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语文教学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女性意识中心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女性意识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877 浏览:103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丁玲经受了“五四”落潮期的痛苦之后登上了文坛,其作品一开始就浸透着强烈的时代意识,从梦苛、莎菲,到丽嘉、美琳,她用闪耀着个性光辉的作品,为读者揭示了中国女性在觉醒时的种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女性精神性格。
关键词:丁玲;早期;女性意识;孤独彷徨;苦闷;个性解放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凭借着其独特的气质在文坛上熠熠光彩。提到女性文学,不可避免地要点出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

一、丁玲早期作品的主题

从1927年到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联是丁玲创作的早期,在这一时期她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对知识女性的刻画尤为出色,涌现出一批“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绝叫者”。
丁玲早期作品从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同时深感中国妇女千百年来的受压抑和这种压抑的实际不可征服,因而其笔下的女性主要表现出一种偏执的女性优势心理,一种盲目反叛社会、反叛生活、反叛男性的情绪。莎菲、梦珂等都是丁玲这种心理情绪支配下的人物,她们挣扎在乏味的生活里,想争得生活的支配权,不承认自己比男人低下,深感社会对女子的不公平——欺凌和歧视及女子自身奋斗的孤身无援,满含着倔强,与强大的黑暗势力相抗争。所以她们不仅鄙视虚伪的社会,也鄙视怯懦的男性,鄙视一切旧有的价值观念。
从《梦珂》、《暑检测中》等作品来看,其小说主人公主要是一批“五四”退潮期的女性,她们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否定和怀疑着畸形的社会,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感到失望,内心世界扭曲,对自己的生存充满危机感。同时,现代都市并没有给个性觉醒后的这些“莎菲们”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空间,反而是新的无路可走的孤独。这群女性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即“叛逆后的孤独”。正如龙泉明所说,“五四潮退以后,中国现代作家深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孤独和痛苦……丁玲早期的作品也勾勒出一个个孤独感伤的心灵世界,从中映现出作家灵魂的痛苦搏斗及其在人生道路上踟蹰徘徊、苦苦探求的身影。”

二、从梦珂到美琳女性意识的嬗变

在丁玲笔下,敢想敢做的女性,酣畅淋漓的个性表达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所创作的女主人公往往具有一种别于传统女性的“丈夫气”,她们勇敢地捍卫着个人的尊严,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个人主义观念。

1.梦珂:隐忍、盲目的反叛者

梦珂(处女作《梦珂》)是个单纯、富有正义感的少女,抱着对艺术和爱情的美好追求离家走向学校和社会,然而却受到了虚伪丑恶社会的侮辱,最后陷入了深深的幻灭中。看到挚爱着的二表哥和朋友一起以她为玩物进行了一场恋爱游戏后,美好爱情的理想彻底破灭,女性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她感到既屈辱又愤恨,愤然出走,另辟出路——投身演艺圈,显示了自主。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盲目反叛的情绪及无奈的隐忍。虽然其人生理想的追求以悲剧告终,但作为女人,尤其是处于梦珂所生活的时代,敢于自己寻找理想的伴侣,为了爱情和幸福不惜牺牲一切,这种肯定及张扬自我的独立精神是传统女性无法比拟的。

2.莎菲:苦闷彷徨的悲情女子

《莎菲女士的日记》刻画了在“五四”浪潮冲击下走出家门、追求新生活但被社会逼上绝路的知识女性莎菲的苦闷彷徨、挣扎反抗的精神轨迹。有人说“沙菲女士的主要特征就是和庸俗作斗争”,的确,不甘平庸、不向黑暗低头,这是莎菲的根本素质。
在50年代的批判中,莎菲被简单地认定为“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善于欺骗人、耍弄人”的残酷女性。大革命的失败击碎了她个性解放的理想和希望,现实的压迫最终造就了她既是旧礼教的叛逆者,也是个人主义者,她玩弄别人,结果也玩弄了自己。莎菲的悲剧反映了知识女性的苦闷彷徨和近乎绝望的心理。

3.丽嘉:向往革命的勇敢探索者

20年代后期中国革命形势的急遽变化、与革命者胡也频的结合以及此时文坛上“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流行,使得丁玲的创作道路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其30年代后的作品里明显地呈现出超越自我的女性意识,她让女性尝试在社会解放的斗争中来完成对自身的解放。
《韦护》以五卅运动前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丽嘉和革命者韦护的恋爱与冲突。丽嘉是莎菲的再生,性格狂狷孤傲,却比莎菲有着更大的克服自身旧意识的勇气,她不断地探索着生活的真正出路。先是沉湎于恋爱,而后在韦护的启悟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我们好好做点事业”的新的精神支柱取代了以往的爱情追求。从苦闷、感伤的莎菲到向往革命的丽嘉,作者的创作思想有了飞跃的进步。

4.美琳:走向革命大家庭的“娜拉”

短篇小说《1930年春上海》的主人公美琳,放弃一切,与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子彬结合。子彬也因得到一位美丽且有艺术修养的新女性而骄傲。但在革命者若泉的影响下,作为受“五四”精神乳汁哺育的美琳却感到了不满足,其思想被注入了活泼的血液,她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不只有爱情,应该还要有别的东西。她不甘于这种与社会隔绝的家庭生活和依附性的玩偶地位,在革命者的帮助下,美琳这位出走的“娜拉”冲出了家庭的羁绊,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在彷徨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美琳走了一条融入大众、接触社会的通坦大道,这既反映出丁玲对女性前途的思考,也将个性解放的意识融进了社会解放中,表现了“革命加恋爱”的主题思想。
从梦珂到美琳,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对女性的影响,展示了“五四”以来渴望自由解放的知识女性逐渐成长的历程:理想破灭——苦闷彷徨——矛盾反抗——向往革命。

三、从梦珂到美琳女性意识的发展及原因

1.女性意识的继承

(1)都是“出走”的女子
丁玲早期小说中几乎全是“出走”的女性,她们并不像子君(鲁迅《伤逝》)那样从父权进入夫权的家庭,而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梦珂》、《韦护》等小说中的女性都摆脱了家庭的控制,只身来到大城市,她们都是新女性的代表,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2)都是倔强的叛逆女子
丁玲笔下的女性大都性格倔强叛逆,也大都是受伤害者。莎菲不喜欢苇弟的懦弱无能,对凌吉士无法爱又无法舍弃,最后选择了出走;阿毛对现实极度不满,她否定人们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最终以来表达自己的不屈服。丁玲有时还以对男性的否定来体现女性意识,在其很多作品中,男性多是以女性的对立面出现的,如苇弟的无能,凌吉士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如阿毛的丈夫陆小二。
(3)都是对抗男尊女卑观念的女子
大胆地对性与爱的渴求和描绘,对男权的蔑视和挑战,使得丁玲的创作明显不同于同时代专心于写淑女型新女性的冰心、庐隐等女作家。在其构筑的新型的关系中,女性不再甘于充当男性的审视对象,女性也有权利审视男性,以此作为对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观念的对抗。她们在争取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人生道路上孤独痛苦地自我探索着,以其偏执的女性优势心理和视女性为独尊的反叛倾向傲视一切卑怯的男性,并与之对抗着。

2.“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由家庭走向革命的进步

梦珂和莎菲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其精神支柱是个性解放,她们都是生活中的弱者,结局却不尽相同。丽嘉和美琳更具有进步意义,她们并没有被幻想的破灭所摧垮,而是在痛苦中重抖精神,开始新的探索。如果说丽嘉的觉醒是被动无奈的,那么美琳冲向社会大舞台的行动则是自觉主动的,显示了进步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深化。比起丽嘉,其思想转变更为彻底、革命行动更为果敢、走向自立的脚步也更为坚实,她找到的正是一条宽广明亮的生活之路。
从莎菲到美琳,前者认为自己无处逃遁,只有走向坟墓;后者却已从爱情的迷雾中走出,在为大众工作的过程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udooo.com

中找到了自我,这是时代女性的进步。

3.女性意识变化发展的原因

丁玲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随着其生活的跌宕一直在变化着,20世纪初的“五四”思想启蒙唤醒了中国人的主体和个性意识,在这呐喊声中,主要是男性的声音,但也夹杂着女声,丁玲即为其中一位。思想上倾向于革命促成了她文学创作上左翼文艺思想的逐渐形成,自《韦护》开始她已不自觉地陷入“革命加恋爱”的创作模式,其作品中的性别意识日渐淡化,政治、阶级意识渐趋突出,女性的个人主义话语也日益意识形态化,被集体主流话语所取代。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作者思想经历的丰富,梦珂和莎菲的独立孤傲转换成了由家庭走向革命的丽嘉和美琳,后者的觉悟与激进是前者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作家创作思想成长的必然结果。
纵观丁玲长达六十年的创作,女性问题始终是其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她以比男性作家更真切、更直观的感受,将对女性的思索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尤为可贵的是,丁玲不仅是思索者,更是一个实践者,她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中表现女性自主意识的空白。
注释:
茅盾:《女作家丁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龙泉明:《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合点上: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分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70页。
参考文献:
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丁帆,王彬彬,费振钟.“女权”写作中的文化悖论[J].文艺争鸣,1997,(5).
[3]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A],中国现代作家选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胡娱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1003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