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从“十一五”时期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特征看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从“十一五”时期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特征看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8396 浏览:250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具有以下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业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水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关键词:制造业;制造业企业500强;转型升级
1007-7685(2012)02-0086-0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一系列重大挑战,我国有效应对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长11.2%,2010年GDP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根据对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连续7年的数据分析,可看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具有以下成长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业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频繁,国际化水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但我们不应只看到我国制造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制造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均是“老生常谈”,且一直处于改善之中,但仍缺乏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展实现转型升级。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予持续的高度关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3.45%、22.44%、22.34%、22.12%。如此高的增长率使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在目前粗放的发展模式下,高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对企业而言也是不可持续的。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在其新著《再造卓越》中指出,许多案例表明,一家卓越的公司之所以会衰落往往是由于扩张太快、战线过长。这些企业往往不是死于没有机遇,而是死于机遇太多;往往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这些告诫值得成长中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关注。“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在前期高速成长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一种更持续稳健的业务增长模式,追求愿景更为清晰,对主业更为专注,对创新的追求更为实际,对内功修炼更为倚重,对机会追逐更为谨慎,实现从“快公司”向“稳公司”的转变。

二、增强战略管理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造业企业要以国际金融危机为戒,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升战略动态管理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风险防范。对于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要找其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世界经济不仅给我们带来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一定不利影响。我国企业要积极地走出去,了解世界经济规则,学习与反思别国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第三,规避金融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随着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呼声的加大,我国企业应逐步增强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运用避险类支付、结算和衍生工具,如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主动规避风险,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第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将数据有效化、有序化、合理化,并充分利用,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是最低成本的投资和最具显效性的投资。

三、优化供应链管理

我国制造业之所以目前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只是一个加工车间,许多情况下其上游的原材料供应链与下游的链都掌控在别人手里。事实上,国内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把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对制造企业来说,可以沿着以下路径整合供应链。
第一,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而研发和市场正是我国制造业目前所缺乏的。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在生产环节上全力向上游与下游拉伸,力争改变以加工为主业的发展方式,打造一条从上到下、纵向一体的“垂直产业链”,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模式并非让企业回到原来“小而全”的轨道上,而是以行业内大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构筑产业集群的大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分工合作,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形成差异化发展。最终增强产业的稳定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
第二,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首先,要将产品从过去个体对个体的竞争转变为系统对系统(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也就是说,伴随着专业化的分工,品牌建设应进入到包括产品生产、设计、研发、销售、物流、信息化管理、渠道建设等在内的“系统竞争”阶段。其次,要从过去相对较封闭的单纯的写和卖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相对较开放的平台,让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方都能参与到产品的开发、的制定、集成创新等环节中去。再次,供应链管理应该从关注有形创新向无形创新的转变。过去,业内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内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创新,如质量、技术等。但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应该在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的功效、可持续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运作成熟的软件系统,但信息化绝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重组等方面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四、切实开展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使企业创造制度绩效,形成开放性的产业融合体系。实现产业融合是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以下几条路径推进产业融合。一是传统制造业内部重组融合,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等,优化原有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提高整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