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阐述课堂教学立足学生设计有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阐述课堂教学立足学生设计有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6509 浏览:190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更为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来谈一谈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有效设计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立足学生;起始能力;认知规律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更为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达。但是,要做好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物理知识,才能学到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而言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学生的主体入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来谈谈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理解。

一、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合理设计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经验和反思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即有机体不断与周围环境协调,将环境因素整合进有机体中,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新知识、新经验与旧的知识、经验不断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的认知结构。故而建构主义重视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该仔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经验基础是什么?在这一课之前学生的已有程度怎样?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一课时,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对生活中蒸发、沸腾等现象的已知程度,了解学生有没有对晒衣服、烧开水等生活常见现象进行过观察,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背诵课本上的蒸发、沸腾的定义。在“杠杆”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拔钉子这样一个情境来引入教学,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情境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能够思考并选择恰当的工具,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甚至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哪些。学生的已有知识比较薄弱,起点较低,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引入实验,自己利用一把米尺和两个玩具搭设了一个跷跷板,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况,对支点、动力、阻力以及力臂的判断非常顺利,也就更为容易掌握“杠杆五要素”。同样,在给学生设计例题来画杠杆五要素时也要循序渐进,从学生常见的杠杆入手逐步推入。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找准教学的起点。

二、立足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认知的发展,知觉有了较大的变化,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更加发展,逻辑性增强,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是观察力显著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在观察中体会细节,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也有所提高。物理课程内容是由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概括、抽象、提炼而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中往往会忽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课堂实验的展示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并将学生体验编排进教学设计当中。笔者也翻看过美国初中物理教材,第一课就是体会科学实验的过程,其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
我国的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进行“流体压强和流体流速关系”的教学中,设有一个小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学生都跃跃欲试,先推举膀大腰圆的同学上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场,发现根本吹不出去,又换肺活量大的同学,同样也吹不出去,于是学生很好奇,很疑惑,课堂十分活跃,这时再将原理教授下去,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然后再设计一个活动——如何用吸管将烧杯中的水提升出来,不能用吸的方法。这时学生就纷纷用刚学过的原理——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来进行设计了。不能用吸那就用吹的方法,从而增加烧杯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使水喷出。再跟学生们讲生活中对其的具体应用,如喷雾器等。一堂课下来,课堂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很到位,甚至超出预期,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再如,在进行“速度”一课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运动会百米赛跑视频,给学生一个视觉体验来引入比较运动快慢的教学;也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来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这样学生能很直观地比较出各组同学传花的快慢,然后其引入课题,并引导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白“速度”的含义。
只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有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科自信,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水英.高中物理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