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中国音乐史 >本真理念下儿童艺术教育

本真理念下儿童艺术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3131 浏览:85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可见,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是强调儿童对艺术技能、技巧以及知识的掌握,不再定位于艺术知识的积累,不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家,而更多关注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其天生的艺术潜能自然、自由地释放出来。
在此理念下,我们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以儿童的发展为主线、为核心,把儿童当成艺术的主人、教育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儿童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艺术的感知、再现、想象和创作活动,以此来启发儿童的艺术天赋。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享我园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
案例背景
一年当中总是会有一些节日让幼儿念念不忘,一旦身边出现了节日的征兆,幼儿的兴趣就立刻调动起来了。在距离圣诞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时,大街小巷摆出的圣诞装饰已经勾起了孩子们对圣诞节的期待。在幼儿园里,他们兴奋地讨论自己看到的圣诞装饰物,讲述自己的圣诞节经历,畅想自己今年会收到的圣诞礼物。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为了让他们过一个特别的圣诞节,我们决定让幼儿自己制作圣诞物品来装扮教室,营造圣诞气氛。为了让幼儿对圣诞装饰物有明确的认知经验,我们先请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拍摄身边的圣诞装饰物,然后从家中带一些自己需要的材料到幼儿园来。
 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 案例描述
周一到了,幼儿带来了自己拍摄的圣诞照片,他们一边欣赏自己的摄影作品,一边描述照片中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帽等。为了制作这些物品,他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一些心急的幼儿已经开始不停地翻动材料了。在这堆材料中,我发现了一些长木条,询问后得知,原来是陶逸恒把他们家装修时剩下的一些做架子的木条拿过来了。我问幼儿这些木条可以用来做什么,他们都说要做成圣诞树。可是这些木条要如何做成圣诞树呢?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打算先把这些木条钉成一个三脚架,作为圣诞树的基本构架。可是,这些木条如何固定呢?众说纷纭,有的说用胶带、胶水粘,有的说用钉子钉,有的说用铁丝打结,等等。通过举手,用钉子钉的主意得到了认可。于是我们请来了门卫叔叔,让他帮我们钉架子。在小朋友们的“指导”下,圣诞树的架子很快就钉好了。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使用这个架子。有的说要把架子上贴满绿色的纸,有的说要用一大块绿色的布罩在上面。因为班级里没有那么大的布,所以我们最后决定用绿色的纸贴满架子。这时,新理由产生了:架子上只有几根横条,纸贴在哪儿呢?有幼儿立刻提议,在架子上绕上一圈一圈的铁丝,把纸贴在铁丝上。主意一定,我就从幼儿园仓库中拿了一些细铁丝,几个男孩子主动承担起绕铁丝的任务,其他的幼儿就去做别的圣诞节装饰物了。最积极的毛瑞泽拿着铁丝的一端直接从底部开始缠绕,其他幼儿用手扶着后面的铁丝。铁丝绕了两圈就到顶了,旁边的李米特开始嘟囔:“这个铁丝一点用都没有啊!空隙还是那么大!”铁丝绕得确实太松了,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几个男孩子又陷入了深思。
“我们从上面绕试试!”大家又把铁丝从上面开始绕,绕了一会儿发现还是太松了。“应该在最上面打个结,可是太高了!”李米特边说边用眼神求助我。我帮他在最上边打了个结将铁丝固定,李米特开始从上面绕,绕了一圈又一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铁丝总是奇怪地堆挤在三脚架的顶部。李米特着急了:“这样绕到圣诞节也绕不好啊!”“要把铁丝分开,固定在木头上,这样它们才不会都往上跑!”张衡边用手尝试拉大铁丝的距离边说道。陶逸恒说:“我们去拿透明胶固定铁丝的位置!”于是大家分头去找透明胶和剪刀,剪下一截截的透明胶,将靠近木头架的铁丝粘上。
粘了一会儿,李米特认为用透明胶还是没有用,他开始尝试打结的办法。他将铁丝围着木条绕一圈,再将铁丝从那个圈中穿过,然后拉一拉,铁丝果然不再往上跑了,他开心地大叫:“耶!”然后更快速地绕铁丝,每绕一圈就打一个结,铁丝绕完了还将两根铁丝的一端弯了一下,像钩子一样钩在一起。然后继续往下绕,每绕一圈就打个结固定。看到李米特的策略起了作用,其他男孩也都一起忙着将一截截短的铁丝用拉钩的方式连在一起。大家一起忙活着,偶尔讨论一下。几个被吸引过来的幼儿帮他们理着铁丝,防止铁丝打结。其他做圣诞帽、铃铛之类装饰物的幼儿也不断地过来帮忙。就这样忙了大半天,绕铁丝工程终于完成了。
第三天上午,全班幼儿齐心协力将铁丝上挂满了绿色的纸,并将纸张剪成一条条的,就像是一片片树叶。一些细心的幼儿在木条上也贴上了小纸片,尽可能地让整棵树布满绿色。为了让圣诞树更漂亮,他们还制作了拉花绕在圣诞树上。两天半时间过去了,一棵精美的圣诞树完工了。在圣诞节当天,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圣诞物品装饰着教室,他们戴着圣诞帽,围着圣诞树,载歌载舞,分享美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反思与总结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很多老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自己为中心,依照成人的要求,将自己掌握的艺术技巧传授给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不但没有唤醒幼儿自身的感知和体验,也没有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忽视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培养出来的幼儿循规蹈矩,没有想象力。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下降,审美方式被破坏。面对这种艺术教育违背儿童本真的现象,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以儿童为中心探求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把艺术还给儿童。
在制作圣诞树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每个人都极其认真地进行自己手头的任务。也许他们的想法很稚嫩,做的东西也很粗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艺术教育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幼儿感兴趣,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在这个活动中,因为幼儿感兴趣,所以他们自己制订计划,自己实施,没有一个人无所事事,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动起来的目标。想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我们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掌握他们的情绪状态。比如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幼儿一提到就非常兴奋,这无疑就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幼儿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这些兴趣必须作为显示幼儿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加以观察,它们预示着幼儿将进入哪个阶段,也决定了我们要进行怎样的活动。

2.艺术教育活动应该激发幼儿参与的动力。

我们发现,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会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动力。例如,铁丝总是处于三脚架的顶部的时候,李米特说道:“这样绕到圣诞节也绕不好啊!”我们能看出来,圣诞节这个时间节点让他们有紧迫感,促使他们抓紧进行。我本真理念下的儿童艺术教育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们之前也进行过一些类似的活动,比如在《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对兵马俑非常感兴趣,就围绕兵马俑进行了一系列的制作活动。但是在活动中,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时间节点,幼儿的制作兴趣就慢慢减弱了,后来参与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不少幼儿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积极而忙碌地制作圣诞装饰物,他们不光做自己的,还会参与到集体的制作中。有了过圣诞节的目标和时间节点,幼儿自然也就有了压力和动力,这对活动顺利进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艺术教育活动需要幼儿有充分的感知,积淀创作的经验。

在活动初期,我们并没有直接让幼儿制作圣诞节的物品,而是让他们拿起相机去寻找生活中的圣诞物品。寻找并拍下所看到的圣诞节物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充分感知这些物品的形状、结构、色彩的过程。所以,在讨论如何制作圣诞树时,幼儿想象的圣诞树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有枝桠的大树,而是圆锥型的圣诞树。这些直观的印象是制作圣诞树的基础。

4.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放手,给幼儿保留探索的空间。

教师在教授幼儿知识和技能时,总是忍不住将自己的策略与经验直接告诉幼儿,忘记留给幼儿探究的空间,剥夺了幼儿自己探索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绕铁丝这项工作对成人来说很简单,对没有任何经验的幼儿来说却是一件大工程。如何制约距离、如何打结、应该顺什么方向缠绕等,都是难题。但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不停地动脑筋,相互讨论、学习,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判断出合理的缠绕方向,学会了固定铁丝,并学会了将两根铁丝连接在一起等等。如果我们直接教给幼儿缠绕、打结的策略,幼儿就失去了宝贵的深思机会。所以,我们要相信幼儿,给他们探究甚至是犯错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应该是最本真的教育。正如一句话所说:“即便幼儿没有成为一个艺术家,但他能成为一个有艺术感的人,这就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成功之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