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关于南通立足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定位之

关于南通立足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定位之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34250 浏览:1570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体系逐渐成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模式。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克服区域经济小而全的弊病,突现不同城市的功能,是一种“多赢”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而更多的城市正在努力成为副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周围,有几个主要的、空间距离较近、有高速公路网与铁路网,有江海河相交汇的大运输、低成本船舶运输网,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关联性大的地域性中心城市;他们之间形成产业错位、产业梯度。在中心城市的附近形成的比较大的地域性中心城市,本文称之为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多少、规模与质量,决定大城市带的开放程度及马太效应的发挥效果。本人认为,南通作为整个“长三角”北翼江海门户,应立足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实现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南通市 城市发展 副中心城市
1009—9646(2009)09—0168—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体系逐渐成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模式。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克服区域经济小而全的弊病,突现不同城市的功能,是一种“多赢”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而更多的城市正在努力成为副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周围,有几个主要的、空间距离较近、有高速公路网与铁路网,有江海河相交汇的大运输、低成本船舶运输网,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关联性大的地域性中心城市;他们之间形成产业错位、产业梯度。在中心城市的附近形成的比较大的地域性中心城市,本文称之为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多少、规模与质量,决定大城市带的开放程度及马太效应的发挥效果。
本人认为,南通作为整个“长三角”北翼江海门户,应立足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实现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
1 南通市概要
南通市总人口约770万,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南通城区人口约220万,包括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通州区。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南通经济总量列第7位,近年来GDP增幅基本保持在16%的水平,高于长三角平均的14%。

1.1 南通城市发展的三个时代特征。

1.1.1 船运时代的船舶运输高度发达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运输的时效性要求不高,主要考虑运输成本,以船舶运输为主;南通的机械、修船、造船、纺织、服装、建筑业的基础扎实,经济发展水平与苏州、无锡同步。
1.1.2 轮轨时代的交通不发达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提高,汽车、火车的运输比例明显提高,南通受长江阻隔,经济发展迅速落后于苏州,无锡。
1.1.3 同城效应阶段。苏通大桥的开通,南通与上海、苏州的时空距离由原来的2小时以上,压缩到1小时以内;心理时间几乎压缩在同一个城市之内。沪通铁路建成后,乘轻轨从南通到上海市中心与从上海奉贤到上海市中心所需时间几乎一样,也就是发生同城效应。南通成为了交通枢纽,多次被评为最有投资潜力城市,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不断发生跳跃。
1.2 南通的产业结构发展态势。由于南通各地自然禀赋相近,一市六县经济齐头并进,产业结构雷同,产业层次低、规模小,门类多,比较自成体系;南通市区作为地域性中心城市缺少龙头作用、辐射作用。
南通已初步形成了从几亿到几十亿元级规模的产业群,如机床、鼓风机、海洋产品、集装箱、电动工具、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床上用品、电子电容等,尤其是造船、港口机械、海洋工程等产业凭借港口资源优势,近几年出现了井喷式快速发展势头,造船完成量2007年占江苏的66%,占全国的15%。伴随着上海的振华港机、惠生重工等大型装配业转移到南通,南通出现了巨型企业,这些企业年产值在300亿元以上。
1.3 南通的生产力相关要素发展态势。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被称为黄金海岸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线;长江是中国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最好桥梁,被称为黄金水道:这两条轴线的发展一直是国家的重点,被称为“T”字发展战略。南通与上海一样,就处于这两个轴线的交叉位置,区位优势比较独特。
1.3.1 海陆空交通方便。苏通大桥开通后,南通由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已成网状。沿海铁路与宁启铁路交汇于南通,沪通铁路大桥已得到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立项。兴东机场已开通国内多个航线。
1.3.2 大物流低成本的船舶联合运输网。南通滨江临海,分布着许多港口、码头。南通港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港口,已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2个港口通航,每天有40多条集装箱班轮经上海与海口通往世界各地,并开通南通至香港、日本、韩国3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洋口港是江苏海岸线中唯一可建十万吨级深水港,承担原材料、石油、液体化工等散货物资运输、大宗散货的中转和集装箱运输。
从1万吨到30万吨的海洋巨轮可在南通港及洋口港靠岸并装卸货物;长江大船从500吨到5万吨可在南通港靠岸并装卸货物:运河小船从10吨到1000吨可在南通港靠岸并装卸货物。船舶的运输量大、成本低、安全,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1.

3.3 南通是中国高质量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南通段长江水达到二类饮用水的标准。

1.3.4 环保容量大。南通是中国具备建立特大型饮江排海工程条件的最好的地区之一。

1.3.5 土地资源丰富。沿海沿江的囤垦工程每年新增几万公顷土地,能保证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供大量工业与城市开发用地。
1.3.6 人力资源丰富。南通处于江海平原的交界处,人口密度高,就学率高,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发达,各类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资源丰富。
1.3.7 电力资源充沛。南通凭借优良港口运输条件,低成本、大规模地运进大量煤炭,火力发电规模大。风力发电发展迅猛,天然气发电、生物能发电等项目陆续上马。
2 关于南通由地域性中心城市向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转变的分析

2.1 南通正在成为长三角尤其是上海都市圈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五大发展趋势明显。

一是大型超市卖场与物流中心快速进入南通,包括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博览中心、华东石油储备中心等:
二是企业集团化趋势明显,部分南通地方性企业迅速发展并组建集团,如罗莱家纺集团,南通大生集团等;部分外地企业与南通企业一起在南通成立集团,如中远集团的大连船务公司、广州船务公司青岛船务公司等合并进入南通船务公司,在南通组建修船集团等;中小企业集团的总部从上海回流到南通的现象增加,如金轮集团原来在上海的总部降格为营销部,总部搬回南通;上海与南通两地都有分公司的集团,将总部设在南通的现象增多,如江苏文峰集团等;总部大厦的数量明显增加,档次明显提高。
三是城市由单极中心快速向多极方向发展;虽然主城区的商业中心仍然人山人海,购销火旺,郊区各商业中心也人气十足;城区工业基本上外迁到远郊与开发区,各种交通干道四通八达,沿主城区周边,大型绿化、观光产业带的形成,绕城环状快速通道与立体交通的增加、大城市化的徵状明显;
四是跨国公司与国内集团公司开始在南通设立分部、地区中心、生产基地、代表处等,有60多家五百强企业的投资项目,南通五星级酒店的客房入住率达到80%以上,吸引了

五、六家五星级酒店的投资商来南通投资;

五是每年都有数次大型全国的、国际的会议在南通举行;徐州、宿迁等内地一些城市开始在南通举办招商投资说明会,期待南通的产业升级带来的产业转移,期待吸引活跃于南通的世界各地投资商。

2.2 南通从地域性中心城市提升为上海副中心城市,包括如下区域经济功能:

2.2.1 长江经济与沿海经济的枢纽型城市。适合发展连接型经济、中转型经济,成为上海物流经济组成部分。
2.2.2 南通可以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北拓展,让上海经济进一步向苏北平原辐射,并与徐州一淮阴一连云港的亚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连接型城市,发展过渡型经济,桥头堡经济。
2.2.3 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核心成员城市。利用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优势,与上海、苏州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梯度发展与共同发展的三角形态。比如,上海的金融、信息、人才、高科技的集中优势:苏州的旅游与电子产业、精密机械的集中优势;南通的重型机械、船舶工业、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的产业优势。
2.2.4 江苏的门户型城市。挖掘沼江八大港口群优势,加快洋口港深水海港的开发,形成江苏省最大出海大通道。
2.2.5 苏北城市群的地域性中心城市。承接上海的经济辐射,并将上海的能量转移到广大的苏北地区。
2.3 南通向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调整定位的意义。城市区域经济功能定位是城市间经济竞争的产物,是在竞争中寻找差异化战略的必由路径,有利于在众多城市中辨别出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势特点,在人们心中形成好感和烙印。差异化、个性化、与众不同的事物才具有超强的吸引力,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显示就是分离,分离就是差异,差异就是优势,有了优势才能成功。南通定位为上海北巽副中心城市,而且是唯一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副中心城市的形象,就明显增强了吸引眼球的魅力。
3 促进南通向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转变的途径
3.1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依托沪苏通小金三角,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21世纪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发展战略,将南通融入到上海、苏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作为沪苏通小金三角模式的具体实践,南通与苏州确定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第二园区,即中新苏通生态科技城。随着苏通大桥建成、多条沪苏通大通道的建设和江苏沿江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南通与上海、苏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并将成为沪苏通小金三角中的重要一极。
3.2 促进与上海、苏州的产业结构错位发展,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结构组合。长三角各城市在石化、电子、汽车、机械、纺织、食品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比如苏州的IT产业与精密制造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南京在石化、汽车产业方面也形成了产业集聚。南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实现与相邻城市错位发展与集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南通现阶段应重点选择如下主导产业。
第一类:与港口码头关联度强的产业,如造船及船舶配套、海洋工程与大型装配、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粮食加工、石化产业及大型海港的物流业。第二类:与大量淡水资源的关联度强的产业,如造纸、印染、食品加工业。第三类:与沿海经济与海洋经济关联度强的产业,如风力发电,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海洋产品加工等产业。第四类: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关联度强的产业,如生物医药、汽车配件加工业。第五类:已有工业基础相对较强的产业,如基础机械、电动工具与机床制造、纺织服装纤维等产业。
3.3 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城市体量,营造上海都市圈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和距离成本,区域经济就有了存在的必然性,各种经济要素磐然形成相对集中、呈现一定布局的空间晶体结构。南通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间拓展上进一步加强发展一个中心、三个经济核、三个卫星城市群,强化四个经济增长极的放射状城市增长模式;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新城区为龙头、以濠河与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金融、商贸物流、公司总部基地、文化旅游中心;三个经济核指开发区、港闸区、通州区;三个卫星城市群是指启东海门城市群、如东及洋口港城市群、如皋海安城市群;四个经济增长极指沿江、沿海、沿河、沿路。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群,在南通形成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诸多产业基地。
3.3.1 发挥长江口疏浚工程产生的大船大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南通港及未来的通海港进一步开拓集装箱业务,占据长江沿线集装箱市场,并促进现有集装箱运输相关的加工产业群体的进一步发展。
3.3.2 加快疏理长江北支水道,确保万吨级船舶的正常通行,升级大型船舶建造、修理,成为长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船舶建造、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装备、钢结构加工等产业基地。
3.3.3 加快洋口港深水码头的开发,成为苏中地区的大型天然气、石油、液体化学品的集散枢纽中心,成为综合物流大港,升级江海联运功能,营造长三角最有影响力的物流产业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沿江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产业基地,通过江海联动促进化工产业链的形成,营造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化工产业基地。其中,拓宽江海运河,兴建洋口大型人造湖,营造淡水输送、污水排放、各种化学原料输送、大物流通道的通江达海大动脉干线。
3.3.4 发展发电产业群,建成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电力产业基地。构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秸杆发电、垃圾发电等综合能源产业群。尤其是建设世界级大规模风力发电基地,利用风力发电的质量较低的特性,鼓励利用风力发电建设电解铝、有机硅、玻璃、冶金等耗电量大的产业。
3.3.5 加快排海管道的建设,逐步限制、禁止长江排放、提高长江排放指标要求。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集中处理、集中综合利用、集中排向东海等措施,有利于彻底杜绝偷排放问题、违规排放问题,切实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修建排海管道,扩大环保容量后,还有利于大力发展造纸、生物医药等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群。
3.3.6 推进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即港口、铁路站点、机场、产业集聚区、高速公路匝道口等经济节点与行政节点的有效衔接,以快速通道、立体交通等手段,实现半小时有效到达网络,以高效、有序、优质的综合物流体系提升区域最佳经济、物流、产业群的竞争力。
4 结论与讨论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入全面整合的新时代,西部开发的重头戏是长江开发。开发南通是长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第一步,是长三角北扩的最好途径。基于通江达海的特殊区位,依托历史沉淀的江海文化之优势,发挥沿海沿江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强势经济,乘着交通不断完善的大好形势,南通将城市定位从地域性中心城市提升为上海北翼副中心城市,是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只有以构建上海北翼副中心城市为己任,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增强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的魅力,营造投资与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
参考文献
江苏省统计局,《常州与南通经济发展比较分析》,2006年12月06日。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引自《省情与文荟》,2009年第1期。
[3]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泉比较的社会学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