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大众传媒 >看客“看客心理”影响下“冷血报道”学年

看客“看客心理”影响下“冷血报道”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9347 浏览:836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看客心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指人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心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应当以人为本,担当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传播人文精神。然而当今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上存在冷漠化的“看客心理”,种种“冷血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新闻媒体应当摆正身份,注重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关怀空间。
【关键词】看客心理 新闻报道 人文关怀
回溯人类历史,不论是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还是电气时代,都不曾像现在这样令人狂热又迷惘。如今的时代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极度膨胀,媒介借由科技和经济发展取得空前繁荣和发展,庞大的信息世界开始成为人们放逐精神的“第三地”,而“看客心理”也在其间蔓延滋长。“看客心理”是潜藏在人类意识层面的阴暗面,人们借以调剂自己生活的百无聊赖:围观事故的发生、“窥视”公众人物的隐私、如看戏般看待人间悲欢离合甚至唯恐天下不乱。
在受众这种“事不关己”的旁观心态面前,媒体应当从中跳脱,担当起舆论向导的职责,在新闻报道中传递人文主义情怀。然而当前新闻媒体却出现了反方向的倾斜,新闻工作者不仅利用了受众的“看客心理”,自己也成为“看客”中的一员,用冷漠甚至调侃的态度面对苦难和弱者,或是将普通人的痛苦放大,堂而皇之地展现在各方观众面前,这样的行为无疑严重威胁了传播生态。本文主要从新闻媒体的“看客心理”出发,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缺失问题。

一、“看客心理”现象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群,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而乐,他们双眼紧观事态发展,心中却鲜有动容和大义凛然,表现出麻木、自私、起哄和嘲笑,我们称之为“看客”。鲁迅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批判过国民的“看客”心态,“脖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①、“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好看好看”②……他用尖锐的笔触勾画出一个个愚昧、麻木、无聊、庸俗的面影。
“看客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角色扮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类似于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是由其扮演的角色决定的。人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学生的角色、职工和领导的角色等等,这些角色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被高度分工,而当每个人都只负责自己角色内的任务,不去关心和自己的角色没有关系的事,就会产生冷漠和僵化的“看客心理”。

2、阴暗心理

每个人都有阴暗面,嫉妒、、懒惰、贪婪、暴力等等,这是他(她)在个人幼年时期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也有心理学家认为,阴暗心理内在于人的遗传基因中,来源与遗传。
《日常生活中的被性变态》一书的作者约翰·门德尔·罗斯认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由他人代替自己经历痛苦。从别人的不幸中,看到自己的优越。冷漠的旁观现象也折射出了人的另一个自我。

3、市场经济环境

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社会情境的影响下,人们产生种种社会心理活动,而这些社会心理活动又会引发某种社会行为。”③现在,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描述的“后工业社会”正在快速形成,这是一个信息和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在经济技术领域则表现为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在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个人的感觉、情绪和判断压倒了质量与价值的客观标准。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行为的“基本特征就是讲求效益和追求功利”,很难产生单纯的利他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人生观和缺乏人文价值关怀的心理在人群中生长。

二、“看客心理”影响下的新闻报道现状

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正在腐蚀着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导致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即指新闻应以人为本,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精神和情感。
放眼当前的中国新闻界,看客式的冷漠报道大量存在。新闻媒体以旁观者的“观赏”姿态来叙述,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瞭望者,却忘却了自己同时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因此往往只关注到新闻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却没有关注到其思想情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精神层面。
先看一则民生新闻。2003年3月12日某晚报的报道,长海县某地的3名民工在当地一口水井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报案后尸体被打捞上来,经确认,死者是一位民工。民警从死者身上找出了几个有内容的VCD 光碟,而根据尸体的高度腐烂程度,估计死亡时间在10 天以上。那么民工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篇报道的记者是这样说的:“而死因却出乎大家的预料,竟是为了看几本“黄碟”,而掉入水井,命丧九泉。”④
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没有了,这本身是一件不幸的事。可这事却被记者狠狠的挖苦了一番。记者将受众目光刻意引向“黄碟”,但这并不是导致民工死亡的真正原因。真正的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死因是:处于小道且没有井台的深水井要了民工的命,加之天黑,不熟悉道路,使得跌入水井的机率加大。在这篇报道中我们没有看见对死者应有的尊重,没有看见对生命的关爱,对民工的同情和理解,反而看见了媒体居高临下、尖刻冷漠的态度。甚至在描述的用词上也透露着偏见,对那位遭遇不幸的民工,记者直接以“打工仔”相称,字里行间不乏调侃和挖苦语气。
类似的“冷血报道”并不鲜见:
——四川成都的一名蔡姓老人在天仙桥南路河对面散步时,发现河里漂浮着一具尸体,死者是名30岁左右的女子。某报报道的标题竟叫《女尸“晨练” 吓坏大爷》⑤用词哗众取宠,丝毫没有考虑死者的尊严和家属的情绪。
——广州夏天连日酷暑,导致30余人中暑身亡,某网站报道的标题为《广州“酷”毙三十余人》。⑥开头处写道:“最近一段时间,南方一带简直酷毙了,滚滚热浪竟活生生热死三十九名广州人,这也使得正在经受持续高温“烤”问的北京人心有余悸。”为了吸引眼球,遣词造句上毫无良心可言。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