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际贸易 >谈谈对外贸易我国扩大对外贸易重要量和竞争新优势构建

谈谈对外贸易我国扩大对外贸易重要量和竞争新优势构建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15615 浏览:622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起步,形成了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而今中国有三大指标在全球排名第一:一是出口,二是外汇储备,三是制造业产值。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上升,与这三个指标有直接关系。此外,对外贸易加固了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的双边关系,稳定了中国的外交格局,更不用说外贸的发展拓展了外部需求带动了多少就业,贡献了多少税收。我们应该注意到,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在持续上升,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鼓励制造业发展,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作用不可说同等重要,但至少是不可偏废,关键是要统一认识,解决好质量效益和协调发展问题。

一、如何认识扩大对外经贸的重要性

(一)贸易开放度已成为一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标志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加快发展的今天,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加深,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国只有不断地通过扩大开放,才能确保本国经济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步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通过发展贸易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更难以实现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推动力。通过发展出口而实现经济振兴,已是战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由于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控制本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始终与对外开放紧密联系。把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对外开放的起点,可以为本国经济的全面开放打下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承受外部经济冲击能力的提升,再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失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开放措施。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广泛深入,人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国际贸易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互通有无”,也不仅仅着眼于通过交换获取静态的贸易利益、提高消费水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物质的交流,激发本国的创新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意识,从而带动经济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以获取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显然,对外贸易作为最古老的对外交换方式,在当代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此,各国纷纷寻求加强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合作,在统一公平的规则下,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自由化,制定单边贸易开放的时间表。对外贸易不仅被看作国家间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而且被视为当今各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条最便捷的途径,成为衡量一国对外开放度的重要指标。

(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调整平衡新阶段,许多国家都在重新认识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中的现实作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和鼓励对外贸易的做法,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与本国经济发展在更大程度上的融合与平衡。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面看是一场金融危机,而究其根源,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发展失衡的外在表现,是生产、消费和流通乃至分配发展不协调所引发的一次强制性的调整。各国由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使国内的经济、贸易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一旦贸易伙伴国经济陷入衰退,进口需求大幅度下降,那些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就会受到明显的的制约。
基于以上认识,不少国家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都在重新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思路,即在注重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与出口的平衡以及内需在支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先后采取措施推进国内产业的升级;中国面对出口难度加大的困境,也提出了扩大内需,加大国内投资力度的政策主张。各国都已认识到把对外贸易和对内制造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相结合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由于各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资源禀赋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侧重点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促进作用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国家,由于不同时期贸易政策和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历史上曾将对外贸易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表述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否定对外贸易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出口、投资、消费三者的平衡关系,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外贸与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

(三)贸易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对外贸易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贸易促进、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等方式来调节对外关系。互利的贸易条件,可以为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往来提供契机,也表达出一种相互谅解与接纳的信息。而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以及报复性贸易制裁,不仅降低了贸易国双方的经济互利,更体现出一种敌对情绪。
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很快提出振兴制造业和出口倍增计划,并把对外贸易上升到体现美国竞争力首要因素的高度,改变了历史上“军事第一”的国家安全战略。奥巴马政府到处挥舞“贸易报复”、“贸易制裁”的大棒,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谋求其它贸易伙伴对美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单方面强调解决美就业问题及维护美国的利益,并以此来调节和制约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美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积极推动TPP谈判,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在于通过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谋求其政治领导权。因此,当代国际贸易在观念上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贸易外交”成为一种更为灵活而稳妥的外交手段。
在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尽管单纯的关税保护和直接的非关税保护措施都有所减少,其作用也在明显地减弱。但是,各种间接的非关税措施却依然阻碍着贸易自由化发展,而且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并开始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采取以各种借口为由的非限制政策和壁垒措施的主体。当前,西方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达20多类,如市场开放、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国企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扰乱补贴政策、中性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保、知识产权、人权等,其中影响较大、运用较多的是绿色环保政策。上述新型的贸易规则和壁垒措施与外贸政策和外交政策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致使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致使贸易摩擦的升级又常常会导致双边关系的恶化。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十二五”时期,外贸能否走出困境,继续维持现有的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其关键在于产业布局的调整。面对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和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外贸出口格局必须进行大的结构性调整,即加快推进贸易布局的梯度转移,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这样既可使东部实现转型升级,又可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东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调整和布局。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东西两地应同时出台支持中高端产业的投资发展政策及支持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鼓励政策。可先在出口加工园区内试行,逐步扩大规模。政府应转变观念,不必具体地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要集中精力研究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的转移和重新布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时期,如能基本形成上述结构性变化,将有利于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被动局面,并将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至少再维持10年。

(三)加快构建海外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高,中国有必要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通过发展援助、工程承包、境外投资收购兼并等业务,构建我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商业存在形式,包括银行、保险、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产业价值链的延伸部分,逐步形成海外经营的盈利模式。特别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扩大海外多种形式的投资是最佳的有利时机,要想推动和促进海外投资的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政府投资支持贸易促进机构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布点,提供必要的投资咨询和怎么写作;二是加快海外经营队伍的培训,由政府出资委托有经验的科研院所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尤其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贸易知识、市场营销策略、文化历史背景、社会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形成一批成熟的有海外经营和投资能力的经营队伍;三是要继续推行海外投资的便利化,海关、税务、银行、外汇管理方面要有便捷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加快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主要国家一方面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同时也在世界经济平衡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方面充满了矛盾。以西方为首的主要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均受到重创,经济增长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新的增长动能和引擎的培育尚需时日。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旧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基础已发生了变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及金砖国家的作用备受关注。无论是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还是国际三大经济组织都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有必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促成更公平、更合理、更能体现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治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保证并促进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应体现新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不仅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更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逐步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布局。同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已是不可回避的任务。这也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提出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