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大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18697 浏览:822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合格的师资队伍是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工科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并从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两方面探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工程教育
引言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目前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卓越计划”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对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和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教师是“卓越计划”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怎样建设一支至善、格物、育人、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卓越计划”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我国工程师的专业基本理论比较扎实,但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影响,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强,究其原因是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引导,没有重视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为了应对1999年以来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大批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履历就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足够的工程经验便匆忙走上讲台,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明显下降。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硕士、博士阶段接受的仍然是传统型的教育,使得他们长于理论研究而疏于工程实践,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工程应用背景和跨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低,不具有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国内各高校在评职和晋级的时候普遍具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使得教师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对工程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也出现不平衡的现象,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学缘结构失衡等是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数量明显不足,随着生师比的大幅提高,教师的教学负担日益加重,出现重“量”而不重“质”的现象。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地将教师分成教学和实验两个系列,而且教学系列的教师地位明显高于实验系列,致使教师普遍不愿参加实验室的工作,进一步减少了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上述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教师队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需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验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足够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鼓励学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承担指导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高校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管理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以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科研获奖、产学合作和技术怎么写作等工程创新能力为主。
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教师队伍中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需要各高校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下面我们从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培养内容的侧重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若要将学生培养成卓越的工程人才,首先需要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学校需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向广大教师传递高等教育形势、学校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教师明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及时转变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观念,树立工程教育理念。还要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职教师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师的现有知识结构,使教师自觉提高工程经验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的教育,真正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教师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工作为基础。教师由于职务聘任、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日常的教学工作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对教育研究没有任何兴趣。各高校应该降低科研工作在考核和晋级中的比重,鼓励教师潜心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研究论文,多创造机会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卓越计划”的提出,对工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对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还需要工程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合作,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师资力量。
3)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卓越计划”中要求卓越工程师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对学生专业外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间接对工科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要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基础外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外语实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教师专业外语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应用本专业的术语与概念,能够流畅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了解国际上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实现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4)建设“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施“卓越计划”使得企业的角色由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企业要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选择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培养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又促进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企业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更快更好地建立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由企业推荐专业骨干与高技能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有利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式的选择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以下两种方式值得实践。
第一,从企业引进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优秀工程师,帮助他们适应高校目前教育体制下的氛围和环境,解决他们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不足。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们不太熟悉教育科学规律,在讲授生产实例的时候,常常不注重学生是否有相关专业基础,也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至于往往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这些企业工程师对于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也不能很好适应,不能理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凭借自认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不思进取。所以要加大对他们“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教育规律,加大对他们的考核力度,培养他们的教育执业能力。
第二,把缺少工程能力的教师推向企业实践环境,进行“再教育”。由于直接引进企业工程师存在一些弊端,那么把工程能力不强的教师培养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导师,可能就更为合适。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理论基础较扎实,只是缺少工程实践锤炼的机会,让他们在企业工作中锻炼一段时间,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使他们的理论教学有了生动的实践基础,也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企业的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论水平高的教师还可以发现一些现实工程中的问题,可以提炼出一些科研选题,通过他们的研究可以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样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会很有帮助。为了顺利实现这样的教师“再教育”,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让教师顺利深入企业现场与实际工程环境中去,保证他们在企业提升工程能力期间的待遇问题,解决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
结束语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涉及的核心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树立工程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工程能力是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解决师资队伍的问题,可直接引入企业优秀工程师,或者加强现有高校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尹立孟.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师资问题与课程体系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63-165.
王贵成.“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 91-93.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