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简述中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微

简述中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微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5675 浏览:148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教学的出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发点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让学生日益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养成习惯,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奠定基础。
关键词:兴趣 好学 习惯 自学
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语)。而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等同属于智力范畴,且自学能力则是观察、记忆、思维、操作、想象等基本智力之组合。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让学生日益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的教师,即让他们的自学能力日益增强。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的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或应付了事,而在游戏、比赛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又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孩子广泛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迭起,扣人心弦,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设置情境,使学生好学

恩格斯说:“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在真实的生活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情境创设时,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根据教学设计中所制定的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内容而异,因人而异,注意呈现的方式和时机,在需要创设情境的地方设置情境。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画一个简易图并标上东南西北,回家后寄给你的亲人。学生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一连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不但喜欢画,还不时的问,这个字怎么写?哪是东面?哪是南面?到底哪面是东,大家怎么标的不一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自然而然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又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设计:我们来为我们的教室计算一下粉刷面积。师:首先我们要测量出什么呢?学生想出(教室的长、宽、高)一生:用什么来测量呢?特别是高的问题?一生:用绳子量长宽快,但是高呢?另一生:用竹竿。量出教室的长宽高以后,计算时发现不能死套公式,地板和门窗不要粉刷。还要测量门窗的长宽算出面积,可从五个面积的和减去门窗面积得出粉刷面积。一方面不但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知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达到了真正的合作,还养成认真思考,细心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教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更是教学的目的——学以致用。

三、养成习惯,使学生勤学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四、鼓励创造,使学生会学

学生对学习是否产生兴趣,往往来源于老师有目的地培养,要培养兴趣,教师就要科学地研究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规律,创设一定情境“启开”学生心灵的门户。①高年级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教“能被2、5、3整除的数”一课时,教师先提出:今天由学生考老师,你们说出一个数,我就能很快判断出是否能被2、5、3整除,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给老师出题。有的说出的数字特别大,有的把电话号码也说了出来,但我都能很快做出判断,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秘密,秘密两字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很多,教师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发给每组①盛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器;②圆柱体橡皮泥;③圆柱体木块,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长方体玻璃容器、直尺),通过尝试性操作,分组实践,试着求出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的体积。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忙开了,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解问题的方法:①将“圆柱体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②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形,再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③向长方形玻璃容器里倒入一些水,量出水的长、宽、高,然后将圆柱体木块浸入水中,再量出高,计算出两次的体积差就是木块的体积。
总之,学习数学是一种以学习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激发参与动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