的功能。
综上所述,用中医的养生观点,可以更加完整和深入地认识糖尿病,而辩证论治的基本观点可以指导人们更深入地分析糖尿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跟有效低治疗糖尿病,而传统的中医养生办法如饮食、运动等对糖尿病的康复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董天宝,糖尿病防治与中医养生学[J],辽宁中医杂志,2008,33(1):024
李娟娥,浅谈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2,29(11):36
[3] 尤金亮,从中医养生角度谈糖尿病的防治[J],河北中医,2007,29(4):22
[4] 王凤卿,社区慢性病患者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119
[5] 张健,浅谈中医养生在老年人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1(5):44
[6] 陈璇,中医养生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5,26(3):027
[7] 李月红,浅谈糖尿病与中医养生疗法[J],国医论坛,2009,24(1):0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