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简析高中历史新课改如何写

简析高中历史新课改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3663 浏览:104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四川新课改的内容,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论文总结了我所理解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新课改的特点,以及教师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教学方式
2010年我省开始了高中教程的新课改,现在基本上把课改的教科书讲完了,一遍过后我对这次的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历史教材内容的编排有了一些自己粗略的见解。首先谈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1)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的同时,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增加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同时也应避免简单重复,要体现出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
(3)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改变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新课改就课程的编排上来看,高中历史课程也有着自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己独有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历史这一学科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了“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那么从这种新式看有哪些特点以及好处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1.设置了九个历史学习模块

设置模块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的特色,在形式上更加灵活,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整合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同时它又与其他模块、其他学科发生一定的关联。

2.采用了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

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改变了以往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具有以下两优点:第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高中以专题的形式,把具有带变形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和线索性。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每个专题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有着相近的教学目标和内在逻辑联系。
那么,在这样的理念和特点的指导下,对我们有效地组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挑战,接下来就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好各种教学关系。

2.1 师生关系新定位:“知识权威”转变为“教学相长”、“良师益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和学生是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如何解决矛盾与困境,构建历史课堂上的良师益友关系呢?首先,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历史教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以及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新课理论学习,且不断实践,做到课改理念娴熟于胸,课改实践得心应手。第三,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动者。因此,历史教师应及时的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多重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常与学生交流、交心,从而以求达到历史教学的最佳效果。

2.2 教学方式新定位:“传递知识”转变为“情感体验”。

历史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还应积极更新参与教学方式。首先,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在新课改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其次,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历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指导者,历史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大课堂”观念,让学生走出校园课堂学习历史、体验历史。

2.3 师师关系新定位:“各自为战”转变为“互帮互助”。

目前,虽然各学校有按学科成立的教研组,但总体看教师还是“各自为战”状态比较普遍,没有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要“互帮互助”。从具体实施看,我觉得学校的小组合作存在不少问题。如:合作学习上松散乏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尚未建立;发于言而止于行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速改变。
以上只是我对执教新课程的一些感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停的去摸索、去实践,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更应该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新课程更好地发挥其效果,让学生不光要学得开心,还能够掌握好知识去应对高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