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32855 浏览:1547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通病
Abstract: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wide material, low cost,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various pouring shapes, good fire resistance, not easy to weathering and low maintenance cost, concrete has become one of most widely used 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current building structure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re often has some quality problems occuring. If the quality problems can not be eradicated, the structural safety will be affected.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the issue that engineering managers must grasp urgently that how to maximiz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quality problems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safety.
Key words: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2095-2104(2012
在混凝土施工当中,因为人为的操作及原材料质量问题等因素,给混凝土带来的质量通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病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如何能更好的去预防去消除这些疾病,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下面就接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止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柱根部振捣不密实。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隙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时,跟踪检测砂石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有条件的施工队伍,可用电子感应称替代手工磅称称量。
(2)要有合理的搅拌制度,装料容积取搅拌筒几何容积的1/2-1/3,采用两次投料法,即先将水泥、砂和水投入搅拌筒搅拌1~

1.5min后加入石子再搅拌1~5min,坍落度要适合。

(3)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置串筒和溜槽,石子堆积密集的地方要散开。
(4)浇筑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方向应沿次梁方向浇筑,遵循“先浇低标高部位,后浇高标高部位;先浇高等级混凝土,后浇低等级混凝土;先浇柱墙,后浇梁板楼梯”,防止漏振。
(5)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6)柱根部位置在支模时,应开清扫口,浇灌混凝土前先用清水冲洗柱根部,清除柱内杂物,再封闭清扫口,然后铺一层50~100mm厚与所浇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7)基础、柱、墙根部位在下部浇完混凝土间隙1~

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8)小蜂窝,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基层,洗去软弱层,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如填塞困难,可用压浆管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小凹点、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浇水湿润和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在每次支模前,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有弯曲凹凸的地方要校正后再使用。
(2)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内工具、木榍等杂物,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但模板内不能有积水。
(3)应优先采用组合钢模,用木模时应拼缝严密,表面光滑平整,有缝隙的地方应用油毡纸或腻子等堵严。
(4)模板隔离剂选用长效的,但不影响结构性能和防碍装饰工程的,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不得粘结在钢筋上。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操作时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上下略为抽动”,至排除气泡为止。
(6)表面要做抹灰装饰的,可不用处理,反之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漏筋

3.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漏在结构构件表面。

3.2产生的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快位移、垫快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漏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振捣不密实;振动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
(5)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3防治的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按不同结构的保护层厚度选用适当的高标号砂浆垫块,绑在构件主筋上,并加强检查。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调整配合比,增大坍落度;也可以用撬棍稍微撬开密集钢筋下料,在混凝土浇至时,再使其恢复。
(3)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有合理的搅拌制度,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模板有缝隙的地方要认真堵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