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杂志期刊资讯 >武汉文学院杂志投稿,武汉文学院期刊投稿,武汉文学院杂志社,武汉文学院杂志征稿,武汉文学院期刊怎么样

武汉文学院杂志投稿,武汉文学院期刊投稿,武汉文学院杂志社,武汉文学院杂志征稿,武汉文学院期刊怎么样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39663 浏览:1686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武汉大学文学院

百科名片

武汉大学文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在自强学堂设置的“汉文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担任院长。沈从文|朱光潜|郁达夫|叶圣陶|王蒙等知名学者曾先后在该院任教,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资料室|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等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0年12月12日,[1]该院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教师中教授35人,副教授24人,其中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0人。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余人。[1]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0年12月12日,[1]该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国学与汉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等。开办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语文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教育点。本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此外,学院还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在美国宾州创办了孔子学院。[1]

研究基地

学院有国家汉办设立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建立的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合作建设的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有三个武汉大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即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图文资料来源[1]

知名学者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国恩|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程芸|樊星|方长安|冯黎明|冯学锋|赫琳|金宏宇|李建中|卢烈红|罗积勇|骆瑞鹤|刘礼堂|尚永亮|唐铁惠|涂险峰|万献初|王兆鹏|吴天明|吴光正|席嘉|萧国政|萧红|於可训|叶立文|于亭|张箭飞|张杰|张洁|张荣翼|赵世举|赵小琪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

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

1917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国文部;1922年,调整为国文系;1927年,组建武昌中山大学时改称中国文学系;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担任首任院长;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组建新的中文系;1997年,改建文学院;1999年,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等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文学院的建制。图片|文字参考资料[2]

学科历史

八十年代以来,文学院解放思想,发奋图强,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硕士点在全国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前即达10个之多,几乎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所有二级学科;1981年,以黄焯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汉语史学科获准设立博士点,成为全国最早的博士点之一;199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陆耀东等带领下迅速发展,被批准为博士点;2000年,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积极引进中青年学者,被批准为博士点;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正式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顺利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学科建设上迈出了新的步伐。2004年,在国家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强。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称号,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也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

学术前辈

初创期

1918年至20年代末。先后在文学院任教的著名学者有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周建人等,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侃教授师从章炳麟先生,在文字|音韵|训诂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章氏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武大文学院的学术研究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2]

成长壮大期

30年代至建国前夕。武汉大学文学院(15张)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曾在文学院任教。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院的优势学科,刘博平|刘永济教授分别作为这两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

鼎盛期

50年代。这一时期,全院教师着力于中国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大量扶植和引进人才,使这两个学科在全国颇具影响。当时,文学院教师队伍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五老八中”的具体成员前后略有变化,主要有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2]

学院领导

截止到2010年12月12日,[3]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主要领导如下表:姓名职务王蒙 [4]名誉院长赵世举院长刘礼堂党委书记王三礼党委副书记王怀民党委副书记卢烈红副院长陈国恩副院长涂显峰副院长刘会胜副院长[3]

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文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院)黄侃|刘赜|黄焯等前辈学者对十三经|《说文解字》|《经典释文》|《广韵》|《文选》等要籍的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八十年代以后,周大璞|李格非|夏禄|宗福邦等前辈对传统小学和传统小学典籍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踏实学风,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教师有骆瑞鹤教授|罗积勇教授|万献初教授,于亭|陈海波|肖毅|邓福禄|熊桂芬副教|李会玲讲师等九位。本学科先后承担了《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古音汇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等多个部级|国家级古籍整理大项目,还合作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国家语委 “古今全汉字计算机自动信息处理系统”(简称“三·二五工程”)项目。通过这些科研项目,锻炼出一支功底深厚|知识全面|目光敏锐|方法独到的导师梯队,也形成了今天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六个博士研究方向: 1|古文献学史——探索古籍整理研究的历史|方法及经验教训; 2|经籍训诂——研究古代经典训沽。 3|古汉语词汇|修辞——研究疑难字词|汉语词汇史|汉语修辞史及汉语修辞学史; 4|文史典籍整理与研究——整理研究古代文学|史学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典籍。 5|音韵训诂——研究古代音系演变及其与训诂的内在联系; 6|汉语音义学——系统整理注音释义的传统音义文献并研究汉语音义之学的内容|性质|规律及其发展史。

学术成果

中国古典文献学继承和发扬武大“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悠久历史传统,注重将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小学方法运用于古籍整理实践,并从具体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发现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课题,从而推进和革新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使之与现代化接轨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怎么写作。骆瑞鹤教授的《荀子补正》富有小学功底。罗积勇教授的《〈容斋随笔〉选译》将传统小学方法运用于古籍整理实践,《唐代试律试策校注》获得高校古委会立项,《用典研究》和有关字词疑义考释|词义演变规律的系列论文则属从具体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发现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课题。万献初教授的《〈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和《汉语构词论》等论著围绕传统小学中的重要课题——音义关系和音变构词——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于亭副教授的佛典音义研究,在版本校勘和源流疏理的基础上,展开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肖毅副教授的古文字研究是在小学功底上进行的,且十分注重与文献整理相结合。陈海波副教授的《史记》词汇研究和音韵学研究富于传统性,而其利用电脑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方法来处理古籍材料则富有特色。邓福禄副教授从事文字学研究,出版了《字典考正》,《佛经音义文字整理与楷书汉字形体流变研究》获得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熊桂芬副教授的《广韵》系韵书的文献和语言研究颇有成绩。李会玲讲师的《诗经》研究在学界有一定影响。

院办刊物

《长江学术》

《长江学术》杂志社是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国 内外公开发行的语言文学类大型《长江学术》杂志社(3张)学术季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杂志,亦是国际检索系统“MLA国际文献目录(MLA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及“期刊杂志目录(Directory of Periodicals)”入选刊物。[5]

《写作》

《写作》杂志社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是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学科核心期刊杂志。《写作》杂志社《写作》杂志社力求探寻写作学科学术研究的新动态,及时反映写作界的最新成果,传播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设置有:创作论坛|诗艺随笔|作家与作品|小说写作|散文写作|公文写作|日常应用写作|广告写作|影视剧写作|新闻写作|电脑写作|创作星空|作品修改等栏目。图片文字参考资料[6]

《珞珈文镜》

《珞珈文镜》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机关报,2004年成立,它旨在宣传该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和名《珞珈文镜》师,为全院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沟通|展示自我的平台。 图片文字参考资料[7]

《珞珈人文》

《珞珈人文》是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所创办的学术性刊物,由武汉大学文|史|哲三院《珞珈人文》联合主办。刊物创办于1998年9月,创办初期的《珞珈人文》得到了陶德麟|朱雷|吴剑杰|孙东临|陈文新和当时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在内的诸多前辈先生的指教和题词寄语。刊物创办宗旨在于为人文试验班的同学搭建一个展现本班学术水平|弘扬人文精神的平台。图片文字参考资料[8]

《星光》

《星光》是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一份学生刊物,至2005年底已经出刊三十七期,其前身原名《《星光》凡人》,于2004年春(综第34期)易名为《星光》。 图片文字参考资料[9]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