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行政管理 >道德教育西方宗教道德教育策略中心

道德教育西方宗教道德教育策略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18697 浏览:823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宗教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客观上产生道德教化的功能。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信奉宗教的传统,可以说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道德教育在西方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宗教性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富有成效的,因此,在当前我国道德教育成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对西方的宗教道德教育方法做一个梳理是具有当代价值的。
关键词:宗教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方法
宗教与道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艾米丽.杜尔凯姆将宗教定义为是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实践将所有的信奉者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道德的共同体中。康德认为宗教来自每个人的道德理性,他说:“我们关于上帝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从道德意识中衍生出来的。”宗教总是与同一时期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国家有信仰宗教的传统,甚至在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占据了国家政治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因而使得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将宗教教育作为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1.西方宗教道德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认为,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与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古希腊就已被人们认识到。宗教之所以被人们信仰,就在于它宣扬正义、摒除邪恶的教义,从这一点来说,宗教就自然地具有了道德教化的功能。可以说,道德使宗教具有了持久、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宗教客观上使其所宣扬的道德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长久普遍的维持。宗教的道德作用,是以教徒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情感体验为相似度检测的。西方国家普遍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它所宣扬的是对上帝的爱和信仰,也正是这种爱的教义使基督教成为西方人们心中的信仰,也使上帝成为能够监管其行为的内在约束力。

1.1以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基督教宣扬爱,认为爱是一切宗教的基础。有一次,犹太经师们问了耶稣一个问题:哪一诫命为最大。在回答中耶稣列出了一条最伟大的诫命—爱主与爱人,这条诫命因此而成为基督教观的最显著特征。“‘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的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最首要的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这两条诫命互相完善互相补充,爱主是第一重要的,但如果独立看待这条诫命,它会显得很抽象并且会太过于出世。爱近人这条诫命给了爱天主诫命实质内容,简单得足以使每个人能理解和遵循,但是它反过来需要爱主诫命作为最后导向和衡量标准,如果没有爱主这条诫命,爱人便成了漫无目的的行为,也就很难决定它的价值。中世纪最伟大的基督教哲学家之一奥古斯丁认为,只有通过上帝,人才能获救,他不仅强调对上帝的爱,同时也强调人们在现世所做的善功。他认为,想要进入上帝之城的人必须先在自己的内心建造起上帝的殿堂,也就是说要以宗教的教义为指导,行为善之事,这样才能获得救赎。奥古斯丁还认为,信仰、希望和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仁慈是道德转化的三个阶段,而爱是最高的。“只要爱得正确,信仰和希望无疑也是正确的。没有爱,信仰就无所作为;没有希望,就没有爱;没有爱,也就没有希望;没有信仰,爱和希望都不会有。”

1.2原罪说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的意志,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而犯了原罪,他们将这种原罪传给后代,因此使人的子孙在一出生都带有罪恶,这就是人类的原罪。正是由于这种生来就有的原罪,使基督教徒专注于现世的赎罪,他们认为只有按照上帝的指引行善事,帮助别人,爱自己的友人,才能洗清自己的罪责,才能在来世通向天堂。正是由于这种教义的引导,使基督徒的内心构筑起强大的宗教城墙,这一宗教城墙也可以看作是道德的城墙,它不依赖于法律和舆论等外在力量的约束,它所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不仅能够稳定人们的思想,唤起人们内心的精神力量,还能使人们不顾外界条件和个人得失而去维护他们所认知的善。正是由于基督教要求人们谦虚、正直、真诚、信任、拥有同情心和宽容之心,才使得西方的人们乃至思想家都信仰宗教,把宗教作为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认为:道德神学不仅使我们相信上帝存在的确定性,信仰宗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把神和道德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成为更有道德的人。

2.西方宗教道德教育方法

宗教道德教育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在宣讲教义的同时将宗教教条灌输到人们的思想中,久而久之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这一过程不免以灌输作为其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但是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育相比,宗教性的道德教育方法有着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式。

2.1举行丰富的宗教仪式

通过仪式和圣事,基督徒对教会的信仰会不断的得到强化。这些礼仪对于信徒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白舍客认为,“那些具体的道德训导是需要的,但它们的影响不会太深厚;更深入地影响我们思想的是一些具体的人的榜样和形象。我们的观看方式、判断方式和行动方式都受思想的影响,而我们的思想来自于我们的团体以及我们的团体所尊敬的那些价值和榜样。教会对于人的想象力的影响广泛得多。因为教会有礼仪和宗教形象的丰富遗产,她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使人们获得一个基督徒的人格,并作出道德决定。”虽然这种影响力有不同的渠道,但礼仪仍然是其中最突出的机会,信徒们在那里能够接触基督宗教的种种形象。在礼仪中,基督宗教的团体承认上主的主权,成为一个效法耶稣榜样的团体。p69
基督教有各种各样的仪式,基督教中的受洗是一个人确认并了解自己的信仰,愿意归向基督,成为基督的一份子,并按照圣经的指引行事,因此,洗礼可以说是一个人确认信仰的开端,从此之后,他的所思所行都不可违背自己的信仰。洗礼意味着一个人的重生,他可以告别过去的种种罪恶,以一种新的信仰、新的生命去生活,它意味着个体加入了拥有共同信仰的团体中。虽然洗礼仅仅是一种仪式,但这种仪式所具有的象征符号确实非常重大的,它象征着一个团体对个人的接纳,标志着个体的群体化以及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密切联结,我们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以及入党宣誓等仪式也具有这样的意义。此外,基督徒每周日还要到教堂进行礼拜,在礼拜的过程中会经历讲道、唱诗、祈祷等过程。基督教的讲道与我们道德上的授课是不一样的,讲道的内容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是耶稣如何救人、如何为善的事例,这些故事非常具体,并不是大而无用的条条框框,接受过讲道之后,信徒会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觉得这些事情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因此他成为了富有说服力的榜样。唱诗的过程更是营造出了强大的宗教氛围,使基督徒拥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基督教非常注重这种归属感教育,教会为基督徒的信仰提供了一个大环境,使信仰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奥古斯丁曾将教会看作是人们通达幸福的保证。在个人之外,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对于基督教信仰者而言,教会则成为他们最依赖的组织。人类具有求同性,不愿做特立独行的人,教会中的人有共同的信仰,遵从同样的行为准则,这就使信仰者有了心理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信念,特别是当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信仰能带给人某种力量,这种相同的信仰会使他迅速地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从而融入这一大环境中。

2.2提倡禁欲式的生活方式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内心所求以及所向往的必须是完美的善,必须符合神的旨意,其道德行为要以戒律为准绳。他教导人们不可荒宴酗酒,不可邪荡,应当爱主耶稣嫉妒,勿纵肉体私欲。同时他还认为想要获得与上帝交流和沟通,需要经过祈祷、忏悔以及德性上的谦虚。在这里,他所要表达的是对人类内心精神领域的关注,抛开物质的枷锁,在禁欲、安贫、听命的生活方式下,只关注内心的修养,使自身构筑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基督教并不否认财产的获得,马克思韦伯曾指出,基督教肯定人们对获利的追求,同时也使人们富有拼搏精神,他们将世俗的活动看作是自己信仰的实现,在听从上帝的指引努力工作、与人为善从而不断接近上帝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道德教育是具体的、可行的,它将上帝的终极目的与人类的目标一致起来,在人们走近上帝的同时也实现对自我的完善。

3.西方宗教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

当今西方国家仍然将宗教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其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宗教性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具有当代价值的,对我们的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1建立道德信仰体系

目前我国出现的一系列道德滑坡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民众没有基本的道德信仰。无信仰就意味着无所畏惧。如果说基督教的上帝是西方人内心的法官的话,我们的国民内心是没有法官的。或许我们需要一个“上帝”,让我们的内心有所畏惧,也让我们在内心形成一道道德的栅栏,拥有内心的审判法庭。宗教教育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团体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力,使人们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拥有坚强的后盾,这个后盾可以看做是人类心灵的净化器,当人们进入所属的道德团体中,就自觉地遵守团体中的道德规范,这就是道德团体的力量,每一个道德团体都会有它特定的道德信仰体系,正是这种道德信仰将道德团体中的人们凝聚起来,遵守道德约束,同样,也正是由于道德团体本身带给人们的强烈归属感,使道德信仰得以在人们心中扎根,从而外化为日常的道德行为。

3.2强化道德教育的礼仪

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且多为条条框框的规范。或许一些人认为,道德教育礼仪是多余的,是形式主义,但是不得不说,宗教仪式对于培养信仰者的宗教情感、巩固宗教信仰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杜尔科目说,基督教的洗礼、驱邪仪式、进餐仪式等似乎纯粹是崇拜动作,但其实是宗教能量的来源。在宗教仪式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强大的精神信念的支撑。因此,我们也应当开展各式各样的“仪式”,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还应该将大道理式的课本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形式,做到寓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教于乐,以利于受教育者的理解和接受。

3.3广泛利用各种道德教育资源

宗教道德教育过程中各种资源的运用使其达到了很好的宗教教化效果,如基督教的教堂,教堂内的装饰给人一种神圣的氛围,让人们进入教堂就能感受到它内在的力量。在宗教仪式中有唱词这一过程,这是将对上帝的爱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达,在唱歌的过程中深化对上帝的情感,融入这一团体的人们在无意间就会被他们所感染,感受到心灵和精神的交流,从而使更多的人接受并维持这一信仰。因此,在我们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广泛的利用各种资源,例如我们可以到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等地方开展道德教育,用真实的故事教育人们,让受教育者脱离枯燥的大道理,融入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接触,在真实的交往中寻找道德的支撑点。
参考文献:
德.白舍客 静也、常宏译 基督宗教学(第一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27)
美.梯利 葛力译 西方哲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8(167)
作者简介:
魏莹(1986—),女,藉贯: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研究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