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音乐教学 >简析备课如何利用新教学理念进行高中历史备课普通

简析备课如何利用新教学理念进行高中历史备课普通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12564 浏览:480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2011版新课标已经颁布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呼声日渐高涨,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如何备课,备好课呢?结合教学经验在此谈谈看法,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教学理念;备课;高中历史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备课的首要前提

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备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充分“吃透”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学习目标是:简述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课标内容的三维解读是:
【知识与能力】思考写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阅读图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和郑观应《盛世危言》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笔者认为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为此,我以创业挑战赛的形式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回到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课堂有效参与是备课的努力方向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备课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但是传统智力限于课业学习智力,认为智力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为核心,以此长期指导教学活动,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割裂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切入的教学策略,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不同方式来讲述和表现,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要普遍关照不同智能层次的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进行有效地学习。与同学合作,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备课设计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尽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回归到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模拟体验历史发展的精彩过程,强化对抽象历史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要求学生除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外,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在新的情境中作出判断和行动。
有教师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会耗时太多,影响其他知识的掌握。但早有学者指出“真正的理解可以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材料,同时也来自对少数主题深入的探讨,而不是来自对许多内容广泛的讨论。”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多元化”是为“深刻化”怎么写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就是多”。高中历史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历史智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记忆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全盘接受未经自己思考与检验的所谓结论。教师抓住这一核心理念,就不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忙于赶进度,面面俱到而效果不佳。

三、重视调整生成,是有效备课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学习内容。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相应调整,在超越预定目标中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为使课堂生成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你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动起来“预演”一遍。“预演”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性,不是要预先操控一切,而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在“预演”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当学生的经验背景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如何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