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关于人物画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继承和进展

关于人物画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继承和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22091 浏览:971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但是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著作和文献较少。我国工笔人物的发展跌宕起伏,其形式风格多样。本文通过简要描述我国工笔人物画的现状以及运用和发展,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对我国工笔人物的影响,对怎样去继承和发展中国工笔人物画做了概括性的建议。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当代 继承 发展
引言
在当今数字媒体化时代,中西方文化影响融合,乃至艺术层次的交流,齐白石与毕加索思想的碰撞,都为推动世界人文艺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工笔人物画乃国画中一枚瑰宝,虽然璀璨烂漫,却也步履维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前行途中,是在西化或中化的犹豫与批判中发展和延伸,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在西方文化先进性相结合,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中之重。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工笔人物画必须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线是“传神”,这一历史任务在唐朝和五代时期已得到完成。然而当西方写实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时,深入启发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人物表现能力,经过几十年学院派的青年画家的努力,才得以形成我国当代工笔写实主义新面貌。北方以重彩风格何家英为代表,南方以马小娟淡彩风格为代表。
当代工笔人物画起源于二十世界中期,随着七十年代壁画的出现,工笔重彩画得到重视。工笔人物画也逐渐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表现题材也大多描绘民风民俗和典故传说。这种贴近人们的工笔重彩得到质上的飞跃。
在八十年代,当代工笔画进入繁荣时期,工笔人物画风画貌也逐渐多元化情绪化。画家渐渐的将热情和精神融入画中,克服传统艺术模式千篇一律的枯燥,各画有各主,各主有各情。《十九秋》出自著名画家何家英之手,其突出邻家女孩的心里变化,人物和金色秋天的关系辉映主题,整体画面呈现淡红色调,画中人物清新淡雅、朴素真实,画中局部细腻,其写实和趣味表现的有很浓的现代感,是当时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工笔人物画已经形成多角度多格局的结构,由于画家不同,风俗不同,地域不同,人文不同,工笔人物也出现各种类型,其中有传统型、色彩型、超写实性等。潘璎等着力于工笔重彩与线描相结合,融入中国水墨画技巧,突出工笔画的写意性。崔进将西方思想灌注在传统工笔画中,创造装饰意味和色彩表现的重彩人物。胡明哲借助日本画现代性的表现力,关注画材研究,推进工笔人物的表现技法。

二、西方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将第一幅西画传入中国。清朝中后期,油画在中国传播极快,影响颇深。明末传教士郎世宁将中国工笔画法和西方画的色彩感融为一体,中国工笔画加入素描和色彩关系,使得平面的工笔人物有了立体的定义。这是首次的中西交流的首次尝试。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全面效仿苏联体制,我国美术专业学院也学习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国美术画走向写实主义,中国工笔人物和民风民俗结合,西方思想中的色彩感影响中国的色彩观。后,我国传统画与西画在新的交汇点契合,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单线发展为放射线,色彩也由单一变为多彩,工笔人物再次得到发展。
近代兴起的西方美术学院培养了大量以西方美术思想为主导的专业人才,通过西方美术教育,再进行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实践,这样一批批拥有西方美学观点的画家学者,成为当今中国花坛的主流,延续至今。

三、工笔人物画的运用和发展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风格之一是装饰,然而装饰意味越来越浓。例如彩陶上的纹绘,用图案的表现方式萌芽出最早时候的美学思想。在汉代唐朝,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宫殿、亭台阁楼和石窟等壁画上面,从早期的朦胧美此时已经发展到有规律有节奏的理性表达方式。魏晋南北朝,工笔人物画出现在卷轴等画卷中,如顾恺之等大家将装饰风格运用到卷轴和壁画中,其将工笔人物的装饰技巧推向炉火纯青的高超境界。后由于职业画匠和文人画家的分离,工笔人物的装饰意味非但没有消减,反而在各自不同供应对象和绘画意图领域上均得到发展和完善。
工笔人物画还具有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特点,在人物系列画中,画家不仅仅局限于整体人物形态的表现,还注重线条的美感起伏和平面画造型。人物创作中,人物身上和背景基本用赭石和墨色渲染,而人物除用线条表达重要结构外,其余大都平涂处理。

四、工笔人物画的开拓与创新

如若保持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勃勃生机,开拓与创新必不可少。在对待国外美学思想、融合中西方艺术和将工笔人物推向艺术潮流等问题上,有非常多的前辈和长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需要我们后人继续挖掘和思考。归根结底,这是如何继承和发展我国工笔人物画的问题,是保持传统固步自封,还是学习西方崇洋媚外,早期徐悲鸿先生就做出回答,“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追溯华夏文化之源,孔孟之儒、老庄之道仍然可以再现当代东方之艺术精神,再看传统工笔人物之色彩斑斓、线条之刚劲不阿,应是当代我国工笔人物之继承。
我国卓越的传统工笔线描和重彩的发展要以自身为主,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艺术,融合的同时保持自己画体的独特性。我国工笔人物画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更迭的过程中才能保持永久的精神活力,进而来反映我泱泱大国的古老文化和新时代面貌,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能失去自我,推陈出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寻到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邓福星:《当代工笔重彩佳作集》[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2月
《美术观察》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2000年11月,第62页-节选(《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1947年版).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 年版
[4]庞薰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年版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6]马小娟:《工笔人物》[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l版
作者简介:李大明(1986-),男,江苏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工笔画、国画的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