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组织行为学 >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16200 浏览:709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树立节约观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牢固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节约观念节约型社会重要性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设过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科技等多方面的力量。而树立节约观念,“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亦即使每一位公民养成节约意识,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无疑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 必须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目前,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近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包括当代人际关系和代际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解决好人口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资源和环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长时间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必然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资源的硬约束使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也是实现工业化的阶段,而我们所要走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不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体现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决定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伴随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长期任务。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过多的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全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 必须牢固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和传家之宝;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既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是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作为现代社会成员,或者说,作为公民的自觉,必须牢固树立起以下基本观念。
一是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观念。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引导者,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建立“节约型社会”,政府不仅要积极地推进社会节约活动,而且应当从政府自身做起,即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强调 “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机关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责任,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各级党政机关要努力成为勤俭节约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减少盲目决策。科学决策是最大的节约,盲目决策是最大的浪费。在经济建设中,因政府一个错误决策造成的浪费,往往都是天文数字。比如一些地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某些领导干部不惜民力,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又如城市建设中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连续性,也关系到节约的大局。近年来,各地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但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却未能跟上。群众讽之为“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领导调动,规划重弄”。那种水、电、气各自为阵,随意挖路的现象,更被群众讥讽为“给马路安拉链”。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最大的节约。最好的情况是使科学的城市规划成为接力赛中的接力棒,换人不换棒,一棒跑到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决策、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其次,各级党政机关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须下决心减少不计成本的会议和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招标程序,扩大透明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型办公用品和设备。进一步深化机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公务消费卡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公车使用管理的新途径,更加严格地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快制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条例》,明确党政机关资源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及效能标准,完善节约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加快构建节约型机关。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把资源节约,包括自然资源、人造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节约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对于各级干部来和党员来说,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永葆员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
二是确立全民的节约观念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唤起并强化全民的节约观念、推动全民的节约实践。
强化全民节约观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没有全民的节约观念,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掠夺式”开发和“式”消费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只有当节约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意识,节约就会成为与煤、油、气、电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只有确立并强化全民节约观念,树立“节约人人有责、节约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才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投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资源社会氛围。着力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单位、个人的事迹、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群团组织来说,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从社会层面来说,要广泛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人人都来关心、参与、推动节约之时,就是节约型社会建成之时。
三是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就是消费要适度,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相适应;消费要协调,各类消费要兼顾,以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要科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古云:“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当前整个社会消费模式中透出的不健康的、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靡消费,比比皆是。畸形的、奢靡的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消费与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倡导合理、适度的理性消费已是当务之急。要使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国民中扎下根,法律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应该与时俱进。应该看到,已有的法律体系和社会舆论,把消费者视为弱者,强调对其正当权益的保护,有其阶段性和合理性,但对消费者的畸形消费、奢靡消费,却约束不力。因此,在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法律不仅应该尊重公民的消费自由与权利,还要强调公民对环境、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应该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对过度消费行为做出必要的限制。通过激励和惩罚机制促使消费者选择不破坏生态环境、不透支后代利益的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

3. 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机制

确立节约观念,制度建设具有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在资源、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的大量损失浪费现象,重要的原因是制度“缺位”、管理松懈、监督不力。尤其是制度性障碍,我们尚未建立起系统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从而影响了社会组织及成员将节约从一种外部刺激转化为一种内在自觉,节约在很大一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口号。比如“限塑令”实行仅四年,其积极效果却逐年递减已趋近于零。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固然重要,但机制、体制、法律等制度保障更不可或缺。要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包括制定节约规划和政策、设计能源消耗标准、节约奖惩制度等,为全社会提供一套倡导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节约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增强人们对节约的道德认同和意识自觉,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向节约倾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作者简介:
林政(1965-),男,福建闽侯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副教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