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5466 浏览:685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清形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扩大知识面,提高体素质,不断改革教材,突出实用性,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阅读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战略的实施,职业学校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然而,有许多职业学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存在着重专业技术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错误的。他们忽视了文化素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下面就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笔者提出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认清形势,突破观念

(一)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

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相对较差,他们进入中职学校读书,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顺利就业。大部分中职学校对文化课教学的态度也不是很明确,由于文化课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上文化课,同时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学生、社会的变化,不能改革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有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无需再多学语文知识,因为学生拥有的中学语文知识已经够用了,语文课在职业学校里是“搭称”的、多余的、可有可无。甚至有的人建议:“职业学校里要取消语文课,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语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

(二)新形势下中职生学语文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来,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统考成绩的情况来看,已呈现出“滑坡”的趋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逐年下降,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够高,更谈不上浓厚,每年到学校推荐工作之时,接受用人单位面试之际,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口拙词穷、词不达意,连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求职意向都表达不清楚,有的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甚至可以用语无伦次来形容。再有就是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明白对方的问题和要求,回答错漏百出、牛头不对马嘴,令主考官连连摇头。这样的毕业生是很难令用人单位赏识的,毕业生也会因为自己的听、说能力太差而与自己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就算你表明自己的专业如何过硬,技能如何了得,用人单位也不会录用一个表达能力不行,无法与人沟通的员工的。因为听话和说话的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立足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语文教育或者说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相当重要的、必要的,是不能忽视的。

(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他们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结果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基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还是按中学时那样一套“填鸭式”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把教参上的所谓专家、学者的“精湛”分析讲给学生听,把一些现成的答案塞到学生的脑中,把一篇美文肢解得身首异处、支离破碎,教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神采飞扬、不亦乐乎,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不明事理,只是在被动地听,这是不可取的,是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
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要打碎分数这个“紧箍咒”,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读书,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更重要是为了学生能顺利找到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以实用为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唤起美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情景。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从而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使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如在上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笔者使用多媒体努力表现出恰当和谐的色彩美,又配合格调高雅、旋律和谐的音乐,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能走进作品中,去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静谧和谐的艺术境界,获得领悟事理的审美愉悦。

(二)编写并改革教材,突出实用性。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对于个别学校特定专业的学生并非完全适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专业,然后根据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编写或改革校本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
虽然语文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但学生因此也就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要求一学就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编写教材和教学中,与专业结合,提高语文教学中应用文的比例。
例如,笔者在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文秘等相关工作,在编写语文学材时,由易到难,最后的难度可以达到高职的水平,阅读书目也有四十多本,文史哲都有。因为学生还要学习《文秘应用文写作》一门课,所以应用文基本不编入他们的语文教材。但在教车、钳、电、焊等工种的学生时,根据工厂对学生的需求,在编写教材时,把日常应用文的内容加入语文教材中,教学中也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对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也只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即可。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已经摆脱了中考的“分数”压力,不应再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所累(当然,也不是说不用考试),我们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入手,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还是引领学生认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进入真、善、美世界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个艺术殿堂。所以,我们应大胆去尝试教学改革,为中职语文教学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梅县技工学校)
责任编辑朱守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