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英语教学 >练笔导语——写好课堂“小练笔”金钥匙

练笔导语——写好课堂“小练笔”金钥匙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9229 浏览:346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盲目的“小练笔”只能让学生觉得“不会写”“不想写”,精妙的导语是写好课堂“小练笔”的金钥匙,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乐于表达,也能给学生提供语境,善于表达,在动情时不露痕迹地引导,在需要时潜移默化地渗透,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关键词】导语 表达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因其切入口小,机动灵活,且紧随阅读教学,既促进阅读理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然而我们也发现,有好多时候,课堂“小练笔”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时学生“不想写”,有时学生“不会写”,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导语”至关重要,精妙的“导语”是写好课堂小练笔的金钥匙。

一、“导语”要让学生“入境动情”,使其“乐于表达”

小练笔不同于大作文,“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后,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一些新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有了让学生“练笔”的意向,但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让学生“入境动情”,使其“情动而辞发”,然后“不着痕迹”地鼓励学生表达,使学生觉得不是老师“要我写”,而是“我自己要写”“我非写不可”。

(一)在互动表演中导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至

源于:论文发表网www.udooo.com

关重要,很多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如《西门豹》《武松打虎》等课文,而小练笔的导语就在这些互动表演中渗透。《西门豹》一课中,西门豹把巫婆扔进了漳河,然后又打算将官绅扔进漳河,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地磕头求饶。读到这儿,我对同学们说:“下面我要请几位同学来演一演‘官绅’,为了使表演更精彩,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此时此刻,官绅们会怎么做,他们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会对新娘以及周围的百姓说些什么呢?写下来给老师看,写得最好的我就请他们上台表演。”为了争取上台表演,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写得极其认真。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官绅一个个都吓坏了,“扑通”一声全跪倒在地。甲说:“饶饶我吧,西门豹大人!给河伯娶媳妇的坏点子是巫婆出的。”乙说:“还有官绅头子,他和巫婆一起出的坏点子。他们骗了老百姓的钱,害了老百姓,淹死了许多女孩儿。”丙说:“巫婆和官绅头子拿了近百万的钱。我也拿了十几万,我愿意退出来。”丁说:“我愿意把钱全部退出来。下次再也不骗人了,求西门豹大人饶命。”他们又爬到新娘跟前,哭丧着脸说:“姑娘、乡亲们,求求你们去跟西门大人说说情!我们已经知道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是骗钱害人的事,我们再也不干了,求求你们去说说情吧!”

(二)在朗读中导入

除了表演,感情朗读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手段。在动情处设计小练笔更能让学生有感而发,如《一面五星红旗》第6—10自然段,我这样安排小练笔:
当我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迷路了,直到第三天中午摇摇晃晃地走进一家面包店时,我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食物)可当老板要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同意了吗?(出示句子:“我摇摇头……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进行感情朗读)
我又累又饿,又带着伤痛,此时,一块面包对我就意味着——(生命),但是,我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拿国旗换面包,说实在的,我犹豫过吗?(出示:“①我犹豫了一下……依然那么鲜艳。②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进行感情朗读)
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真是心潮起伏啊。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拿出小练笔,赶紧写一写。
(讲评小练笔后),是啊,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当老板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时,我——(感情朗读“我摇摇头……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此时此刻,做为一个中国人,你是怎么想的呢?那外国老板看到这一情景,又会怎么想呢?拿出笔,夸夸这位可敬的年轻人吧。
以上设计,通过感情朗读拨动了学生思维的琴弦,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在现场采访中导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当读到“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现在你就是现场的观众,你会怎么说呢?你有什么想法,下面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大爷,您好,我是‘比萨电视台’的记者,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位小同学,你也来看热闹吗?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吗?”采访了几位同学之后,我随即给予热情洋溢的评价,一时间,班内小手如林,争着要接受采访,见此,我说:“看来有很多观众想乘此机会在比萨电视台露露脸,这样吧,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我将选一些同学的精彩发言,做成一个书面专辑,编入咱们的班级月刊。”
这样以现场采访的形式导入,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置身课文情境之中,采访者的一声“大爷”一声“小同学”,更激起了学生的表达,而“争取入编班刊”则成了学生练笔的强大动力。

(四)在鼓励激将中导入

于永正老师在学生学完《全神贯注》一文时,进行了这样一次小练笔:“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于永正’。你们根据这件事也写几句名言,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
老百姓能写,“我”这个未来的作家、书法家、科学家当然能写。于老师短短的几句话既有鼓励又有激将,孩子们似乎真已是一名“××家”了,乐颠颠地写起了自创的名言。
这样的导语还有很多,如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在“父母的评价到底谁对谁错”的“问题争辩中”导入小练笔,学《女娲补天》可在“天塌前后人们的遭遇”的强烈“反差对比中”导入小练笔,总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表达的,使其“乐于动笔”。

二、“导语”要为学生“提供语境”,使其“易于动笔”

有了教师极富煽动力的“导语”,基本可以解决学生“不想写”的问题了,但是我们还会发现,有时学生真的拿起笔来,写出来的东西却仍是干巴巴的,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预见到学生的“难处”,在“导语”中为学生“提供语境”,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降低练笔的难度,使其“易于动笔”。

(一)提供场景

教学《全神贯注》时,我问学生:“你们平时见过谁这样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吗?有许多时候,老师备课也是全神贯注的。下面老师就为大家表演一段备课时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清老师全神贯注备课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看谁观察得最细致。”教师表演后,即请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生对已经过去的情景常常熟视无睹,而此时教师的表演近在眼前,具体实在,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一段具体生动的话来。

(二)提供语汇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抓住“沉甸甸”导入小练笔:“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让‘我’觉得沉甸甸呢?你能想象一下少年是怎么做这个无比精致的小木雕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可供你练笔时参考。” 然后出示如下词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选木块、全神贯注、手酸了、眼花了、汗水滴在、饿了、继续、想、兴奋……”有了这些词汇,本来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小练笔,学生写得很动情。

(三)提供对象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抓住“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句引导:“人们是怎样赞叹、议论的呢?请你想象一下,老人、青年、小孩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呢?来游西湖的老外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这样一来,学生自会从各个人物对象着手,即便是中下生也会觉得练笔是件易事。
高明的“导语”,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维,降低写的难度,使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写,不露痕迹地让学生在“练笔”中积累、运用语言。由此可见,课堂小练笔的“导语”确需老师们精心而为之啊!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