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东方文学 >简述在线智障儿童名动在线加工实验

简述在线智障儿童名动在线加工实验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23846 浏览:1074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研究采用看图说话的实验方法,考察了9名智障儿童及其对照组儿童叙述性话语中名词和动词的在线加工情况。结果显示:词汇层面,控制语速后,智障儿童名动产生情况整体较差,产生动词尤为困难。句法层面,智障儿童产生的话语完整性差,动词缺失严重,并表现出曲折的价量效应:一价动词>三价动词>二价动词。研究表明:智障儿童语言产生过程中存在名动分离现象,动词加工存在更大障碍,该现象是语义、句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智障儿童 看图说话 名动在线加工
一、引言
大脑是如何存储和加工语言的?神经语言学等相关科学的一些研究者,试图通过探究语言加工障碍人群名词和动词的脑加工机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神经语言学从语义、词汇、语法等多个角度对失语症患者的名动加工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如Bates、Chen和Bates、Bird[3]、Bock和Levelt[4],结果发现该类语言障碍人群的名动加工存在分离。所谓名动分离现象是指:一些患者加工名词的能力保存完好,加工动词的能力受损,如布洛卡失语症患者表现出能够正确理解名词和动词,能正确产生名词,但产生动词存在困难;韦尼克失语症患者则与之相反。虽然他们也表现出能够正确理解名词和动词,并且能够产生动词,但是产生名词存在困难。这一现象暗示名词和动词在大脑中可能有不同的加工机制。一些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名词与动词在脑区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名动分离现象不仅具有心理现实性,而且具有神经生物学依据。然而关于名动问题的解释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
无论什么因素造成了名动表征差异,无论语言存储加工机制是怎样的,该类现象都不应只在某一类人群身上得到体现,而应普遍存在于各类人群。杨亦鸣等[5]、刘涛等[6]、Dockrell等[7]、Chapman等[8]和Fabbretti等[9]的研究已证明失语症患者、阿尔茨海默(Alzheimer)患者、正常人名动加工的神经机制差异以及特殊语言障碍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找词困难儿童(children with word finding difficulties)和自闭症儿童的名动障碍,而专门针对智障儿童名动加工的研究尚十分匮乏。
本研究把名动加工研究拓展到脑整体功能受损的智障儿童,采用以往语言障碍人群,尤其是智障儿童语言研究中常用的看图说话任务分析被试产生的叙事性言语,希望通过考察智障儿童名动加工的在线表现,探究名动分离原因,进一步揭示人脑语言存储和加工的机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分为两组: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共9名智障儿童,6名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附属小学,3名来自南京秦淮培智中心。损伤组被试所在的年级为五年级~七年级,男5人,女4人,实际年龄为10;11①~12;6,平均年龄为11;3;智龄为4~5.3,平均智龄

4.6。被试均无听力障碍,能理解实验任务并按主试的简单指示完成实验。

对照组儿童来自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的12名正常儿童。从中选出9名与智障组儿童智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F(1,17)=0.253,p=0.624),男4名,女5名,实际年龄为4;5~4;10,平均年龄为4;8;智龄为

4.3~5,平均智龄4。

(二)实验材料及过程

实验材料为《送给妈妈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的礼物》,由四张连续的彩片组成。该图画故事由熟悉被试个人情况的任课教师协助筛选,选自《小学生注音看图作文》(低年级使用)。
实验过程分为两部分:自由交谈和看图说话。实验在单独的房间内由两名测试员对被试逐个进行测试。要求每个被试通过看一个由4幅连续的彩片组成的故事产生叙述性话语,四幅图片均在一页纸上呈现。为了避免短时记忆缺陷对智障儿童的表现产生影响,卡通图片一直呈现到被试完成描述。用录音笔记录下被试的话语,由专业人员进行转录。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智障儿童名动加工障碍

首先对实验中被试产生的词汇从“量”和“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表1:“量”组间对比结果
组别MSDTSig.
单词总量1
25

2.6667

59.888919.30673
4

1.27785-0.4750.641

名词比率1
20.21867 0.320110.056593
0.107254-

2.5100.023

动词比率1
20.21867 0.231220.033444
0.071056-0.4800.638
语速1
2

1.2422 0.48330.46159

0.33934

3.9740.001

“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被试产生的单词总量和动词比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被试相比,损伤组被试产生名词的比率更高,语速更慢。语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该证据表明智障被试产生话语/词语存在困难。该困难在名词和动词上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语速后,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名动产生情况均较差,产生动词比产生名词更困难。
“量”的分析初步探测到了障碍的存在,但是无法揭示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被试产生的名、动的“质”,即名词和动词语义错误类型。词汇的语义错误是指用语义相关的单词代替目标词。
表2:“质”组间对比结果
组别MRZSig.
名词语义错误1
211.33

7.67-

1.6120.107

动词语义错误1 27.44
1

1.56-9750.048

名动语义错误总量1
29.339.67-0.1400.889
“质”的分析发现,两组被试所犯的词汇语义错误大多为名动同类替代,总量无差异,但在名词和动词上的错误分布不均匀。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被试产生的动词语义错误更多,名词语义错误更少。该结果暗示,智障儿童产生动词存在更大障碍,名词产生能力相对得到保留。
如果说词汇层面的结果只掀开了智障儿童名动障碍神秘面纱的一角,那么句法层面的分析则将该障碍清楚地呈现了出来。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句法层面进行了分析。
微观层面重点分析了语法遗漏或语法错误。考察了被试在两个方面的表现:①动词配价结构是否完整。体现为两个指标:缺少配价成分的句子的比率和缺少动词的不完整句的比率。②功能词的使用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产生功能词的比率和功能词的错误率,具体体现为遗漏和添加功能词的比率。
表3:微观组间对比结果
组别MSDTSig.
无动句比率1
20.09344 0.228110.077060 0.210462

5.5180.032

缺少配价成分句子的比率1
20.25756 0.174110.177651 0.1365460.5580.466
功能词比率1
20.17811 0.083560.065617 0.06114610.0030.006
功能词错误率1
20.11111 0.444440.333333 0.726483-12510.229
从表3可知,尽管损伤组被试产生句子的总数明显更多,但句子中无动句比率也更高,而功能词比率明显更低,表明智障儿童的话语中动词缺失严重,句子完整性差。
宏观层面评估了句子复杂性。以往相关研究常将被试的平均话语长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s,简称MLU)作为判断句子复杂性的主要指标,然而MLU并不能直接反映句法复杂性。因此,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我们除MLU外又选择了另外两个指标——独词句比率和平均每句话中包含的动词数量,来考察句法复杂性。独词句指仅由一个单词构成的句子。平均每句话中包含的动词数量又称平均动词数量(mean number of verbs per utterance,简称MVU)。
表4:宏观组间对比结果
组别MSDTSig.
看图说话MLU1
2

7.4933

4.9522

1.74994

2.547244670.027

看图说话MLV1
2

1.3000

0.72220.45000
0.30322

3.1940.006

自由交谈MLU1
2

5.5800

3.82220.72452

0.65971

5.382<0.001

句子总数1
29.22
19.33

2.489

1

2.042-4670.025

独词句比率1
20.02822
0.191890.056570
0.190450-

2.4710.025

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组被试产生话语的MLU显著短于对照组被试,MLV明显更低,该结果与Hesketh和Chapman[10]的研究相一致,表明智障儿童产生的句子不仅完整性差,而且复杂度低。

(二)智障儿童名动分离的原因

从上文可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智障儿童表现出单词类别效应,即在名词和动词上的损伤程度不同,动词损伤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智障儿童名动分离现象的产生呢?

1.语义因素

以往众多学者从语义角度对名动分离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可想象解释、感觉-功能解释等观点。尽管对究竟是何种语义特征决定了名动加工差异仍存在争论,学者们大都认为,动词内在的语义特征比名词要复杂,语义特征的复杂性导致了名动习得和输出上的差异。
通过分析词汇语义错误发现,损伤组和对照组被试产生的词汇错误总量相当,但词类分布存在差异,损伤组被试产生的动词错误更多,且多为用具体动词替代抽象动词,如被试YZY用“睡觉”替代目标动词“想”。同时,损伤组被试在产生“写”和“卖”这类语义特征复杂且重合度高,人、物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之间关系难以从图画中直接获得的词时尤其困难,具体表现为多数损伤组被试未能产生出目标词“写”,而是分别描述人、物和动作。被试ZZA则是用“卖”替代了“写”。名词错误多为用相似事物的名称代替目标词,如HHL将“台历”说成“书”。上述表现说明,智障儿童产生语义抽象性强、语义复杂度高的动词存在更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以往语义是导致名动分离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同时,损伤组被试选用的“睡觉”“写”和“台历”等替代词,与目标词“想”“卖”和“书”在语义的具体性、语义特征的相似性等方面均存在联系,表明被试选择替代词是有理据的。这暗示,与正常儿童一样,智障儿童大脑中的词汇是有组织的,语义因素是人脑词汇组织的重要因素。语义具有多维性,众多语义特征,如以往研究较多的具体性、语义特征复杂性生命性,均会影响名动的产生。此外,语义获得与认知紧密相连,韩笑[11]的研究表明智障儿童认知能力受损造成其语义获得存在障碍,词汇语义网络建构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词汇产生的障碍。
仅仅是语义因素导致智障儿童名动分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当给被试提供语义提示时,被试的语言表现应有显著改善。为此我们对比了智障儿童在自由交谈情境和看图说话情境中的语言表现。结果显示:正常儿童的语言表现得到了明显改善,话语的复杂度显著提高,表现为看图说话时的MLU显著长于自由交谈时的MLU(t=3.845,p=.005);而智障儿童尽管产生的话语总数明显增多,但多为名词性独词句,MLU反而变得更短了,MVU也显著少于正常儿童。可见,更多的语义线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智障儿童理解和产生名词,但并不能为智障儿童产生语义复杂的动词提供有效帮助。这再次证明词汇能力不能代表语言能力,暗示语义因素无法完全解释智障儿童表现出的名动分离现象。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