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大众传媒 >历史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如何讲故事站

历史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如何讲故事站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16497 浏览:714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个好的人物作品首先要有故事性,传记类人物本身就具有传奇性,通过完整的故事讲述更能艺术地体现人物风采。但故事并不是虚构,纪录片的故事必须真实,必须是在真实的拍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情节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历史人物纪录片讲故事

一、历史人物传记类纪录片的事实与故事关系

历史人物传记纪类录片通常是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从而来展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并且要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真实的表达和反映。在制作中通常是后人利用历史人物生平的档案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纪录片不是简单的将资料罗列、陈述,而是要将真实的资料变得生动、鲜活,要用真实的资料讲故事,故事不仅要完整,真实,并且在叙述时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以笔者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的母亲——三个新四军女兵的故事》为例,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为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抗战女兵的故事,六集系列片《我的母亲——三个新四军女兵的故事》讲述了张茜、王于畊、凌奔为主的一批热血女青年加入新四军,在战火中经受洗礼和成长的故事,日后她们分别成为陈毅元帅、叶飞上将、钟期光上将夫人。该片在占有大量史料及采访幸存的新四军女兵和有关当事人的基础上,以这三位女兵子女的视角展现新四军女兵的整体风貌,披露她们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和战斗细节,反映了新四军女兵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以及解放后在各自事业上取得的不为人知的成就。

二、讲故事要客观、公允,保持纪录片的中立性,体现纪录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传记人物通常是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对人物要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对传记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我们拍摄人物传记时,也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这也是一部好的纪录片价值和力量的所在。在《我的母亲——三个新四军女兵的故事》中,抗战时期的皖南云岭,曾经和革命圣地延安一样,成为抗日明灯和革命圣地。一大批女性和男子一样,投身到血与火的战争硝烟中,成为新四军战士。二百多位新四军女兵,前所未有地创造了军中新记录。今天,抗战已成为历史,当年的这些青春少女是如何走上从军之路?她们的人生命运又是如何的呢?在片子中,我们时刻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出发,记录新四军女兵生前好友、子女及身边员工的回忆和讲述,客观真实地将新四军女兵的形象一一呈现。
第六集《往事灼灼》部分解说词:
解说:1990年,年近70的王于畊来到北戴河,开始撰写回忆录,凝望大海,思绪万千…想起了六十年代,她和张茜在北戴河海滨那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
(王于畊书中内容:我俩都谈了什么呢?模糊记得国家大事和儿女情长都谈到了。从那时起,我们相遇又相别,分别时就通信,可惜在战争和中,这些信都没能保存住…)
1967年,陈毅因为“二月逆流”被批判,叶飞等各地党政负责人先后被造反派打倒。时任福建省教育厅长的王于畊也被勒令停职检查,遭受折磨。
1972年8月,在周总理的过问下,饱受迫害的王于畊离开福建来到了北京,在女儿小楠的陪同下,见到了被了五年多的老伴叶飞。
(31-5 叶飞、王于畊的大女儿 叶小楠:见面了以后,这两个人是非常平静的,非常平静,就好像,就像过去出差,或者是过去打仗回来两个人见面,我妈妈去握他的手的时候,并不是表示握手或是什么,是摸他的脉,摸摸他的脉搏好不好,看看他整个人好不好。)
这是七十年代初期的北京万寿路招待所。这里聚集着一支“探亲”队伍,成员是一批被“监护”的老同志亲属。1972年秋天,身患癌症的张茜来到招待所与王于畊见面,细声询问王于畊这几年的经历以及叶飞的状况。
王于畊写了封信给周总理,要求给叶飞治病。两周后,叶飞被批准到阜外医院治病,张茜特地送来一盒柑橘。
(叶葳葳:42-8我妈就挺感动。因为什么呢?她在自己那么病痛的情况下头,她能够想着你,所以这个让我妈妈就,所以我妈妈她一直很,记在心。)
1973年6月,在的批示下,叶飞终于被释放出来。6月22日,王于畊和离散多年的孩子们一起迎来了回家的叶飞。
(叶葳葳:40-9我妈和曾志两个人一起,就在楼梯口接的他,我就说我爸这个人就是很从容的一个人,就是这样子,他们两个也没有什么拥抱、痛哭流涕,也没这样,也就是说好像回来了,回来了,然后就到房间里坐下来。)
(王于畊书中内容:我听到孩子们在走廊里大声叫妈妈,于是我在房门口迎接了老伴。这一天傍晚,我们这个从1966年夏季被砸碎的家团聚了。)

三、叙述生动、选材典型是故事性在纪录片中的体现

在纪录片最初确立选题准备投拍的时候,应该就对纪录片有了初步的想法,对主题有了准确的定位,包括事件的来龙去脉,里面包含了哪些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对事件的影响,甚至各个人物的价值取向、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和整个事件当中各方面力量的影响。因此选材要典型,叙述要生动。纪录片《我的母亲——三个新四军女兵的故事》(在占有大量史料及采访幸存的新四军女兵和有关当事人的基础上),以这三位女兵子女的视角,记录了他们重走母亲从军之路的过程,涵盖了革命和爱情两大主题。摄制组足迹遍布十余个省份,拍摄二百多天,行程抵达江苏各地、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广东以及安徽各地……从这三位新四军女兵的出生地出发,看那一代人的生死离别,倾听战后的幸存者,以及母亲的心声。反映了新四军女兵对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解放后在各自事业上取得的不为人知的成就。
第三集解说词:
《她们从云岭走来——我的母亲》
第三集革命伴侣
【字幕:云岭军部礼堂】
解说:1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939年3,台上的张茜沉浸在角色的塑造中,却不知道台下有一颗激动的心正在为她跳动。(陈丹淮:13-10这个是他们,爷爷看上奶奶演那个《一年间》的新娘子,应该在这个上面,应该在这儿看了底下就动心了,在1939年的。)
解说:军部礼堂是陈毅和张茜初识的地方,1939年3月,演出夏衍的四幕大剧《一年间》,张茜演新娘子
(13-p10陈丹淮:爷爷那个时候,其实爷爷看他们演出看了很多戏,到1939年他在底下看,这个时候就动心了,动心了就开始追奶奶,下决心追奶奶,所以这个也很有意义的,就在这个戏台上。
解说: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经常到军部开会并观看演出。此时的张茜在新四军里已大有名气,她的理想是做一个红色革命者,一生都有作为。相貌端庄的张茜赢得了陈毅的好感。他给张茜写了信。
(陈模2:有一天早上,通讯员就找到了我,送一封信,这是一个大信封,上面写的是:陈模同志亲启。我打开一看,里面没有给我的信,但有一封信写着:面交张茜亲收,底下写着仲弘。第二天早上,我们在一个操场上出操的,出完早操之后,我就把信交给张茜了。张茜一看信,笑了笑,说声“谢谢你。”)
解说:收到信以后,张茜却有满心的顾虑,她给陈毅的回信中说“在人们面前,我感到惶惑,惶惑得不知如何是好。”
34-p7(陈昊苏:我母亲那时还比较年轻,她不是嫌弃我的父亲太老了,主要觉得自己太年轻、太幼稚,而我父亲已经是一个老革命、老红军,在政治思想上都比自己高明,有差距,而且她又忌讳别人说她,因为别人,一般那个时候会说一些年轻的女同志啊,走上层路线。)
解说:这之后,张茜不愿提及此事,还是经常到二、三支队前线部队去演出,和陈毅的事就拖下去了。可是感情的烦恼依然存在,于是约了王于畊谈心。
(字幕:云岭 新村)
35-p8(陈丹淮:当她在很彷徨的情况下,她跟王于畊有一次谈话,就是1939年的应该是3月份底的时候,这次谈话谈了很长时间。)
解说:摘自王于畊书中内容:我说:“我想的是生死之交!我觉得在深厚的友情基础上的感情,才能成为生死之交。”
35-p8(陈丹淮:王于畊这句话一次把她点明,她也是一下子豁朗,对,我们要追求的就是这个,我就不怕任何人闲言碎语。)
解说:这样,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张茜在给陈毅的信中说:“我爱这战斗的春天,我爱这春天的战斗!”陈毅极为赞赏,这位曾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气壮山河绝句的军人,乖乖地“输与红芳”,成了爱情的俘虏。
解说:这之后不久,1940年1月,39岁的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与18岁的张茜结婚了(字幕:徐平羽拍摄),这位19岁登轮出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20余年南征北战,几经波折终于在40岁时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37-p7(陈昊苏:我们现在知道的《佳期》,就是他结婚的时候写的诗,他对我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母亲确实充满着很真诚的。)
解说:当晚陈毅请张茜的好朋友陈模、罗伊等几位战友吃了碗四川风味的炸酱面。他们的结婚照在印刷厂的水塘边拍摄,不过今天已不复存在。这里是陈毅夫妇结婚的地方,它是陈毅江南指挥部的办公室兼寝室。
解说:张茜与陈毅结婚后,调到陈毅司令所在的一支队工作,从此放弃了演员这个职业。
人物传记纪录片也有文学性和故事性,当然也就承载了叙事功能,只不过纪录片的素材来自真实世界,但是真实素材同样可以讲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这要就看纪录片编导怎样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拓展和发掘传记纪录片的叙事魅力。
(作者:安徽广播电视台社教海外中心)
责编:刘冰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