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都市化当代民族雕塑艺术都市化

都市化当代民族雕塑艺术都市化

收藏本文 2023-12-21 点赞:13662 浏览:587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于社会生活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作为促进人民群众培养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的雕塑已经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在人文生活的活动中心,亦或是广场,还是校园内,雕塑的身影无处不在。当雕塑作为培养大众的公共意识与生态意识手段进入城市空间时,其造型艺术就赋予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人性化的需求下提高人文生活环境的质量,给予设计的理性化与艺术化,从而使得城市化建设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文从当代民族雕塑入手,研究在城市化建设中雕塑艺术所处的位置。
[关键词]民族艺术 都市化 分析研究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35-01
引言
人民群众的生存空间离不开城市。在进行文化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雕塑的艺术影响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从古代时期开始,经过文化洗礼与变迁仍然屹立不倒。雕塑艺术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人类思想的艺术手段。雕塑的存在不单单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需要,还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有效证明。在雕塑艺术逐渐都市化的过程中,将有利地推动城市化的文化建设。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从而我国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存的现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与特色,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需要不断更新与进步的。在对于民族雕塑艺术都市化进程中,应该秉着发展的态度,继承与保护其精华部分,摒弃糟粕,让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以雕塑的形式在城市化建设中传承。

一、当代民族雕塑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传承中,民族雕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独特思想以及智慧。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是以中国的美学思想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价值体现并不单单是指其艺术本身,还承载着“天人合一”的思想。雕塑在处理其自身造型语言外还有其他更为深远的意义,在雕塑都市化的进程中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udooo.com

,受到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功能、价值也将会被重新定义。例如游牧民族雕塑有着悠远的发展历程,观摩今天所看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雕塑作品,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创作的作品与其游牧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雕塑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自然万物以及人的形象占据最为主要的位置,游牧民族主要的自然生存环境正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所以牧人对动物的感情是十分厚重的,所以其对动物的形态、特征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二、民族雕塑的都市化进程

在1980年之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我国雕塑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雕塑普遍被运用到各种公共场所中。雕塑的普及化也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象征。民族化的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单单能够体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还能够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含量。那么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就要将雕塑的作用重视起来,给予其约定的地位,将其视为一个城市的代表或者点睛之笔,它能够集中地表现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将城市空间内的特色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可以体现其根本的民族特色。城市的雕塑代表着城市以及民族的文化累积与历史沉淀,与城市内其他的建筑一样成为历史发展的证据。环境雕塑在城市文化景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与城市文化环境构成了互动的连续,准确把握它的历史民族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准确把握才能做到准确贴切,并且在环境雕塑的设计方案中要融入城市特色与人文精神。另外,还需要注意到城市环境人民群众的审美观点,使得其符合当地人文需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当地特色。
呼唤人文思想,展现民族特色,悠久历史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就是城市雕塑的灵魂与精髓。游牧民族有着渊源的历史,其文化思想灿烂辉煌。许多文化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文化形式或者审美情趣方面都能够作为城市雕塑的主题或内容。[3]以深厚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城市雕塑不单单能够起到很好的历史文化教育作用,还能够充分符合当地地域特色与风俗习惯,使得广大市民产生亲和力。文化需要发展,城市也需要发展,而城市雕塑就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需求,成长的过程就是连续地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变迁与时代精神。

三、结束语

城市雕塑在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中不单单只是存在着装饰性的作用,其还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历史含义。雕塑又具有一种超出其本身的价值意义。装饰性作用往往表现了城市因为雕塑的形态魅力再现了当地最富有特色的历史,让当地人引以为傲,使得当地人或者外地游客都能够深入认识或了解这个城市。并且,城市雕塑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地融合后,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城市与雕塑的联系更加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皮道坚.共在、共享与雕塑艺术的当代性[J].雕塑,2009
(1):4-6.
李雄飞.21世纪的城市文化模型[J].建筑学报,2010(9):
15-17.
[3]翟文明.话说世界艺术[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