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化学教学 >助推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机制 查抄袭率

助推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机制 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27602 浏览:1229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这一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会加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文章拟从建立教育信息化条件保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工作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机制
[] A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各地积极探索,先后涌现出一些典型发展模式,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 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窄

资源不均衡突出表现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为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打破地域限制,难以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难以发挥示范、共享、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义务教育呈现出的非均衡发展现象,还源于缺乏公共财政调控机制、行政监管机制、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机制;缺乏区域间、城乡间和学校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缺乏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缺乏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难以对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进行评估检查,并将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教育信息化对解决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困境的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中提出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布局结构调整、办学条件改善、城乡师资流动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在科技进步赋予现代教育全新内涵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其“高效、便捷、共享”的优势,延伸和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提供了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跨越式均衡发展的捷径。因此,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可概括为起点、过程和结果均等三个层次。远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之间的矛盾,只要达到基本的条件,就有可能实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相对公平,它可以实现向处于社会文化不利地位的受教育者提供补偿教育,使他们获得公平的教育效果,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

(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最优秀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为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资源共享搭建平台,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更多学校,惠及更多孩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提供条件,极大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教师素质偏低、教育资源匮乏是欠发达弱势地区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各层次和规格的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则可以打破时空阻隔,为教师教育领域内的行业联合搭建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和效益;为具有不同实践经验和教学、学习风格的教师提供得以发挥潜力的空间,极大地减少教师的经济负担,使他们得到充分学习的机会。
如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之一。同时,教育信息化又可能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会进一步扩大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扩大“数字鸿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的教育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进而加剧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从机制角度研究如何突破县域的限制,从市甚至省的层面上科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有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一、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

(一)健全教育信息化条件保障机制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而目前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不足、发展极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不济等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严重牵制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纵深化推进,制约了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急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1. 完善多渠道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体系

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下, 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导致了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差异,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因此,应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路径。首先要明确省(市)、区(县)两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加大财政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计划,明确实施方案和落实经费,并对信息化建设薄弱地区给予资金倾斜,提高该地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二是建议在和省、市级政府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以对地方实施财政转移支付, 给信息化弱势地区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予以资金上的扶持,以平衡区域信息化的利益关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增值空间有限,是资金扶持的重点,政府可设立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事业专用资金,专款专用。三是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积极思考如何公平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共同支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比如是否可以考虑以免税的方式刺激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投资;对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征税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以第三方公共信息怎么写作平台建构的方式,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政府多头投入难以形成合力、公益性信息怎么写作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的主要矛盾,为各级教育机构、广大师生提供开放、长期、专业的共享怎么写作,助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2. 加快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纵观国内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所依托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和农村互联网等电信基础设施短缺和接入不便。因此,加大中西部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电信基础设施差距,是缩小及根本解决这一数字鸿沟的基础。要加大投入,统筹城乡资源,积极争取和省电教馆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采取产业模式运行,例如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与某大集团公司合作,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

3. 提升教育信息化队伍水平

首先,信息化人才匮乏是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可以对信息化人员定编定岗定责,根据学校班级的数量制定电教老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岗位和数量,逐步划清电教老师的工作职责。此外,考虑到一般学校和乡镇一级很难建立和维持信息化专业队伍,可以尝试在县级层面建立教育信息化队伍,使其发挥综合优势、形成合力。
其次,信息化队伍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做些简单的电脑操作,看些教学VCD等;一些老师连基本的上网搜索资料都不熟练,更无从谈网络教学;有的甚至通过播放下载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教学,从“人灌”走到了“机灌”极端。因此,师资培训重点应该侧重于培训与教育信息化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培训内容应涉及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城乡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均衡化,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师资的均衡发展。

(二)建立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

各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技术标准不一,在应用层面难以互通;资源短缺,品种单调;系统集成度不高,零星投入难以发挥整合效应等。因此,建议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下,联合通信、网络、教育相似度检测机构等单位,通过打造动态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怎么写作平台、推进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育信息数据中心等方式,共建共享信息资源,为推动区域内或者各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 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怎么写作平台建设

教育信息化公共怎么写作平台要以教育基础数据完全整合、有效应用为目标,以统一的基础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软件系统,有效解决教育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的各类问题,真正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教学互动、学术交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等各类应用的大融合。教育信息化公共怎么写作平台还应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包括不同厂家的应用系统,以及下属单位已有的应用系统,满地区教育信息化数据统一存储、管理与共享的需求。

2. 建立分布式教育信息数据中心

分布式教育信息数据中心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为目标,遵循“公平”与“高效”并重的信息化路线,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建立省、市、县结构的资源库。通过资源库分布部署,各单位将信息资源上传到本单位的资源库,在分布部署中相关联的资源库单位都能使用,实现“一家上传,多家使用”的共建共享目标。数据中心为本区域中小学师生提供免费怎么写作,内容涵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科资源、特色资源、教学研究资源、培训资源等。省(市)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全局性数据交换和存储怎么写作,管理和支撑省(市)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索引数据库、优质教育资源库等。区(县)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统一托管学校的主页,支撑本区(县)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等。

3. 推进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目前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和资源建设中呈现出区域性失衡现象,如何解决制约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问题,对推动优质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包括区域内部的共建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共享和跨区域间的共建共享两类。共建共享中二者都应该关注:①市级和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政策、法规、行政等手段,对影响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平衡优化区域间以及各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分配;②关注教育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制定和推行教育资源标准、技术接口,提供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基础性技术保障机制;③建立合作同盟,寻求多方力量的经济资助和技术支持;④以主流教材版本或者基于知识点体系来建设区域性优质资源,进而提高资源的跨版本和跨区域共建共享。[3]
跨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还应关注:①实行区域联动,发挥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挖掘跨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的潜力,促进区域间走向深入合作;②遵照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以提高跨区域共建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③建立区级示范区域,发挥示范区的共建共享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跨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涉及到建设主体的协调联动:市级资源建设主管部门、各区域资源建设主管部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4]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机制

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项措施的同时,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监测制度,定期对区域内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进行督导评估,对其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引导和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投入和建设行为,以应用为导向,强调信息技术在学校课程实施与管理怎么写作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均衡化方向纵深发展。

1.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建设

标准的缺失不仅导致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建设、片面发展等不良行为,更使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面临边缘化,进一步扩大了“数字鸿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使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将信息化条件的均衡化纳入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强化均衡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研制各地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予以保障。该标准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标准(设施配备标准、信息技术管理标准)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标准(网络环境标准、教室配备标准、资源建设标准、网络安全标准、信息技术管理标准等),从建设、应用、管理和效益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强化均衡发展的理念。

2. 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

成立由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小组,评估采用学校自评与组织复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广泛地收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信息。评估的主要操作方法有现场考察、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

3. 制定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指标

在不少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硬轻软、见物不见人”现象突出,设备闲置、应用不足、应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已经或正在扩大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均衡。因此,教育信息化工作应“两手抓”,体现在评估指标上则既要关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也要关注应用水平和相关管理机制建设。
(1)资源建设,重点关注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把基础配置作为政府行为加以考虑。主要包括基础配置(网络控制室、校园网络,专用教室,师机比、生机比)、信息资源(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完备并符合标准、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规范化程度)、人力资源(校级领导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信息科技教师、网络管理员、学校信息员等)。
(2)管理机制,重点关注组织规划、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和维护情况。主要包括组织规划(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工作计划与小结、专题工作会议、参加各类教育信息化会议)、制度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及执行、人员岗位职责及其落实情况、各种相关激励制度及其落实情况)、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情况、投入经费使用情况)、维护情况(校园网络安全畅通情况、教育技术设备完好情况等)。
(3)应用水平,重点关注课程实施、管理怎么写作、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以及应用特况。主要包括课程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研究型课程的应用情况)、管理怎么写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校务管理、家校互动的情况,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使用情况)、教师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情况、教师信息技术课题、论文与课件情况)、学生发展(信息科技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基本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方式、信息素养与道德规范等)。

四、结 语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任重道远。在现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要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非常困难,而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高效共享和均衡配置的有效而低耗的手段,[5]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长期战略加以实施。但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还将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它来自教育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中的普遍制约因素,这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更多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李良,刘智昂.发达地区以信息化应用一体化促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45~48.
冉新义,祁小玲.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J].教育探索,2005,(1):56~57.
[3] 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3):48~53.
[4] 胡小勇,刘琳,胡铁生.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机制与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0,(3):67~71.
[5] 林君芬,张静然.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28~3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