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业设计 >酸乳嗜酸乳杆菌La5微胶囊制备与在乳制品中运用

酸乳嗜酸乳杆菌La5微胶囊制备与在乳制品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35039 浏览:1598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微胶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包埋技术。本探讨主要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钙凝胶为壁材,以嗜酸乳杆菌La-5为芯材,添加多糖制备微胶囊。探讨微胶囊在贮藏期间的菌种变化情况及在乳制品中的运用。主要探讨结果如下:1微胶囊制备的探讨:通过对益生菌保护剂的选择及乳清蛋白pH的筛选,确定了乳清蛋白(WPC)及多糖系统,乳清蛋白的pH为6.5。乳清蛋白对La-5菌种的保护作用不显著,比空白组多了不到0.3log(0天)。低pH对空白样品的菌种有很大的伤害作用,在模拟胃液(SGF)中处理120min后,La-5菌落数下降了3log,而微胶囊组菌落数以原来的2.78±0.27×10~6下降到1.22±0.22×10~5。在模拟肠液中,空白组和微胶囊组的活菌数都有所增加,而微胶囊组的增幅显著高于空白组,这说明微胶囊在模拟肠液(SIF)中具有很好的肠溶性。2微胶囊酸奶的探讨:以R-704为发酵剂,La-5和微胶囊化的La-5为辅助发酵剂,共制备不同酸奶样品三种,分别以R-704和La-5为发酵剂制备酸奶样品两种。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在pH和滴定酸度方面变化差别不大。而样品2(辅助发酵剂为La-5)样品3(辅助发酵剂为0.35mg/100mL微胶囊)和样品4(辅助发酵剂为0.20mg/100mL的微胶囊)利用了混合菌种,所以样品中蛋白质分解作用强,样品的失水率较低,粘度较高。其中辅助发酵剂为0.35mg/100mL微胶囊的样品3失水率最低,发酵剂为R-704的样品1和发酵剂为La-5的样品5失水率,比样品3分别高出了10.85%和8.7%。辅助发酵剂为La-5的样品2粘度最高,比空白组样品(样品1和样品5)分别高出12.7%和11.87%。样品2和样品1、样品5的粘度具有显著性差别(p 0.05)。所有样品的La-5的菌落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经过28天贮藏,样品2中La-5菌落数下降迅速,以1.41×10~7降到2.31×10~5,而样品3只下降了0.5log,样品4下降了将近1log。以微胶囊为辅助发酵剂制备的样品(样品3和样品4)和其它样品在质构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别(p 0.01)。样品2、样品3和样品4的硬度变化走势相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又有所下降。所有样品的弹性和粘聚性在贮藏期间都有微小的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大。3微胶囊干酪的探讨:以R-704和La-5为发酵剂制备了四种干酪。所有干酪中的菌落数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在干酪中添加经微胶囊化的菌种保护了菌种La-5的存活。微胶囊干酪(干酪3和干酪4)经28天贮藏初始菌落数只下降了原来的5.7%和11.8%;而其他干酪样品初始菌落数下降显著。所有干酪样品的硬度、弹性及粘聚性变化走势相同,都在贮藏期间有所下降,而添加微胶囊的干酪指标下降速度更快。关键词:微胶囊论文嗜酸乳杆菌La-5论文乳清蛋白论文酸奶论文干酪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0

    第1章 绪论10-21

    1.1 微胶囊技术介绍10-11

    1.2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的主要壁材11-15

    1.2.1 海藻酸钠11-13

    1.2.2 淀粉13

    1.2.3 壳聚糖13-14

    1.2.4 牛奶蛋白14-15

    1.3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的主要策略15-18

    1.3.1 挤压法15-16

    1.3.2 乳化法16

    1.3.3 酶法微胶囊技术16-17

    1.3.4 喷雾干燥法17-18

    1.4 探讨作用及内容18-21

    1.4.1 探讨作用18-19

    1.4.2 探讨内容19-21

    第2章 益生菌微胶囊制备的探讨21-29

    2.1 材料与仪器21-22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21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21

    2.1.3 培养基21

    2.1.4 模仿人工胃液21-22

    2.1.5 模仿人工肠液~([])22

    2.1.6 PBS 溶液~([])22

    2.2 试验策略22-24

    2.2.1 本章工艺路线22-23

    2.2.2 菌种的活化23

    2.2.3 冻干菌粉的制备23

    2.2.4 菌种混合液23

    2.2.5 微胶囊的制备23

    2.2.6 微胶囊中的活菌计数23-24

    2.2.7 乳清蛋白pH 对微胶囊的影响24

    2.2.9 稳定性指标测定24

    2.3 结果与浅析24-28

    2.3.1 微胶囊中菌种的测定结果24-26

    2.3.2 乳清蛋白 pH 的筛选26

    2.3.3 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结果26-28

    2.4 小结28-29

    第3章 益生菌微胶囊在酸奶中的运用29-40

    3.1 材料与仪器29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29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29

    3.2 试验策略29-32

    3.2.1 菌种的活化29

    3.2.2 益生菌微胶囊酸奶的制备29-30

    3.2.3 酸奶产酸能力的测定30

    3.2.4 酸奶失水率测定30

    3.2.5 酸奶粘度的测定30-31

    3.2.6 微胶囊在乳制品中的存活31

    3.2.7 感官评价31-32

    3.2.8 质构的测定32

    3.3 结果与讨论32-38

    3.3.1 产酸能力的测定结果32-33

    3.3.2 失水指数测定结果33-34

    3.3.3 粘度测定结果34-35

    3.3.4 微胶囊在酸乳中的存活35

    3.3.5 感官评价结果35-36

    3.3.6 酸奶质构的变化36-38

    3.4 小结38-40

    第4章 益生菌微胶囊在干酪中的运用40-48

    4.1 材料与仪器40-41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40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40-41

    4.1.3 蛋白胨水溶液41

    4.2 试验策略41-43

    4.2.1 菌种的活化41

    4.2.2 益生菌微胶囊干酪的制备41

    4.2.3 干酪的感官评定41-42

    4.2.4 干酪中 La-5 菌落数的测定42

    4.2.5 质构的测定42-43

    4.3 结果与浅析43-47

    4.3.1 干酪中 La-5 菌落数的测定43-44

    4.3.2 干酪质构的变化44-46

    4.3.3 干酪感官浅析46-47

    4.4 小结47-48

    第5章 全文结论48-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