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谈中国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经典化作用和局限

谈中国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经典化作用和局限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3939 浏览:514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鲁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写的《导言》为切入口,论证鲁迅在《导言》中所评价的作家、社团、文学现象等对5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论文通过描述几十年来文学史写作对鲁迅评价的借鉴和突破的情况,探讨鲁迅评价的作用和不足。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鲁迅小说自评——“体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主要阐述鲁迅以思想、技艺两个方面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准确评价对其小说的文学史定位所产生的影响。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以深刻的思想性出发阐述鲁迅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拓荒作用,第二节以鲁迅小说写作技艺革新的角度,论述其小说创作对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成熟所具有的奠基作用。第二章文学史概念的提出——“乡土文学”,主要阐述鲁迅在《导言》中提出的“乡土文学”概念所具有的文学史作用。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勾勒“乡土文学”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经典化的历程,第二节阐述鲁迅对“乡土文学”创作的评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第三节就废名、沈以文的早期乡土小说创作反观鲁迅对“乡土文学”定义的不足之处。第三章阐述鲁迅对《新潮》作家、浅草社、沉钟社的评价对后来文学史写作所产生的影响,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论证鲁迅对《新潮》作家评价准确地完成了其“不足小说”发端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探讨鲁迅对《新潮》作家杨振声的小说《玉君》评价的合理性,第三节论证鲁迅对浅草社、沉钟社评价对这两个社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具有的作用,第四节探讨鲁迅对冯至评价的准确性,并浅析鲁迅对冯至的评语背后的因由。本节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浅析鲁迅对冯至偏爱、对徐志摩排斥的理由所在。第四章以风格论作家——冯沅君、凌叔华,主要论证鲁迅借鉴我国魏晋时期“知人论世”的人物品评策略对以上两位女作家的评价的文学史作用。本章分为两节,分别阐述鲁迅对冯沅君、凌叔华的准确评价的文学史作用,第二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勾勒鲁迅和凌叔华的丈夫陈西滢之间的论争,第二部分厘清鲁迅对凌叔华三次评价的历史背景。关键词:鲁迅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文经典化论文局限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10

    绪论10-16

    一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探讨近况10-13

    二 本题探讨的内容、作用和策略13-15

    三 本题拟解决的不足和革新点15-16

    第一章 鲁迅小说自评——“体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16-32

    1.1 “体现的深切”——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性17-26

    1.2 “格式的特别”——奠定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26-32

    第二章 文学史概念的提出——“乡土文学”32-49

    2.1 以“乡土文学”整合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32-36

    2.2 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36-42

    2.3 关于废名、沈以文的早期乡土小说创作42-49

    2.3.1 废名——不够到位的诠释42-46

    2.3.2 沈以文——是否应该缺席?46-49

    第三章 三个社团/两段历史——《新潮》作家群/浅草社、沉钟社49-69

    3.1 “五四”时期的激越:《新潮》作家群49-51

    3.2 《玉君》——“降生也就是死亡”?51-55

    3.3 狂潮褪去后的感伤:浅草社、沉钟社55-58

    3.4 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58-69

    3.4.1 鲁迅为何偏爱冯至?59-64

    3.4.2 鲁迅对徐志摩的排斥64-69

    第四章 以风格论作家——冯沅君、凌叔华69-82

    4.1 冯沅君——“大胆”69-72

    4.2 凌叔华——“谨慎”72-82

    4.2.1 公仇?私怨?:鲁迅与陈西滢72-77

    4.2.2 三次评价,孰是孰非?77-82

    结语82-8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