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索引工程 >谈述感性中小学教育建筑在理性限制下感性

谈述感性中小学教育建筑在理性限制下感性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6233 浏览:192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的设计过程和调研为例,从教育建筑的演变观点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应发展下的社会动因,分析在有条件限制下的教育建筑的设计、确定和实际实施情况。
关键词:教育建筑的发展场地置换中小学建筑学习环境学生交流空间
Abstract : with design progress and investigation of No.28 secondary school of Shenyang, start with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rchitecture,combine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the relevant social efficient cause , analyze the design of education architecture which restricted and define implementation of it.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rchitecture; exchange of building si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study environment;
一.我国教育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形态简要概述
校园是莘莘学子与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老师共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教育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确定完成的。它的形成要通过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共同作用,每一种形式都是历史的产物,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展现在世人眼中的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我国古代,书院是一种最初的教育建筑形式。儒家教育强调“有教无类”,学习内在心性的陶冶,所以相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书院建筑大都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和经营,特别是以山清水秀之地最为理想。其建筑布局体现礼乐相成,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天井组合,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我国持续了相对较久的时间,但其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20世纪初,设计风格和形式、建筑材料与建筑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惊人的进步。这种进步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点,学校被大量兴建。但发展到后期,学校建筑的设计仅从教育空间的单向思维出发,校园规划和校舍均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忽视了儿童成长的特点和感性需求。例如一味的满足教学基本功能,而舍弃场地活动和交流互动的功能。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理性的对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随着人们对教学环境重要性的不断认识,学校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建设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是这一时期新学校的代表。大约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试验,由于受到原有学校建筑空间的限制,使试验教学进行的很不顺利。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这一时期的教育建筑兴建主要集中在大中院校,校园规划与教育建筑的创作水准与科研水平都在这个时期到了新的高度。但随着中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推进,传统教学建筑与新的教学要求的冲突日益明显。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在教育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中小学校的改扩建和新建大量开展起来。
二.我国中小学校建筑现状和新建情况的调研
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教育形式还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目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单一的教学环境为主。按1999年统计,全国小学生的生均校舍面积为4.33平方米,那么估算约有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而这些均是按照老的教学模式建设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再加之由于多年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推进,新生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许多学校纷纷合并再扩建。这种种因素都促使了中小学校园环境的改善。
三.新学校的设计
国家不断加大学校建设的投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促使学校建筑满足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大环境存在的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对短缺,加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能提供给城市中小学校用地都相对紧张,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学校的新建或改扩建,土地置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小当地财政的压力,也可以满足学校的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实现校园空间的高效、合理、灵活使用,也为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般来说,校园的整体性、集约性包含经济和规划两个层面的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含义,本文将着重讨论规划层面。
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原址位于大东区北海街和联合路的交叉路口,周边新建住宅鳞次栉比。现有的学校教学楼已不能满足需求,在大东区教委和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将大东区体育场东侧的地块用于建造二十八中学的新校区。新址位于大东区联合路与东建街交叉口的东北侧。四至范围:基地北侧为新建的住宅小区(林韵春天);南侧隔路而望是一块待建的商业用地;西侧为刚刚建成的大东区体育场;东侧亦为民用建筑用地。总用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85万平方米。新建学校由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三大块构成。

规划思想及方案选定分析
在方案过程中,共做了多轮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见图1)
(图1)
方案一,形体与体育馆相呼应,构图简洁、干练,但教学楼离操场过近,并且整体立面设计比较古朴,颜色与周边协调度差。
方案二,风格现代,造型新颖,颜色简洁跳跃,在近年的国外设计中比较常见,构图感强,但是路线过于臃长。
方案三为最终选定方案。分析如下:
1规划的角度:(见图2)
图2图3
2规划过程中的模型构思:(见图3)
校园规划布局应切合实际,并具有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机能。功能分区要基于校园整体的通盘考虑,在各功能区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比每个功能分区自身的设计更重要。对于功能分区的集约性与复合性,形成高效复合空间是其目的,紧凑、合理、高效、有序是其主要特点。以集约化、复合化的方式综合组织功能使用,强化系统内部各单元之前的逻辑关联,有利于促成校园的整体性和特殊性。
3平面布局:
规划用地范围较狭长,这就迫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以纵向联系为主的模式,在纵向模式前提下缩短师生步行距离是学校未来使用舒适度的重点。三个年级分别布置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体里,合班教室单体与普通教室分开,四个单体通过中部连廊相联系,使用方便并互不干扰。连廊部分,布置有教师办公室和怎么写作性用房、休闲空间等,使教学组团功能得到强化。教学组团与实验楼通过休息连廊相连接,使学生可以便捷的到达各个实验室。实验室的上部布置为学校办公部分。使常务办公空间既相对安静又可俯看校园整体情况。几个单体构成学校的主体-教学楼部分。用地北侧为综合楼,相对独立,解决大型集会需求和就餐问题。
4色彩与体块:
方案教学部分以白色涂料为主,体现学习氛围的纯净。非教学空间(常务办公部分和综合楼)以暖涂料和陶土板为主,体现活跃和积极向前的态度。这两种颜色又可以与周边相呼应。
5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42005平方米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容积率:0.44绿地率:58%
6景观分析:
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学校规划方面将绿化景观做为另一个重点,突出绿色校园的特点。这些绿化做为景观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还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见图4)
图4 图5
8功能及流线分析:(见图5)
规划中应注意构筑多样化的交流空间来体现校园精神。中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交流空间设计应渗透到从建筑单体到外部空间的各个层次,多样化的空间方能满足学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创造富有生机的校园环境。方案中的连廊是师生在建筑内的交流场所,外部建筑两两围合成外部活动空间,独立并且具有趣味性。
四.结语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社会的基础。中小学教育建筑作为一个载体,必然会浮现在前沿。在城市化和中小学校改扩建、新建的洪流中,面对着种种限定因素,面对着新形式或者新的风格的情况下,把握住基础,合理化的、不盲目追求单一形式主义的前提下,人性化感性化的设计更能符合当下的潮流或者大众的认知。
参考文献: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31,1999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杨希文,创造校园整体空间环境——连接空间的设计.中外建筑,2007(7)
刘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