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初中政治 >关于队伍建设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定位与实践

关于队伍建设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定位与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18128 浏览:748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在中职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双师素质”教师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实施相应对策,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定位

1 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必须制订实施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明确“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 能熟练指导本专业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 并取得较好效果, 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 2 项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成果且使用效益良好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建设方案还要有总体培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有真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和实施步骤, 有客观周到的确认办法。
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要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制度相结合, 引导教师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充分运用补贴、晋升职务、合理调配等手段, 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营造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氛围, 使“双师型”教师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价值取向, 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而非有其名无其实的挂名“双师”。“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 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 应制订双师素质教师的奖励政策。

2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

(1)转变观念,提高对中高职教育的认识。“双师型”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其次应具备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最后还应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用自己的远大理想、宽阔胸怀、崇高品德、渊博学识和精湛教艺来培养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 “双师素质”教师的界定、来源、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完善制度,创造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
(2)产学结合,多方筹集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与地方企业加强横向联系、联合办学,企业向学校提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和财力支持,学校为企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怎么写作。这种模式既锻炼了教师,提高了教师收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又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可谓多重丰收。
(3)建章立制,采取具体措施,创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①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知识的高级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根据中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情况,提高“ 双师型” 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比重。②脱产与在职相结合,积极培养现有教师成为“双师素质”类型。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带薪到基层、厂矿和农村顶班参加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二是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实践。制定鼓励教师获得“双师”资格的政策。对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 开通获得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渠道,对具有非教师系列中级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以上职称者,创造条件,让他们及早转评讲师职称。对获得“ 双师”资格的教师,在住房补贴、津贴福利、评优评奖、培养进修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

3 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3.1 以教师文化建设为导向, 优化师资队伍

大学教师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大学文化氛围中的大学教师群体在长期的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怎么写作等活动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大学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奋进。大学教师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寄托了大学教师的理想、希望和要求,也反映了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职业精神与思维方式。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成熟的教师文化,就可能是松散的、缺乏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大学;如果缺少教师文化,则意味着缺少教师特色,将会动摇教师发展的根基。

3.2 从制度建设入手, 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过渡

(1)建立法律层级的双师型标准制度。考证德国、日本等双师型制度健全的国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把双师型标准都提升到了国家法律层级,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强的执行力。学校通过双师型制度的认真执行为社会提供急需的人才,简化了人才培养环节。为社会的高效率发展提供了不断的人力资源,这也就是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原因之一。基于这点考虑,建议我国应把双师型制度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来制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定,可以达到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强的执行力,避免国家、学校实践、学界各为其政的现状。
(2)建立学校层级的双师型实施制度。有了标准制度,还需要有高效的执行措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现有的教师是基础,要以国家法律制度为依据,从执行制度建设入手,采取措施,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过渡。①将双师型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聘任的条件。大学在进行教师聘任,可将双师型作为教师的一项任职要求,年度考核时将双师型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以此来要求、鼓励现有的教师向双师型过渡。②建立大学教师的研究、实践休检测制度。国外大学一般都建立了大学教师的研究休检测制度,根据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中职院校应建立大学教师的研究、实践休检测制度。对于休检测制度要建立严格的适用条件。中职院校的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平时教学工作量比较大,通过休检测制度,可以让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提高其科研和实践应用能力。③建立大学教师的制度。要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大学教师到社会的公司、企业中去, 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对于大学教师的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首先教师从事的不能影响其本职工作;第二大学教师在校外的企业或公司任职,不得担任执行经理,且每周只可在公司工作一天;第三,教师只能从事与其教学工作有关的工作,对于工作的内容必须向学校提交报告,以获得学校的批准。

3.3 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

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是中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但是中职院校还比较年轻,在师资的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来说最好的是采取“拿来主义”。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双师型教师,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达到墙外开花墙内香。既可以起到短期为学院输血的作用,还可以以其高素质的双师身份起到对学院的年轻师资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

4 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中职院校强调双师型制度并不意味着只要有了双师型教师就万事大吉了。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紧紧跟踪社会的需求,虽然有教师定期理论和实践的更新充电制度,但是学校毕竟不是社会第一线,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滞后性,再者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聘任各行业的专家为客座教授来弥补这个不足。学校教师、学生就可以紧跟理论、实践的发展前沿,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就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李津石,徐 挺.新时期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高等教育司.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231-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A].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7.
[3]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A].高等教育司.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4-43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