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高等学校中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析网

高等学校中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析网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6364 浏览:181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综合性人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战略高度。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办学模式,在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思想指导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高教领域的重要战略目标,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可操作的程序运作,并且在国内目前所进行的各类教学评估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往往没有纳入传统的评估体系,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开展系统的考核评估。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教学;评估
1674-9324(2012)08-0002-02
中外合作办学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出现,已有着数十年的历史,这一创新思路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大力开展实践的显著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也日益加大,这既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又发展了教育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目前,教育输出已成为欧洲发达国家产业输出链条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中国已成为全球化教育出口的主要对象,世界化教育在中国亦拥有庞大的市场。然而,中外合作办学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措施,也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育价值取向错位、难以用传统标准进行管理等问题。教育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办学质量评估机制、执法和处罚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以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培养方向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文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国家经济建设不仅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人才,还需要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培养国际化高等技术应用性高素质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人才素质、人才环境建设、人才开发、人才构成、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国际化。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认为,国际化人才素质由两大主干能力和四项基础能力组成。超越国界的探索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视为两大主干能力;主动的应变和挑战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高度的务实创新能力、前瞻的引领能力为思想基础能力。国际化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在国际上能够进行深层次交流和抗衡的能力,还要具备前瞻性,能够走在世界潮流的前沿,引领时代的发展。
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导下,在人才的培养上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培养能将上述六大能力融会贯通的人才,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思维模式的人才。

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开展的深入所产生问题及对教学水平的评估分析

1.市场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是在为数数百万的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拥有能够到外企工作的能力,而具备国际化素质,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少之又少。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真正合格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屈指可数。加之,在不同的阶段所启动的合作项目,开设的办学机构,真正意义上培养合格的学生人数,从未准确地统计过。这样不完整和之后的信息透明度,对今后有关合作办学的决策极为不利。同时,也会促使外方教育者态度松懈,难以达到通过合作办学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这样便会使教育教学水平出现严重的滑坡,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
2.优质的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中国人才市场的需要。由于外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很多是以可观的经济利益为目的来开展合作的,为了降低成本,攫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一些外方机构将一些劣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由于国内的教育资源良莠不齐,难以吸引一流的高等学府作为合作伙伴,不能找到高层次的合作对象,优质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很难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引入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将毫无收益。这样一来,教学水平可想而知,而培养大量的人才更是笑谈。因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外合作办学要引入境外的教材教辅,境外高层次的师资,授课语言采用全英语教学或者双语教学,这样在培养方式上才能达到基本与国际接轨,使得中外办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只有采用先进的培养方式,顶级的师资力量,高标准高水平的教学要求,才能不断缩短中国教育与国际的差距,全面提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果。
3.教育领域相关主管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对合作办学没有进行严格的约束。市场经济要求各级的职能部门从指令、管理、监督转向指导、怎么写作、监督。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没有形成严格的约束力,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此外,政府与高校在合作办学的价值取向上出现错位,由于社会对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人才需求很大,合作办学所带来的利润也非常可观,非常丰厚,这对政府和高校的诱惑力很大。这样缺乏公益性和社会性的价值取向,严重阻碍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展,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成效,无法达到高水准、高要求的教学水平,极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要在合作办学的审批上严加把关。在办学原则、条件、程序等方面要作出全面详细的严明规定,此外,还要颁布相应的引导性政策,使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分布上和区域分布上,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定上更加合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各方面的失衡现象。这样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4.国际化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仅靠外方教育者提供的单一课程远远达不到理想的人才发展目标。如终身学习理论中的求知、做事、共处、生存等能力是需要融会贯通的,而目前的合作办学的教学方案仅仅只针对专业知识而设定的。在课程的设定上,几乎都没有开设有关国际化人才素质培养的专门课程,这样一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缺乏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这样一来办学项目本身就缺乏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无法保障合作办学的教学水平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强合作办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全面有效地利用社会各种评价体系,对合作办学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审核。
总结: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是实现合作双方既定目标,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质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要以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为依据,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星谕,王辛枫.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
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作者简介:华建新(1983-),女,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国际学院,助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