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国外项目管理 >聋哑学校心理教育和语文教学间渗透

聋哑学校心理教育和语文教学间渗透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26475 浏览:1206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聋哑学校心理教育和语文教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聋哑学校;心理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走向健康发展,是教师的应尽之责,也是适应聋哑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下相关问题。
1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渗透的必要性
作为聋哑学生“负荷最重的科目”的语文,就必然应该首当其冲,承担起应尽的心理教育责任。这既是实现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齐头并进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教育模式下加强聋哑学生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
2聋哑学校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渗透的组织实施

2.1主要形式

1)充分挖掘语文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导向,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将学生心理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心理品质。

2.2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需要教师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于语文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教法的关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教育,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标准认识的过程中,产生包括感知、情绪、意志等因素,使学生产生自觉的态度和积极的动机,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评价,并转化为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3实现二者的渗透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师作为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渗透的“工程师”,除了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个性品质之外,掌握过硬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对语文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也要注重保持正常的、良好的心态,不能在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中出现偏差。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过失要循循善诱,因势力导,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对学生的点滴成功都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满足自尊,增强自信。

3 具体的措施

3.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渗透

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的语言和手语有限,教材大多选用与聋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我抓住聋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且注意不持久的特点来创设情境,将文本中的思想教育素材以各种直观形象、动漫演示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学习校园设施、交通工具名称时,我将这些静态的物品都拟人化,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游戏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爱护公物和公共设施的养成教育。在学习《劳动工具》、《蒋小芸洗手帕》、《我自己做》等课文时,以班上劳动出色的学生为榜样,采取激励感化的方式让惰于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行动的学生动起来。在学习粮食和蔬菜名、《奶奶您吃》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父母艰辛劳动的场景,教他们诵读《悯农》、《弟子规》,再结合个别学生乱倒饭菜现象进行对比教育。在看、演、说、教中,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倒饭菜、不挑食的好习惯,也学会了勤俭节约、孝敬长辈。
到了中、高年级段,这一时期的聋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由于语言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还达不到同龄的正常儿童的水平,分辨是非的能力仍较差,做事往往以模仿或兴趣出发,情感表现比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些缺陷给聋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如法制观念不强,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远大理想等。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我在教《两只小狮子》、《寓言两则》《我要的是葫芦》《骆驼和羊》等课文时从不同角度将这一理念加以渗透。如学《两只小狮子》时,我创设情境和孩子们一起分角色表演三只狮子对话的场景。当狮妈妈说完“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们靠谁呢?你应该刻苦练功。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段语重心长的话时,我启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来合作讨论谁说的对呢?为什么?你们会向那只狮子学习?怎样学呢?以此引申到做人的道理,来逐步提升他们的认识。

3.2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思想品德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3.

2.1抓住生活细节,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聋孩子常年寄宿于学校,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朝夕相处的亲密伴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情一态犹如“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为了给刚入学的聋孩子做好表率、培养他们的礼貌意识,我坚持每天说礼貌用语,把他们语训课堂上所学的礼貌用语制成图文并茂的卡片,贴在教室适时进行练习,不觉中礼貌用语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班有些孩子因家长过于溺爱,在家养成了好吃懒做、挑食、大把花钱的不良习惯。我在说教的同时,把“关爱”和“强制”同时实施于他们,再以“鼓励”来激励他们改变。对一些不爱讲卫生、不爱整洁的孩子,我首先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耐心教他们洗漱、整理衣物;然后从思想上给予讲卫生能预防疾病等角度的健康理念教育,再从生活中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赏识性教育。在爱的细节教育中、在亲情的实践体验中、在悉心的人文关怀中,孩子们愉悦的改变了不良言行举止,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

2.2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另一有效途径。在学完《通阴沟》一课后,我利用下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除化粪池,为花施肥。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劳动,学生虽然汗流浃背,但他们的体力和不怕脏的意志力得到了历练。在“谈活动感受”课上,我从孩子们言谈举止中,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怎么写作意思,我利用周天组织我们班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理发,聊天等。每周五组织学生到校食堂帮炊事员摘菜、洗菜和包饺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主动怎么写作于人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也变得勤快和孝顺了。“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囊括在有限之中。教育也一样,不仅是教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让我们共同托起爱和责任的双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让自信、自强、自尊、自立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聋哑学生心理教育必须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做到既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这需要聋哑学校德育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在特殊教育行业探索更多适合特殊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祝新华 . 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 .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叶奕乾 . 心理学 .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3] 杨成章 . 语文教育心理学 .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