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谈述课堂让课堂因“精”教而精彩怎样

谈述课堂让课堂因“精”教而精彩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6652 浏览:715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主阵地,而教师应是其中的主导者。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教师依旧采用老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导致自身或文本被淡化甚至缺席于课堂,有的教师调适不当致使课堂呆板而拘谨。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能否适度调适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占据思维的主体地位及思维空间的大小,进而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学的地位。那么,如何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对此,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课堂核心问题,建构体思维

精心选定课堂核心问题,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之“石”,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进程,也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效果。教师进入课堂前,需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关键点,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标任务的交汇点。
【课例1】《在桥边》的教学
教师借“情节的摇摆”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及社会根源,总结伯尔小说的特点。

1.借对《清兵卫与葫芦》中情节的回顾,明确摇摆的内涵。

2.梳理文本中的三次摇摆。

3.核心探讨:在第三次摇摆中,“我”被调去数马车,是不是真的“交了鸿运”?

4.联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必修二”中的课文),总结伯尔小说的特点。

5.拓展阅读训练:伯尔《我的昂贵的腿》。

在“环节2”教学中,学生通过信息的提炼总结,梳理出了三次摇摆:第一次,无聊的工作中“我”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第二次,主任统计员检查工作,“我”只能压制爱情,全力工作;第三次,“我”不仅保住了饭碗,还被调去数马车。笔者没有在此基础上逐个分析,而是从第三次摇摆着手,就“被调去数马车是否‘交了鸿运’”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后面的教学环节证明,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有分歧的。当两种观点激烈交锋、各执一词时,笔者见机引导学生将“数马车之得与失”逐条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双方都以得知被调去数马车后“我”的那段心理独白为依据。认为“得”的学生取其字面意思,认为“失”的学生则挖掘了字面背后的深意,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第一次摇摆前讽刺的语言中看到数人这个工作的空洞、机械、无意义,而数马车的工作更简单,数数的频率更低,因此更空洞、机械和无意义,所以“交了鸿运”是讽刺的语言。
2.姑娘出现后,语言变得诗意起来,这犹如“死水中掀起的波澜”,让“我”有了期盼和精神支持。而一旦被派去数马车,就不可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看到姑娘了,也就失去了这种精神力量,工作调动后,想去和姑娘发展爱情更是不太可能,永远不可能表白的爱情增加了人物的悲剧性。
3.第二次摇摆,多亏那个“坐在人行道那边数汽车的矿工”警告了“我”,这不经意的一笔,说明如“我”般遭遇的人不少,由点到面暗示当时社会只关注战后余生者的物质生活,而并没真正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4.“我”去数马车后,也许有人会来替代“我”数人的工作,那时姑娘就会被算到冷冰冰的数字中去。所以小说中仅存的一些温暖消失殆尽。
紧扣文本的深入解读,让持相反观点的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全体学生的智慧实现了相互碰撞。
精心设计课堂核心问题,应根据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教师可选择教学重点或教学目标切入,也可选择关键字句、主要关系或学生特定需要等切入,以诱发性强、提炼度高、挖掘层深、变通性好的教学核心问题设计取胜。

二、精细落实课堂环节,推进学生思维深度

我们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架构的作用,同时关注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课堂的组建围绕着学生思维这个核心,借精细地落实教学环节逐层推进。
【课例2】《鸟啼》的教学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修饰鸟啼的词语并加以分类,概括出作者笔下鸟啼的变化。

2.朗读课文1~3段,对比作者笔下鸟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鸟儿死亡场景描述的作用。

3.讨论:富有象征义的鸟啼,让作者有了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结合这些句子,概括劳伦斯的生死观。(理性的思考)

4.作者在阐述抽象的生死观时,采用怎样的手法使文章形象化?

(1)以一例说明:当作者在歌颂新生命的时候,不止一次用了同一个喻体。你发现了吗?找出这些句子,分析这一喻体的具体含义,并尝试将这些句子组成一首小诗。
(2)请以“理性的思考,诗性的语言”为鉴赏角度,在6~15段中选出你最喜欢或感受最深的语句进行点评,感受劳伦斯散文的魅力。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圈画修饰鸟啼的词语”后并加以概括,找到其中“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变悦耳”的变化,然后又以这种变化,比较文章前三段鸟儿死亡的场景,分析其内在作用。这不仅使各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更让学生领悟到了文字背后的深层用意。当认识到“描写冬天腐烂鸟尸的场景象征着死亡,描写春天明快的鸟啼象征着新生,两者形成反衬,说明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挡”时,他们也就为主题探究作好了充分准备。“环节3”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文本的主题,领悟了作者在文中的理性思考。“环节4”对怎样表达主题作了深层次的探究。当学生发现,文中用了大量的“泉”来比喻鸟啼和生命,其中的语言可以组合成一首优美的小诗,本文以诗性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考的特点已呈现得十分清晰。于是,笔者让学生在特定段落中找出体现“理性的思考,诗性的语言”的句子,分析其表面的诗性及内在的理性。这一环节既着力于让学生感受劳伦斯散文的语言魅力,又让学生深刻感悟了“向死而生”的观点,达到了深文浅教的效果。
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构建课堂思维空间,可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以促使学生紧扣文本,并在思维空间的广度与深度的拓展上下工夫。这样,在精细落实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语言文字,使学生处于高效的思维运行状态。

三、精巧转化课堂生成,调整学生思维角度

课堂的“意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有效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他们产生思想的火花,反思原有的认知,调整思维的角度。这样就能使课堂在充满灵动的同时,变得大气而从容。
【课例3】《祝福》的教学
在《祝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祥林嫂是个苦命的女人”一语开篇,请学生从文本中找一些切入口,并于此作深入探究,挖掘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这项任务激发了学生研读文本的浓厚兴趣。一堂课探究下来,学生形成了多个对深入研习文本颇有价值的切入口。

1.整理出了祥林嫂的履历表,借此看她的苦命。

2.梳理祥林嫂发生在春天的事。祥林嫂一生中很多悲惨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在这个本应该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她的命运越来越悲苦。
3.以图表形式显示祥林嫂命运的几沉(苦难与不幸)几浮(快乐和幸福),从对比中探究造成苦命人以苦命开端、以苦命结束的社会根源。
4.文中有五次提到钱,从中可以看出穷苦人与富人生活的差异,由此可寻得苦命的社会根源。
5.对“三二一”的深层追问。所谓“三二一”就是三个陈述句(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重复)、两到鲁镇(祥林嫂“两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一宗罪(“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祥林嫂有何罪?)

6.对祥林嫂的细部描写,如多次眼睛的描写及少有的两次微笑的描写。

从这些角度的任一个入手,都可很好地完成对本文的解读,感知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完成对课堂衍生认知上的转变,精巧转化课堂生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困惑、寻找自己的方法、总结自己的经验,赋予他们探究与思考的动力,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四、精到总结课堂所得,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一篇文章学下来,学生的理解常分散于阅读分析的全过程中,没有形成一种明晰的系统认知。这时,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教师就要在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到地总结课堂探讨所得,作一个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小结,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其持续性学习。
【课例4】《知其不可而为之》之“出世”“入世”辩

1.学生谈自己对孔子的初印象。

2.读《荷蓧丈人》,认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3.读《庄子钓于濮水》,谈谈庄子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4.课堂辩论:在孔子、庄子两种精神境界中,你更认同那一种?

5.矛盾统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对课内语段加以阅读的基础上,选取了与之相对应的观点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加以辨别。当孔子与庄子的观点分别呈现出来以后,笔者未满足于对两家观点之异的探讨,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两者的统一,并引用朱光潜先生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吸取两家思想的精华。言及此处,学生频频点头,说明引起了他们共鸣。这样,既实现了文本材料的提升,又引导了学生在以后能静心、专心做事。
总之,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精心设计课堂的核心问题、精细落实课堂的教学环节、精巧转化课堂的生成、精到总结课堂的所得,那么学生的思维含量必定会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也就会充满张力和活力,就会处处洋溢着因我们的“精”教而精彩的美好场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