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国际关系 >试述立宪清末宪政革新论析

试述立宪清末宪政革新论析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3516 浏览:97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1905年到1911年的清末宪政革新是中国20世纪早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事件。如果将这场宪政革新运动放置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整体脉络中进行观察的话,它几乎包含了近代以来政治精英和思想精英们关注的所有政治议题。本论文以政治进展角度深思这场宪政革新事件,尝试在政治转型与政治进展的论域中勾勒清末宪政革新的基本面貌。毋庸置疑,宪政革新与政治进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否践行宪政可被视为政治进展的一项核心指标。基于此,本论文将围绕清末宪政革新中的官制革新、地方自治不足、宪法文本制定等内容作为焦点不足展开系统论述,以期能对这次革新做较为客观的理解。清末宪政革新缘起于传统政治统治失序。主要体现为:权力运转中,皇权被弱化、旧有职能部门权力被分化;在与地方联系中,权威被弱化,地方实力与日俱增;加之外国势力不断侵入,国内反抗力量此起彼伏。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中不断衰退。此外,传统政治信仰也在西学冲击下逐步趋于瓦解。一批近代思想家认识到现代政治价值系统必定会成为中国未来政治生活构架的智识资源,以而致力于中国的思想启蒙工作,西方、自由等政治观念在中国得意初步传播。正是在统治失序和信仰瓦解的双重压力下,清王朝的统治者们被迫将政治革新重新提上日程,并试图以行政体制革新入手,推动中国宪政革新进程。“厘定新官制”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全面铺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举步维艰,其成效也收获甚微。《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体现出清政府对制度革新的一种努力,然而其保守性也饱受诟病。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为缓和政治压力,在《大纲》基础上推出《十九信条》,更进一步宣誓革新的力度。然而,它最终仍未能转变王朝覆灭的命运。事实上,这场革新也为民国政治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资政院和地方谘议局的建立为之后民国政府推动政治培育了大量政治精英,意识得到有效的传播。清末宪政革新是一场由专制统治集团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政治革新事件,它在政府组织结构、权力运转机制、法律系统构建等诸多方面寻求变革,以期恢复和强化政治统治,实现政治的现代化转型。虽然它最终没能成功,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略。清末宪政革新没能建设出真正的政治体制,但无疑也极大推动了中国政治进展。它对中国当下和未来的政治体制革新无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是当下的基本共识,在这个历程里,革新贯穿始终。我们需要认真深思政治体制革新中遇到的现实不足,在革新、进展、稳定之间把握合理的平衡,推进革新历程中首要不足是社会秩序,它要求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权力肆虐与权力失效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对于权力的理性认识和有效制约关乎革新成败,更关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这个作用上讲,20世纪末的那场宪政革新的成败得失仍然值得我们继续反思!关键词:宪政革新论文预备立宪论文论文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8

    绪论8-11

    一、 清末宪政革新的缘起11-17

    (一) 内忧外患与传统政治统治失序11-13

    (二) 西学冲击与传统政治13-17

    二、 清末宪政革新的历程17-27

    (一) 立宪思潮:宪政革新的知识储备17-18

    (二) 厘定新官职:宪政革新的动力18-21

    (三) 《钦定宪法大纲》:宪政革新的制度革新21-24

    (四) 资政院与谘议局:宪政革新的成果24-27

    三、 清末宪政革新成败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27-32

    (一) 宪政革新失败的理由27-29

    (二) 晚清宪政革新的历史影响29-32

    结论32-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