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分析 >简论探究运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结构

简论探究运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结构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16931 浏览:719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含义和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 人才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如何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等方面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结构和需求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人才需求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含义以及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指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的人。而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或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应该满足和符合就业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从而可确定为两个方面:即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与外国客户达成交易的基础。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货物写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签订写卖合同的必经阶段,而在国际货物写卖中,商务谈判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比国内贸易中的洽谈交易复杂得多。因此国贸人才在这方面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2.贸易流程操作能力

贸易流程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熟练的掌握贸易流程才能够在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贸易流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流程,进出口核算,写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业务操作,单据缮制与审核等。

3.国际营销基本能力

国际营销基本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能够得到所在单位重视并得到长远发展必备条件。国际贸易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一般的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巧,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国际市场和争取外贸订单的能力。因为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一种延伸和集合,在处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国贸专业人才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把眼光放长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国际市场开拓的知识和技巧,积极的开拓市场和争取订单,积累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并将客户分级统筹管理,再做有针对性的沟通。

(二)综合能力

1.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在工作中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团队精神素养。根据我们的实践与理论上的理解,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达理解能力,这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清晰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直接的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人际融合能力,这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让身边的人乐意接近与相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积极从容的处理。

2.现公操作能力

现公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在办公过程中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要求国贸专业人才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现代化办公技能,如速记,校对,使用各种先进的数码产品的能力;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文字编辑、表格处理、图片和图形处理的能力;使用电子邮件系统,接收,发送和处理相关客户的邮件的能力。

3.商情判断基本能力

商情判断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洞察国际市场形势的一种必要的思维能力。就国际贸易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国际贸易人才应具有透过复杂多变的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迅速分析并作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果断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及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能力。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

(一)就业市场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素质,集中反映国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等思想品质,是评价和判定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通过调查,企业对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
3.客户沟通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具备一般的客户沟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外贸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的多元化。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要求国际贸易类从业人员注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别,对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储备。
4.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这里所指的人际沟通是公司内部人员的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的工作积极性,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够高效率的工作,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调查得出,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具有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应聘者。
5.持续学习和价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素质,集中反映了国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评价国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旨在反映国贸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创造力。用人单位认为国贸专业人才具有持续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是不可多得的。

(二)国贸人才的供不应求及其原因

从实际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供需关系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增多,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大增,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难以招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学生难以就业。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机制落后导致能力欠缺

在急剧变革的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应用型人才的适应能力,公关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在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培养都注重学生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对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未对口社会。

2.定位不清造成就业困境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要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地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定位和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而不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现状-味地追求厚基础,而忽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造成毕业生的高不成,低不就。

3.模式重叠限制各异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题体系设置上基本沿袭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组合而成,缺少谈吐应对,团队精神等能力的特色培养课程。高校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也就导致国贸专业学生竞争力上的无异性,由此产生的能力上的结构性的矛盾加重了人才的竞争和就业难度。再看实践能力的锻炼,目前所有高校国贸专业都有各种类型的实习教育计划,但大部分采取的形式为教师带领学生与工厂、企业进行简单的参观,很少安排实际的操作练习。

三、对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重点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积极实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教育过程中,将英语作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英语能力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学习与运用中提高了。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训练内容,让应用型国贸人才与企业需求接轨,与国际接轨。

(二)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接轨

“学以致用”既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接轨,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实践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使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取得一项甚至几项外贸行业的岗位资格证书,是他们找到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这就要在教学中使专业教学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考证项目主要有: 外销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等。
第二,实验室模拟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要求学生以模拟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从外贸企业的注册开始完成外贸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写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定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通过虚拟操作或角色扮演,亲身经历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及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体系就更好的与实物相结合了,从模拟实践中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弥补不足。
第三,走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人才培养可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可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型企业一般都设有实训的生产岗位和企业培训中心,中小型企业则提供实际的生产岗位,为在校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外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要求,能够迅速胜任外贸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就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上,设计科学、系统、合理的教学体系。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新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要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借鉴发达国家人才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一,实行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能力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展脑、手、脚、和心协调发展的教育。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专业素养,并且在教育中赋予学生某种谋生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模式的自主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起对知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
第二,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计,教材处理以及学习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的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另外,强调学习要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学生应该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熟练运用相结合。反对死记硬背的的片面的知识学习,学校应该多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以及调研报告。
第三,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走现代化学徒制。双元制的教育体系是企业与教育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延杰.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2010(6)
(2)田俊芳.国际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经济管理者,2010(16)
(3)孙滔.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N],2010(2).
(4)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2010(2).
(5)李金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讨[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6).
基金项目: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教育涉外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湘财教指[2011]93号);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建设项目(湘教通[2007]186号);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项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