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不足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不足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22570 浏览:974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营造设疑问难学习氛围,提供探究机会,形成自我发现问题习惯;适时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孕育问题意识,为解决问题创设良好开端。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造性;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端正教学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空间,创新意识才得以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要走出“少讲多练,在题海战术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误区。因为这并非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相反是弱化了学生主体地位,不仅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长期以往,学生脑海里不再孕育问题意识,自身学习能力也逐渐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端正教学观,即必须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选择探索的方向,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上学期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椭圆形及圆形硬纸片在课桌滚动,使学生带着“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一问题进入新知学习中,萌生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的探究,在学习中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我把学生置身于装修本班教室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提出:我们需要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粉刷的是哪几个面?铺地砖是那个面?为什么要扣除门窗的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自主提出问题,从而知道装修房子应考虑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
教学中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又使其感受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起强烈的探究,激发问题意识。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让学生猜猜: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较大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原有知识才能完成,对他们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动手操作验证,也可以通过计算。“要比较它们的大小,该怎么办?”学生马上提出疑问。于是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其中一个图形剪后拼拼,看能否拼成另一个图形,但也意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普遍适用,比如土地面积、其他材质的图形等。我趁机提出“三角形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呢?又该如何计算呢?”我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办法可以转化?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两两拼摆,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问“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观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强化:“为什么要除以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后,还应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质疑同伴“为什么同一个圆,一半可以用1/2表示,也可以用2/4表示,还可以用3/6表示?如何验证?”“与1/3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为什么?”然后小组展开讨论,动手操作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质疑能力。又如我在六一班教学“圆的周长”,按常规进行,先直观演示,让学生弄清什么是圆的周长,再组织学生小组动手操作,研究圆与直径的关系,导出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的设计,似乎无懈可击,但效果不明显,学生似懂非懂。因为他们非常疑惑: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来求圆的周长呢?为了解决这个疑点,我在六二班教学这个内容时,通过演示后让学生弄清楚圆的周长后,让学生在稿纸上作一条射线OM,以射线上的OA、OB、OC这三条长度不等的线段为直径作出三个圆,让学生质疑:谁的直径最短?谁的周长最短?谁的直径最长?谁的周长最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通过补充这一环节,学生明白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即: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因此,要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它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就解开了学生的心中的疑惑,接下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就成了一种必然。可见,备课时除了备教材,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并在教学中使学生常处于质疑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营造设疑问难学习氛围,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形成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