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素材就地取素材,自然露真情结论

素材就地取素材,自然露真情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8830 浏览:341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笔者参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八年来,每每批阅学生作文正如学生自己所言,“头疼若裂,心力憔悴”。学生写作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为素材枯竭,二是难有真情。自我校2009年申报安徽省级课题——《引入桐城民间文学资源的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以来,茅塞顿开,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写作时拨云见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面由四种常见高考作文题型来看学生如何将地方民间文学资源与高中教材课本资源结合,运用后做到的“下笔如有神”。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一切写作形式的基础。写作命题作文,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1.细致审题。现在存在一种误区,以为命题不设置障碍,就是不要审题,其实是大错特错。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防止猜题、押题,命题人员在不断变换作文题的设计形式,限制性的话语明显增多。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审题,换言之,就是吃透命题意图。善于突破题目的“迷惑点”,对题目作深层理解,虚实相生,拓展出新的境界。审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具体地说要注意两点:
(1)认真寻找题眼
比如“我终于战胜了自卑”,题眼在于两个字“终于”(表明可能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它对考生提出了潜在的要求,即文章应铺垫出如何战胜曾经的自卑,并引发了哪些令你难忘的事件。这道题与“我战胜了自卑”,显然是有区别的。
(2)认真研读提示
如果命题人在出示命题或话题前,加了几句提示语,那么对这些提示语一定要逐句加以研读。如上海2007年作文提示语: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研读这一提示语,我们将会发现,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且是“我们”都应“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
2.精心选材。选择自己最熟悉,又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从而达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的功效。选材要做到“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3.巧妙构思。构思对于一篇命题作文来说,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命题作文对题目的限定要比其它题型显得严(范围窄)一些,因此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构思上下功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构思可采用“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的方法。下列构思方法值得学习:
(1)虚实相生,意蕴丰富。虚实相生就是指在写作中,有时步步写实(虚)而又处处显虚(实),通过象征、暗示、以物喻人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或者虚题实做,化虚为实;或者实题虚做,化实为虚。虚实巧妙换位,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彩线串珠,环环相扣。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择最能体现文章主旨,能联系全文各个材料的具体事物,作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从而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这种“彩线”,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
4.个性表达。只有有个性的文章,才是有生命的文章,因此,个性化的表达在写作中显得十分重要。表达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了考生选材和立意的自由。
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呢?
1.细读题目,领会命题意图。每一道试题,都有命题者的意图,因此,读题时必须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2.突破常规,补出小巧题目。补题首先开口要小,要善于从某一个侧面入手,从某一个具体情景、具体人物、具体场景入手,让内容实实在在。决不能笼而统之地泛泛而写,决不漫无边际地兜圈。其次要巧,这个巧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巧,二是奇巧。“新”以“老”“旧”相对;“奇”以“俗”“庸”相对。

3.调动积累,选出新颖材料。

“喜新厌旧”是作文评卷人的共性。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经常抱怨生活太平凡,可供选择的材料太少。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如果我们平时在阅读中能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话,写作时便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入文”了。怎样选出新颖的材料呢?
(1)提炼亲历材料。亲历材料,是指作者体验人生的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人事物。这样的材料,作者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诉诸语言,实话实说,往往显露真情本色,因而朴实动人。
(2)捕捉热门材料。热门材料,是指时行的极富时代感的聚焦社会热点的材料。它的魅力在于贴近大众,具体可感,把握时代脉络,彰显时代精神。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共鸣。
(3)巧用经典材料。经典材料,是指那些令人不容置疑、具有传统型与权威性的事实或公理,它们具有永恒的魅力。但这类材料大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所以不宜过多,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4.深入开掘,写出最佳作文。如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故乡的_____》时,以《故乡的桥》为题,小作者不仅描写了“桥”与“文明”之间的发展关系,更在文章结尾写出“它架在故乡人们的心中,延续着温暖和力量”,深化到对历史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就做到了深入开掘。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相比多了一份拟题的自由。
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1.字斟句酌细审题。

2.紧扣话题拟妙题。话题作文的拟题形式主要有两种:话题入题和话题不入题。拟题的基本原则是大题小做,虚题实写,开口要小,切入要准。
常用的拟题技巧有:
(1)形象修辞迷人眼。如:《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经失落的我》(比喻),《安逸与磨练的对话》(拟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引用),《包容是一把双刃剑》(比喻)。(2)巧妙化用显活力。如:《在桥一方》,《不能当副手的N种理由》,《女孩也可做太阳》。
(3)设置悬念扣心弦。如:《谁进那扇门》,《地球上最后一次拍卖会》,《幸福拴在老鼠尾巴上》。
(4)意蕴深厚似佳酿。如:《阳光·朝霞·欣赏着的眼光》,《那山·那树·那水》,《馨香·心香》。
(5)中外结合好新鲜。如:《我的感觉,I am fine》,《搞笑课堂One and Two》。
(6)巧用算术真奇妙。如《1+1 =?》,《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3.巧取角度选新材。

4.独辟蹊径出新意。

无论是平时练笔还是考场作文,都应力求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有创新。

5.要匠心独运,善于在表达上求新。下列方法值得学习:

(1)抑扬有致,跌宕多姿。抑扬有致就是为了达到赞扬(贬低)某人或事物而先予以贬低(赞扬),然后再赞扬(贬低)的一种艺术手法。抑(扬)的目的是为了扬(抑),从而让读者在对比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摇曳多姿,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一唱三叹,气韵流畅。一唱三叹就是写作时运用排比的手法,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地叙事、咏叹,从而达到强调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既能产生结构的复沓美,也能使情节逐步发展,形象逐渐丰满。

6.要独辟蹊径,善于在文体上求新。

话题作文兴起以来,各种创新文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以说,话题作文的兴起,使考场文体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崭新天地。在这五彩缤纷的创新文体面前,值得仿效的主要有:日记式,书信式,自传式,童话式,寓言式,小说式,剧本式,说明式,报告式,访谈式,辩论式,诉状式,留言式,表格式,处方式,求证式,广告式,检讨式,报道式,直播式,故事式……

四、材料作文

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

1.粗读题目,审清要求。

文题要求是题目中的指令性文字,是构思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的基本内容。
跑题偏题的两种情况
(1)因混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而导致跑题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者都提供材料,考生完成一篇作文实际上就是实现一次写作与材料的对接;但是这两种作文对材料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激发思维、引起联想、限定范围的作用,考生无需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而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总结,依据材料确定主旨,然后进行写作。但是有些考生模糊了两类概念,把话题作文写成材料作文。
(2)因审题不清而导致跑题
主要是混淆近义词。如“体验”不同于“体会”。前者在于通过亲身实践来抒写对事物的认识,要重点写亲身实践,如果仅写成心得感受,那就是“体会”而不是“体验”。

2.细读材料,找动情点。

任何一则材料,可供写作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人的生活与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触发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动情点。

3.研读材料,定写作点。

题目中的材料,有的含义明确清晰,一读便知。更多的材料则需要细细揣摩、体味、提炼,才能明确其含义,因为它们或者以比喻的形式表达意义,或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意义。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出自己最为熟悉,平常积累材料最多的一点,作为我们的写作点,这样我们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构思全文了。
做完上述几步工作之后,其余过程和前面的一些题型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五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