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谈谈高一应给高一学生上点语法课

谈谈高一应给高一学生上点语法课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6164 浏览:211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实施后,初中语文教科书上早已找不到语法知识的痕迹了,语法渐渐被中学教师淡忘了。可一到高中,由于高考的需要,各种语法知识的试题如“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几乎把学生搞得头昏脑胀。尤其是文言文编目特别多,体现在里面的语法知识相对多而难起来。什么“名词活用作动词”啦,什么“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啦,什么“定语后置的标志”啦……。学生学习文言文本来就比学语体文难懂得多,更何况要在里头弄清从未学过的许多语法问题,加之文言文中还存在着许多古今不同的语法习惯差异,要一起弄懂实为困难。可见要学好文言文不弄清相关的语法知识是很难学好的。再说,学好语法对于平时写作中规范用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是挺有帮助的。因此,高中生,特别是高一学生非学点语法不可。
怎么学呢?又没有教材,从哪儿学起呢?我认为,可以用印发提纲,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式来上,且节数控制在四至六节左右为宜。因学生在初中以前已积累了不少关于语法方面的感性材料,只是知识还没归纳成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上去认识罢了。高一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日趋成熟,这时及时、适当予以梳理点拨,可为他们的语文学习铺平道路。大体可采取如下几种做法:

一、对字词句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总梳理,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判定方法。

学会判定字、词、短语和句子。板书几个例词:好、唱歌、盘尼西林、月亮、很、扑通、香樟树、调查研究,让学生说说以上词语哪个是字,哪个是词,哪个是短语,哪个是句子,学生开始会无从答起,以为一个字的肯定是字,两个字的是词,三个子以上的会是短语或句子。通过分析,应让学生清楚:
(1)一个音节的自然是一个字,如“好”、“很”。
(2)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最小”即不能拆开或拆开后意思变了,如“好”、 “盘尼西林”、“扑通”; 而“唱歌”、“月亮”、“香樟树”、“调查研究”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因此它们都是短语;至于句子一般是要加标点符号的,如“好”、“月亮”加上标点符号就成独词句了。
(3)句子的类型。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复句,按语气和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后者顾名思义,一点就懂,主要弄清单句知识即可。随便举一例:啊,那个明亮的夜晚,我是多么难以忘怀啊!学生知道这是一个感叹句,教师应从结构上来分析它:首先它是个单句,“啊”是独词句,“那个明亮的夜晚”是无主句(以上加起来仅是一个偏句),“我是多么难以忘怀啊”是主谓句。总结:单句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复句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而不是以句子的长短来判定的。这一点可让学生随便举文中的例子来印证,进而很快弄清复句类型。

二、从细处着眼,讲透抓实。

1.弄清词的分类。

(1)词按词性和用途可分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词等12种,其中前六种有实在意思,是实词,以上例词除“很”、“扑通”以外都是;后六种无实在意思,是虚词,如“很”、“扑通”。
(2)按结构分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前者如“好”、 “盘尼西林”、“扑通”。后者如“唱歌”、“月亮”。

2.用理解词义的方法来判断词性和短语的类型。

词性往往有兼类,这是较为复杂难办的。怎么办呢?可用理解词义的方法来判断词性。举例分析:A、他在教室。B、他在读书C、他在教室读书。这三个句子都有“在”,看似相同,其实从它们的意义便可推断出“在”的词性在每个句子中都不相同;A中的“在”是“存在”之意,是动词;B中的“在”是“正在”之意,是副词;C中的“在”是用在名词“教室”的前面表处所,是介词。同样可根据词与词的意思关系来推断合成词或短语的类型:如例:“我和他是好朋友”中“朋友”是并列式合成词(无主次之分),“好朋友”是偏正短语(“好”修饰“朋友”,有主次之分),“他和我”是并列短语。再如“调查研究” 中“调查”和“研究”地位平等,哪个先说无妨,是并列短语,“调查问题”,“调查清楚”中的“问题”是“调查”涉及的对象,是宾语;“清楚”是补充说明“调查”的结果的,因此前者是动宾短语,后者是动补短语。
必须指出的是:(1)词性与句子成分关系密切。A句 “在”作谓语,B句“在” 作状语,C句“在” 与“教室”构成介宾短语,一起充当状语。(2)合成词的类型和判断方法与短语是一样的。期间可让学生自行举例研讨、理解巩固。

3.支解目标,分类记忆,便于理解

12类词前6类实词中名、动、形、数、量、代词的概念学生基本能“望文识义”,代词因数量有限,直接如数背下即可。它们是:a、人称代词你、我、它(含复数),b、指示代词这、那(些、里、样、个……),c、疑问代词哪里、什么、为什么、怎么样。6类虚词中,叹词,拟声词顾名思义,重点记住副词、介词、连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因为这和句子成分的判断紧密联系。如“很高兴”中,副词 “很”在形容词“高兴”前表示程度做状语,如果顺序换成“高兴得很”,那么“很”意思没变,但只能做补语了。剩下的助词只有三种,为数不多,也需强记。它们是:a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b、动态助词:“着、了、过”;c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语气助词:“啊、吧、吗、呢、呐、呀、了、么、哇”。介词数量也挺有限,最好也背下来,常见的有:“在、向、从、到、对、把、为了、比、被、通过”等。同样可让学生背下常见的为数不多的副词、连词。

三、记住口诀、规范用语。

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后,短语可重点介绍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的特点,因为它们的特殊构造决定了它们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不容易判断,教师可举例说明,但最主要的是要能分析句子成分。这里有个口诀,十分利于弄清句子成分及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记住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依照口诀试着让学生分析下面句子成分。
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句中代词“我们”和数量词“两人”构成同位词组,充当主语(据句子意思而定并不难),动词“站”“走”充当谓语,这里较难的是介宾短语“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和“到‘北海’跟前”的判断,其特点是①由介词(“沿着” “到”)和名词(“小径”“跟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介词短语,②作句子成分时不能拆开,③不能充当主干(主谓宾),只能充当枝叶(定状补)中的一种。因此,句子中“沿着……小径”和“到……跟前”两个介宾短语分别作“走”的状语和补语,正应了口诀中的“谓前为状谓后补”一句。教师可让学生举文中句子判断体会。

四、比较鉴别,激发兴趣。

1.与英语比,汉语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句子成分,英语里缺个补语。汉语用补语表示的意思,英语把它放到状语里去了。英语里面有个表语,汉语把它放到宾语里头去了。所以,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是六个。我们见到“他在这儿逗留了三个小时”(he stayed here three hours),就不能把“三个小时”当作状语了,因为它在汉语里是补语。见到了“他是学生”(he is a pupil)就不能说"学生"是表语,而应当说它是宾语。
2.与古汉语比,语法习惯差别也很大。在清楚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基础上,学起古文来也同样能形成语感,就不难看出下面几句古汉语的句式特点了: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
(3)孔子曰:“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谓语)
知道这些句式特点,然后才能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准确译出。
综上所述,渗透在高中文言文词句里的许多语法知识应在高一时及时解决。否则学生将会疑难重重,形成更多障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