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构建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15641 浏览:700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方面阐述了关于高校构建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概念,并指出了对“创新”的认识。认为第二课堂的创新活动是第一课堂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并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提出了激发第二课堂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该体系以学生的自主行为为主体,突出了激发创新意识与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同步作用。
关键词: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随着高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逐渐形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育是比较系统、科学、有计划的,而课外实践环节的教育由于贯彻自愿的原则,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计划性,即使学生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也不能对学生成才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随着高校与社会一体化办学的发展趋势,社会需求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更加迫切的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
所谓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
构建具有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必须重点突出“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的内容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后天培养的,属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该是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中得到释放和激发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由于受到课堂教育的影响,在组织环节、实施环节以及素质评介环节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表面看素质培养全面,但是却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 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课堂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对多”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学分或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导向指标,淡化了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能力的培养逐步取代知识的传授而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和记忆,主张你讲我听,求同思维,被动学习;强调思维的结果,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主张尊重和服从权威等,这些特征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1.2通过调研,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以纯粹的素质教育活动作为学生开展活动目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时看似繁花似锦,如科技文化节、读书会、卡拉OK等,但是繁华现象的背后确是各种资源的浪费,而不能起到素质拓展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究其原因是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忽视了第一课堂的基础教育功能,而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在第一课堂的学习的学生素质差能力低,没有创新精神。而一味钻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就是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创新意识的错误认识。从构建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的角度,不难发现第二课堂活动有这样一些优势:可以依据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安排,进行活动的选题和实施,学生个体的素质特点能够得到自由的发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但是也存在着指导难度大,成本高、投入大的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和依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素质培养从本质上应该是一体的,课内外的划分不应该十分突出。两者应该统筹考虑,自然过渡,真正成为高效率的一体系统。这种状态正如我们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所感受到的,课内课外的界限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把握,学生们在自身素质的培养中始终处于自主的积极状态。
2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构建创新型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平台
河北大学学生有组织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应该始于1989年第一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第四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河北大学霍延萍的“BaZrXTil固溶体的合成”到第九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河北大学李煦的“纳米中孔分离介质的制备”,再到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胜杯”,生动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有两点:1、重视以“挑战杯”为龙头,包括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创业竞赛的学生第二课堂课外科技竞赛架构体系。2、重视并发展了“科技文化节”等一大类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激励了广大同学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是第一课堂触角的延伸,由此营造出的环境氛围,成为了第一课堂创新成果成长的“土壤”。
随着高校教育对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使得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作为第二课堂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一是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释放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同时以第二课堂活动补充,积极组织和吸引同学参加各类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如创新讲座、科技论坛、群众性科技竞赛等。二是通过第一课堂理论与第二课堂实践的互动,选拔和保护学生头脑中的创新“种子”,同时在学校设立项目基金,例如:河北大学设立的大学生课外课题项目,资助优秀学生的创意和想法,可能需要的启动经费并不多,但这第一笔经济资助可能引发的创新成果将是可观的。三是从第一课堂选聘一批有热情有学识的专家教授指导和推荐有关的创新项目,这里可能涉及的问题是课外与课内学习方式的不同。如:内容上经常是跨学科的,形式上是自发和宽松的。需要指导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和闪光的思想。四是相关的资源也应该是具备的,学校除了建设学生基础课程训练基地外,很多实验室可以尝试向学生开放,如:河北大学物理学院、河北大学化学学院等都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开放,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和公司在河北大学设立实验室和基地。如果我们解决好了这些资源整合和统筹的问题,就会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和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五是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认可和保护学生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外的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教务评价体系的承认,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一个创新成果的诞生就不可能激发出更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冲动,这种损害将直接破坏两大课堂的互动,阻碍学生的成长、成才。如:2003年起,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立了创新学分制作为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体系。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学术论文、竞赛、科技成果、专利发明、文艺和体育等六个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而获得的一种特别学分,它是区别于学生在学校培养方案内(课内)学习而取得的学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创新学分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科研、工程和社会实际,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工作系统和教务部门的协作和统筹,是构造学生课外创新活动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知识的积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这里在构建创新型素质体系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素质想、创新意识的激发,第二课堂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学生创新活动应该是“主动”的,上述五点的应该是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所具备的条件,应该是“从动”的,两者同步良性发展才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的最终状态。
3 构建高校创新型素质拓展活动体系
所有这些体系的建立和活动的实施,其目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但是这种素质最终要通过个体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促使其实现的不仅仅是素质拓展活动体系,而是包括学生在高校学习的各种体系在内的各种体系的综合作用,因此不能把该体系的教育看作是高校的全部教育,但是只有把这个体系建设的更为科学、合理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郭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践应用与思考,高等理科教育(72-75)
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高等理科教育,2004(03)(总第55期)
[3]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樊富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5]章东辉,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高校一体化育人机制,中国青年研究,2003,(12)
[6]吕绳振,拓展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2,(02)
[7]李建恒,管立,黄增瑞等,药学教育中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实践,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05)
[8]黄增瑞,商阉,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2011(42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