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中药 >探究色谱微乳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中运用要求

探究色谱微乳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中运用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4864 浏览:113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临床利用经验。随着民众对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认识的加深,中药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质量制约也随着成为保障中药产业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和中药现代化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物质基础探讨的局限性,中药质量制约技术的进展成为中药质量制约的关键。在目前中药质量制约涉及到的众多浅析策略中,能够适应新的理念和要求的策略无疑是色谱策略,以传统的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到现在的毛细血管电泳及联用技术等,都在中药的复杂成分浅析中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解决了许多不足。高效液相色谱以其多选的色谱柱、繁多的检测器、多变的流动相,适合于大部分化合物的浅析测试,无疑是被广泛运用和最有前景的策略。微乳液相色谱(microemulsion pquid chromatography,MELC)法作为一项新技术,是以微乳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微乳流动相通常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是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水油混合系统,粒径小于100nm。MELC法与常规Hplc法相比,具有分离效率高和分离速度快的优势,可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血清、尿液经过简单的稀释后便可以直接进样浅析,无需预处理;在梯度洗脱和低紫外波长(190nm)检测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本论文采取微乳液相色谱法,优化各个微乳流动相组成成分及比例,考察该法对中药成分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分离浅析情况,以及采取该法进行梯度洗脱和血浆直接进样测定的可行性,并与常规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最后对正相W/O型微乳色谱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考察MELC法对脂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本实验选择大黄药材和中药制剂金益排石颗粒考察MELC法对脂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1)建立大黄药材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微乳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法,通过对影响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优微乳流动相系统,以2.5%SDS(w/v)-0.1%正辛烷(v/v)-8.0%正丁醇(v/v)-0.5%三乙胺(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mm×250mm,5μm);流速1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254nm,分离浅析大黄药材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衍生物,进行策略学验证,并与常规HPLC法相比较。结果表明:A.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达到基线分离,精密度在0.48%-1.29%之间,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7.53%~101.37%之间;具有较宽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联系(r在0.9987~1.0000之间),满足定量要求。表明该法可用于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测定。B.在相同的仪器条件下,按文献报道的常规Hplc法,以甲醇-0.05%膦酸溶液(75:25)[28]为流动相时,5种成分全部分离,最后一组分(大黄素甲醚)平均保留时间为39.93min,但峰形较差;以甲醇-乙腈-0.01%磷酸溶液(3:5:2)[27]为流动相时,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分离度差,大黄素甲醚塌峰,保留时间在15min以内;而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29]为流动相时,结果显示5个组分保留时间在17min以内,但样品中芦荟大黄素和杂质及大黄酸的分离度差,采取MELC法,虽然最后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在36mmin以内,但5个组分的分离度和峰形都很满意。(2)建立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测定法。在分离浅析大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缩短保留时间,以2.5%(w/v)SDS-0.1%(v/v)正辛烷-10%(v/v)正丁醇-0.5%三乙胺(v/v)(磷酸调pH至3.0)为微乳流动相,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mm×250mm,5μm);流速1mL·min-1;柱温28℃;检测波长254nm,分离浅析中药制剂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进行策略学验证,并与常规HPLC法相比。结果表明:A.提升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含量至10%,以缩短保留时间,成功测定中药制剂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含量,在3.9ug·mL-1~39.0u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联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6%,RSD为0.64%(n=6),说明该法可用于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含量的测定。B.与文献上报道的常规液相色谱策略相比,分别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和甲醇-0.1%磷酸溶液(65:35)[31]为流动相,测定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前者大黄酚峰形较差,后者没有分离出大黄酚,而采取MELC法,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得到了很好的分离。(3)结论:MELC法同样可以分离成分复杂、性质相近的中药及中药制剂中的多种成分(脂溶性成分),与常规HPLC法相比,分离效果更好,可作为中药质量制约策略的新选择。2、考察MELC法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本实验选择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考察MELC去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建立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的微乳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策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考察,最后得到最优微乳流动相系统2.0%(w/v)SDS-0.4%(v/v)正己烷-6.0%(v/v)乙醇-水(pH=3.0),采取Hypersil BDS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278nm和326nm。结果表明:1)被测组分绿原酸线性范围为192.0μg/mL~0.8μg/mL、连翘苷为104.0μg/mL~0.4μg/mL、黄芩苷为230.0μg/mL-0.9μg/mL,浓度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联系(r分别为0.9998;0.9999;0.9989):对应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8.97%,0.20%;97.40%,1.09%;100.98%,1.11%。这表明微乳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3个组分的含量测定。2)MELC法对水溶性成分也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可用于分离浅析中药中极性大、水溶性好的多种组分(水溶性成分)。3、考察MELC法梯度洗脱对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本实验选择虎杖药材考察MELC法对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运用MELC法,建立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同时测定策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优微乳流动相2.5%SDS-0.1%正庚烷-6.0%异丙醇-0.5%TEA,磷酸调pH至3.0(A)和2.5%SDS-0.1%正辛烷-6.0%正戊醇-0.5%TEA,磷酸调pH至3.0(B);梯度洗脱:0~13mmin,A-B为100:0;13~20min,A-B由100:0转变为0:100;20-38min,A-B为0:100,流速为0.8min/mL,检测波长299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1)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联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9.13~91.3μg·mL-1(r=0.9998)、1.72~17.2μg·mL-1(r=0.9999)、8.12~81.2μg·mL-1(r=0.9998)和5.00~50.0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值(n=6)分别为98.42%,0.87%;98.91%,0.59%;99.88%,1.06%和99.72%,1.26%。这表明MELC法梯度洗脱可作为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同时测定。2)与等度洗脱比较,单独以A为流动相时,4组分保留时间在52mmin以内,4种组分完全分离;单独以B为流动相时,4组分保留时间在26min以内,但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分离效果差。表明单独采取流动相A也能分离虎杖中4种组分,但保留时间比梯度洗脱长。3)与文献报道的常规Hplc法比较,采取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两种梯度洗脱策略,一种4种组分完全分离,保留时间在39min以内,而采取MELC去4种组分保留时间在37min以内,效果相当;另一种4种组分也完全分离,但保留时间在53min以内,比MELC法保留时间长。表明MELC(?)与常规HPLC(?)相比,效果相当。4)在对微乳液相中表而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浓度和洗脱方式进行筛选时,发现极性大、水溶性好组分的保留时间基本上不受其影响,而对极性小、水溶性差组分保留时间影响较大,比如转变助表面活性剂类型,分别以正丁醇、正丙醇、异丙醇及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保留时间基本上不变,而对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保留时间影响很大,表明:O/W型微乳液相色谱法对脂溶性成分有更好的选择性。5)结论:本实验首次采取了梯度洗脱探讨微乳液相色谱法在中药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浅析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微乳—微乳流动相梯度洗脱,基线较平稳,可用于中药材中极性差别较大成分的分离测定。4、考察MELC法血浆直接进样情况如何简化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历程一直是浅析工作探讨的热点。本实验选择紫杉醇作为探讨MELC法血浆直接进样情况的试验药物,建立了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的微乳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测定法,优化微乳组成系统,得到最佳的微乳系统组成为:2.0%(w/v)SDS-0.4%(v/v)正辛烷-10.0%(v/v)正丁醇-89.6%水(磷酸调pH至4.0)。选择Hypersil ODS2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7nm,血浆与微乳流动相以1:1的比例稀释,离心,经微孔滤膜滤过后直接进样测定。结果表明:1)紫杉醇在0.064μg·mL-1~1.9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联系(r=0.999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n=5),最低定量限为0.064μg·mL-1。表明采取MELC法血浆直接进样浅析生物样品是可行的。2)以微乳流动相作为溶剂,是微乳的一个独特性质,可以溶解蛋白,使生物样品不用经过繁琐的前处理而直接进样,以而减少可能的操作误差。3)MELC法血浆直接进样,对色谱柱的影响较大,测定期间,需用水冲洗色谱柱2-3小时,以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及延长色谱柱的寿命。5、考察油包水(W/O)型MELC法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前面的探讨都以水包油(O/W)型微乳作为流动相考察MELC(?),本实验尝试选择W/O型微乳流动相考察其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建立了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油包水型微乳液相色谱法,采取正相色谱柱,以W/O型微乳为流动相,优化微乳组成系统,考察其对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分离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的微乳流动相为8.33%(w/v)SDS-16.6%(v/v)戊醇-78.4%(v/v)己烷-5%(v/v)(70mmM)醋酸钠(1mol/L HCl溶液调pH值至7.5)。选择Spherisorb SiO2色潜柱(4mm×200mm,5μm),柱温2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表明:1)甘草酸在18.3μg·mL-1~91.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联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6)和RSD值分别为99.58%、0.96%。表明该法可用于分离浅析甘草中甘草酸。2)采取同一仪器及色谱条件,尝试分离绿原酸、连翘苷及黄芩苷对照品,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照品,苦参碱对照品,川芎嗪对照品,结果显示洗脱能力很强,色谱条件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3)W/O型MELC(?)的浅析特点有待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1.MELC(?)可以用于中药及制剂中复杂成分的分离浅析,对脂溶性、水溶性成分均有良好的分离效果,O/W型微乳流动相对脂溶性成分有更好的分离可操作性。策略学验证结果表明可满足定量要求。2.MELC法可同时分离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成分,O/W型微乳流动相对脂溶性成分有更好的选择性。3. MELC法可采取梯度洗脱以满足不同成分的分离浅析,梯度洗脱时基线较稳定。4. MELC法在浅析血浆等生物样品时,样品可直接进样测定,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历程,减少了可能的操作误差,策略满足定量要求。5.MELC法与常规Hplc相比,有相同的甚至更好的分离效果与浅析效率;成本上,O/W型微乳流动相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利用,降低了有机污染和浅析成本。6.正相微乳色谱(W/O型微乳流动相)可以用于中药的成分浅析,浅析特点有待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微乳论文微乳液相色谱法论文水溶性成分论文脂溶性成分论文锑度洗脱论文血浆直接进样论文正相微乳色谱(W/O型微乳色谱)论文

    摘要3-9

    ABSTRACT9-22

    前言22-26

    第一章 考察MELC法对脂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26-40

    1 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分离测定26-34

    1.1 仪器与试药26-27

    1.2 策略与结果27-31

    1.3 讨论与结论31-34

    2 金益排石颗粒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34-39

    2.1 仪器与试药34

    2.2 策略与结果34-38

    2.3 讨论与结论38-39

    3 结论39-40

    第二章 考察MELC法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40-49

    1 仪器与试药40-41

    1.1 主要仪器40

    1.2 试药40-41

    2 策略与结果41-45

    2.1 溶液和微乳流动相的制备41-42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42

    2.3 色谱条件42-43

    2.4 线性联系考察43-44

    2.5 精密度试验44

    2.6 稳定性试验44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44-45

    2.8 重复性试验45

    2.9 样品测定45

    3 讨论与结论45-49

    3.1 微乳流动相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考察45-46

    3.2 微乳流动相中不同油相及其浓度考察46-47

    3.3 微乳流动相中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考察47

    3.4 微乳流动相不同pH值考察47

    3.5 结论47-49

    第三章 考察MELC法梯度洗脱对脂溶性、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49-61

    1 仪器与试药49-50

    1.1 主要仪器49-50

    1.2 试药50

    2 策略与结果50-54

    2.1 溶液的制备50-51

    2.2 微乳流动相的制备51

    2.3 色谱条件51

    2.4 线性联系考察51-52

    2.5 精密度试验52

    2.6 稳定性试验52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52-53

    2.8 重复性试验53-54

    2.9 样品测定54

    3 讨论与结论54-61

    3.1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54-55

    3.2 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55-56

    3.3 油相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56-57

    3.4 添加剂和pH值对色谱行为的影响57

    3.5 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的选择57-58

    3.6 检测波长的选择58

    3.7 与常规Hplc法比较58-59

    3.8 结论59-61

    第四章 考察MELC法血浆直接进样情况61-69

    1 仪器与试药61-62

    1.1 主要仪器61

    1.2 试药61-62

    2 策略与结果62-67

    2.1 溶液和微乳流动相的制备62

    2.2 色谱条件62-63

    2.3 血浆标准曲线63

    2.4 回收率和日内、日间精密度63-65

    2.5 短期稳定性65

    2.6 冻结和解冻稳定性65-66

    2.7 策略的运用66-67

    3 讨论与结论67-69

    3.1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67

    3.2 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67-68

    3.3 油相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68

    3.4 添加剂和pH值对色谱行为的影响68

    3.5 结论68-69

    第五章 考察油包水(W/O)型MELC法对水溶性成分的浅析情况69-75

    1 仪器与试药69-70

    1.1 主要仪器69

    1.2 试药69-70

    2 策略与结果70-72

    2.1 溶液的制备70

    2.2 色谱条件70-71

    2.3 线性联系考察71

    2.4 精密度试验71-72

    2.5 稳定性试验72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72

    2.7 重复性试验72

    2.8 样品测定72

    3 讨论与结论72-75

    3.1 微乳流动相的优化72-73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73

    3.3 色谱柱的选择73

    3.4 柱子的冲洗73

    3.5 峰纯度险测73

    3.6 结论73-75

    全文结论75-7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