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杂志期刊资讯 >吉狄马加杂志投稿,吉狄马加期刊投稿,吉狄马加杂志社,吉狄马加杂志征稿,吉狄马加期刊怎么样

吉狄马加杂志投稿,吉狄马加期刊投稿,吉狄马加杂志社,吉狄马加杂志征稿,吉狄马加期刊怎么样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9143 浏览:210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吉狄马加

百科名片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06月生,四川凉山人,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为日本2011年大地震赋诗《我的痛在日本》表达同情之情。 中文名: 吉狄马加 国籍: 中国 民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961年06月 职业: 青海省委常委 毕业院校: 西南民族学院

个人履历

1978.09——1982.08,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吉狄马加业学生;1982.08——1986.04,四川省凉山州文联《凉山文学》编辑部编辑;1986.04——1991.06,四川省凉山州文联《凉山文学》主编,凉山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1991.06——1993.09,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1993.09——1995.04,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1995.04——1995.08,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5.08——1997.12,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民族文学》主编(其间:1996.09—1997.07 在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7.12——2000.11,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主任|《民族文学》主编;2000.11——2001.06,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主任|《民族文学》主编;2001.06——2001.11,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民族文学》主编;2001.11——2006.07,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民族文学》主编;2006.07——2010.02,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10.02——2010.03,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政府副省长;2010年3月18日——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同日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接受吉狄马加辞去青海省副省长职务。

著作简目

《初恋的歌》(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个彝人的梦想》(1990年民族出版社)《罗马的太阳》(1991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吉狄马加诗选译》(彝文版)(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遗忘的词》(199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吉狄马加短诗选》(2003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吉狄马加的诗》(200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时间》(200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天涯海角》(意大利文版)(2005年罗马伊姆普罗特出版社)《秋天的眼睛》(马其顿文版) (2006年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学院出版社)《“睡”的和弦》(保加利亚文版)(2006年保加利亚国家作家出版社)《吉狄马加诗歌选集》(塞尔维亚文版)(2006年“斯姆德雷沃诗歌之秋”国际诗歌节出版)《时间》(捷克文版)(2006年捷克芳博斯文化公司出版)《彝人之歌》(德文版)(2007年德国波鸿项目出版社[1])

出席诗歌节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虽然面色疲倦,但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这位“诗人省长”的推动下,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担任诗歌节组委会主席的吉狄马加说,继以“人与自然 和谐世界”为主旨的第一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于2007年8月成功举办后,以“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为主题的本届诗歌节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诗人以诗歌节为桥梁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有32年诗歌创作历史的吉狄马加认为,诗歌对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和精神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在商业化的物质时代,人的整体精神生活被边缘化,诗歌主体性的迷失必然导致诗歌信仰的缺失。然而,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离开了它,人类的精神生活是不会完整的。” 吉狄马加认为,从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以及诗人与民族历史和精神史的关系来看,中国需要国际诗歌节,这一“亮丽的品牌”对于中国塑造文化形象尤为重要,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真正与世界接轨,实现民族复兴。 他说,诗人是自己民族精神文化的代言人,通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诗人们多层次的视角,对现代世界的精神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探讨,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东西方文明的直接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诗歌需要更加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帮助人类走出困境,这是一种责任。” 吉狄马加说,青海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民族交融的地方,同时距离自然和生命的本源都很近,这些因素为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和文化基础。 他说,两年一度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将形成一个机制,力争以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品牌。在具体操作机制上,除了每届设立一个论坛主题|颁发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还将推动各国诗人之间进行相互翻译|出版作品等深度的文化交流,争取得到更多文化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并面向大|中学生和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让诗歌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成为继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诗歌节,并得到了国际文化界的肯定。波兰国家作协主席|著名诗人马雷克·瓦夫凯维奇评价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东方的一个创举。”

为赋诗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2],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作为一名从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的一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他除了一次次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外,就是竭尽心力作诗痛吟这场人类的灾难,呼唤四川挺住!中国崛起!2008年5月26日,吉狄马加为赋诗:《献给汶川的挽歌》。内容如下:献给汶川的挽歌[3]汶川,一个普通的名字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而变得再不普通汶川,在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将永远被人类定格)随着那看不见的震波把大灾难的消息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汶川,就是从那一个瞬间开始在这个人类生活的星球上你就是一个象征或者说,你就是一个生命的中心因为从那一刻起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就拉开了惊心动魄的序幕也是从那一刻,时间被重新计算中国在奔跑世界在奔跑因为我们知道在那坍塌的钢筋水泥板下 无数个生命需要我们去拯救汶川,你知道吗?就是从那个生命遭到践踏的黑色的瞬间之后“中国汶川,汶川中国”一定是那个时候全世界不同种族的语言重复使用最多的字样汶川,同样是在那个不幸的瞬间之后我经历了,同时我也看到了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的眼睛里都为你含着悲伤的泪水是的,汶川因为这种哀痛不仅仅属于你这是人类的哀痛这是所有生命的哀痛!汶川,命运的天平似乎从来就不公平然而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 灾难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时时刻刻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是的,汶川!当死亡选择你的同时人类的希望也选择了你虽然这样的选择是那样的残酷,是那样的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就在苦难中成长这似乎是一个不变的法则然而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当我们面对沉默的天空和大地我们只能用已经嘶哑的声音呼喊因为我们不敢也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找寻汶川,你就像一支等待箭镞的目标告诉我是什么邪恶的力量在顷刻间把你变成了废墟汶川,让我或者说让我们轻轻地抚摸一下你的伤口吧因为我看见鲜红的血又染红了养育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民族的土地其实谁都知道,汶川!抚摸你的伤口就是在抚摸中国母亲的伤口但是,就在这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看见,在这大悲剧的舞台我们的母亲---中国用她五千年泣鬼神感天地的大爱再一次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义无反顾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的脸上虽然还留有泪痕但她仍然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仁慈的宽广的胸怀紧紧地拥抱着自己受伤的儿女汶川,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应该如何向你表达一个中国诗人对你的敬意因为我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泪光中看见---我的中国!汶川,同样我不知道在此时此刻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词汇来见证和记录那些用心灵照亮了黑暗并给所有的生命以信心和勇气的人们是他们用人性的光辉再一次温暖了这个世界是那些把悲痛埋在心底刚刚擦干了脸上的血迹又在为抢救别的生命而奔波不停的兄弟姐妹是的,汶川,我承认!是你让我的灵魂又一次从那沉睡中苏醒是你让我在苦难的面前真正理解了人民的全部含义汶川,对你的救援还在进行一场死亡和生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在那里时间就是生命在那里生命就是时间在那里领袖和人民都是战士在那里没有绝望,只有希望汶川,你听我说你的名字将被我们永远铭记你的人民,在这场大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朴实|善良以及那在死神面前所展现出的人的尊严同样将在人类的历史记忆中成为永恒!汶川,你永远不会死去因为我始终相信因为这个世界相信就在你轰然倒下去的地方我们这个始终伴随苦难和希望的种族必将在那里站立起来---成为一道风景!

为日本地震赋诗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让全球震惊。继而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令世人悲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第一时间向日本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国家救援队第一个奔赴日本重灾区参加救援。时任青海省委宣传部长的吉狄马加于3月23日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上发表挽诗《我的痛在日本》,抒发了我们人类对发生在樱花国度里残酷灾难的悲情,传递了我们民族为邻邦面临多重打击遭遇不幸的祈祷。其诗内容如下:我的痛在日本我的心被刺穿在这个季节刺穿在那个黑暗的时辰那是致命的一击仿佛万箭穿心,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地球虽然我没有听见的呼啸但地球的和哭泣却从那地底的深处,一直抵达我们的心房我的痛在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那是地球的伤口那是被看不见的击中的地方我的痛在大海的彼岸尽管这自由的元素曾激起万顷蓝色的波浪它也无法抚平,在这个时刻我作为人的悲伤我的痛在日本,在那樱花的国度当命运残酷的打击降临在无数个普通的家庭我曾点燃一支蜡烛为那些死去的生灵,以及仍置身于苦难中的人们祈祷我的痛在《源氏物语》的故乡在这个地球村和核原子的时代人类今天面临的灾难都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不幸我为生命所遭遇的蹂躏而叹息无论这样的灾难它发生在哪里在这个星球,我曾这样想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人又是何等的渺小就像荒野中的一根草茎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它又要经历多少生与死的考验然而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人类崇高的理想我的痛,没有颜色,没有国界就如同我的眼泪像大海的浪花一样清澈我的痛,是黑种人的痛更是白种人的痛我的痛,像空气那样普通而平常我的痛,没有什么特别那是因为作为人,我们都是同类

学术研讨会

2011-08-05 13:4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鲁婧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鲁婧) 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曾说“诗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倾述”,“诗歌是人类通向心灵的小路,是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所说的‘无限’。诗歌点燃的火焰,将始终穿行在生命与死亡的峡谷之间。诗歌的身躯或许在瞬间阵亡过,但她高贵的灵魂却永远属于不朽!”为进一步繁荣诗歌创作,促进国 内外诗歌界的学术交流,今天上午,由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杂志社|《世界文学》杂志社|《中国诗歌》杂志社|《诗潮》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视野下的诗人吉狄马加学术研讨会”在民族大学拉开帷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玛莱克・瓦夫凯维支,立陶宛诗人|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温茨洛瓦,法国诗人|《文字》出版社长尼科尔,蒙古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吴思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诗人|翻译家屠岸,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民族文学》主编叶梅和一百多位评论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参加了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玛莱克・瓦夫凯维支,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温茨洛瓦等嘉宾做了讲话发言。铁凝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位具有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诗人,吉狄马加既以他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习的描写见长,同时他又不断拓展自己创作的疆界,使他的笔触穿越了狭小的地理空间,而获得更为广大的祖国与世界的视域。铁凝特别强调吉狄马加对于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促进中外诗人的交流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所精心策划和组织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等诗歌活动,已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反响,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交流平台之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