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计量经济学 >简论外商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对我国就业结构动态效应要求

简论外商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对我国就业结构动态效应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28367 浏览:1247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VAR模型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协整分析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和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FDI流动对我国区域就业的不均衡影响,旨在揭示FDI对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结果表明:FDI与三大区域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FDI流入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为负,对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效应为正;FDI流出对中部的就业效应为正,对东西部的就业效应为负;总体上,FDI流动的就业负效应明显;FDI的区域就业效应具有滞后性,且长期吸纳效应和短期挤出效应并存,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动态冲击效应显著。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结构; VAR模型
: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流入我国,对我国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转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迅速衰退,不少外企开始从我国撤资,促使就业形势发生扭转,大量劳动力失业返乡,给我国劳动力就业增添了巨大压力。FDI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较大,这种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就业区域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一方面劳动力大量往东部沿海聚集和转移,造成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差距扩大;另一方面引起了 “民工潮”和“用工荒”等社会问题。因此,FDI流动带来的就业区域结构失衡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FDI是全球化进程中产业链跨境延伸与世界经济整合的直接驱动力量。鉴于就业在一国经济、社会、政治中的特别意义,专门针对FDI与就业的研究成果日丰。国外有关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研究主要围绕其替代效应和促进效应来进行,并形成了就业作技巧论(Kris and Lipsey,1988)、就业补充理论(Andersen and Hainant,1998)、就业差别论(Peter, Hongshik and Joonhyung,2010)[3]等。一些学者和组织对FDI在东道国的就业效应从正负层面展开研究,并形成了积极贡献论(Todaro,1969; UNCTAD,1994)[4-5]、差别论(Christoph,2005)[6]、复合作用论(Santos-Paulino and Guanghua Wan,2009)[7]等,与此同时,一些学者还对FDI对东道国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FDI的投资结构与就业结构有显著相关性(Tomasz,2000)[8]。
FDI的进入为我国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我国就业总量增加,这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FDI对就业产生了正效应(牛勇平,2001;蔡昉、王德文2004)[9-10]。随着FDI流入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上的倾斜,其对就业区域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就业区域结构。郑月明、董登新(2008)以省际数据为截面,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对东部地区而言, FDI对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明显[11]。蔡兴等(2009)则认为国内区域就业弹性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12]。温怀德(2010)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入世前后FDI对我国就业区域结构的影响,认为FDI促进了就业的增加,但拉动作用在减弱,在入世后,东部地区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再显著,而中、西部FDI显著促进就业[13]。
综上所述,作为FDI理论的延伸和拓展,FDI与就业关系的探究始于发达国家,研究成果集中于全球化迅猛推进下跨国公司海外快速扩展期。西方学者较多关注FDI的母国就业影响,而国内主要侧重FDI对我国的就业福利得失。研究方法从理论归纳和演绎为主发展到实证分析见长。但从已有的相关研究进展来看,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主要是从FDI流动的单维角度研究它对就业的作用,缺乏从FDI流入、流出的双向二维层面探测其对东道国就业结构的综合效应;(2)对FDI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从动态视角考察FDI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所引致的就业冲击。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运用VAR建模思想,结合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分析了FDI流动与就业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FDI对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二、理论框架

本文的理论框架为C A Smi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模型。VAR模型是能够动态反应每个被解释变量对自身及其它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它的一般形式为:
Yt=∑pi=1AiYt-i+BiXt+εi[JY](1)
其中,Yt表示由第t期观测值构成的n维内生变量列向量,Xt表示由t期观测值构成的m维外生变量行向量,Ai为n*n系数矩阵,Bi是n*m系数矩阵,εi是由随机误差项构成的n维列向量,其中随机误差项εi(t=1,2,…n)为白噪音过程,且满足E(εitεjt)=0(i,j=1,2,…,n,且i≠j)。
对某变量全部滞后项系数的联合检验能够反映该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能反映这种影响的正负趋势,也不能反映这种影响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VAR模型的主要分析工具脉冲响应分析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度量的是被解释变量对单位冲击的响应,可以用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它能够形象地刻画出FDI对产业就业和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

三、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构建就业区域结构的计量模型: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四)脉冲响应分析

协整方程反映的是FDI与三大区域就业人数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脉冲响应分析能够形象地刻画出FDI对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基于VECM模型,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法,对FDI流入、流出模型的各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见图1、图2。图1、图2的横轴表示FDI动态作用的滞后期数(以年为单位),纵轴表示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曲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值。在模型中将FDI动态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25年。[FL)]
图1 FDI流入对三大地区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图2 FDI流出对三大地区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FL(K2]
FDI流入的脉冲响应分析方面:初期FDI流入对东部地区的就业人数会产生持续波动的负影响,其影响介于-012%和0之间。在东部地区的就业人数的变动中,FDI流入的贡献率很小,约为2%;FDI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就业人数会产生正影响,从第6期开始产生负的影响,其影响介于-0002%和0003%之间。在中部地区的就业人数的变动中,除第3期和第4期外,FDI流入的贡献率微小,不到1%;FDI流入对西部地区的就业人数会产生曲折上升的负影响,其影响介于-0005%和0之间。在西部地区的就业人数的变动中,FDI流入的贡献率几乎为零。这表明FDI首先主要流入东部沿海地区,并会对该地区的就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曾经出现的“孔雀东南飞”;但随着我国引资政策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近几年的中部崛起战略等,FDI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会带动该地区的就业。这与我们上面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FDI流入的区域倾斜对我国的区域就业产生了不均衡的影响。
FDI流出的脉冲响应分析方面:给FDI流出一个冲击,初期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就业人数没有产生明显的冲击,但在第二期到第七期会对东部地区就业持续产生非常强烈的波动,其影响在006-01的范围内波动;对中、西部地区,FDI流出的冲击由负到正,在2-12期内较明显,波动范围分别为-004-003和0-005,之后的影响逐渐减弱。总体上,对中部地区就业的冲击比对西部地区就业的冲击大。这表明FDI主要从东部沿海地区流出,并会对该地区的就业产生明显的影响,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这种影响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与我们上面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再次证明FDI流出的区域倾斜对我国的区域就业产生了不均衡的影响。

五、主要结论

FDI流动的区域分布不均导致我国区域结构发展不均,从而导致就业的区域不均衡。本文基于VAR模型,分析了FDI流动与就业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FDI对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FDI与三大区域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FDI流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引起东部地区就业人数的减少,其他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而FDI流出对东部地区的就业弹性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弹性较小,说明从长期来看,FDI对东部地区就业的负效应相当明显,随着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及技术改革,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将大大节约。从区域发展的趋势来看,FDI首先流入我国东部地区,进而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FDI流入的增加,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地区,而东部地区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将严重下降。
(2)FDI的就业效应具有滞后性,且长期吸纳效应和短期挤出效应并存。东部地区会是承接FDI流入的首要地区,并带动大量劳动力转移到该地区,但随着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加强对外资企业投资流向的引导,外商企业投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承接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地区。但由于FDI对就业作用的滞后性,使得区域就业不均衡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长期来看,中部地区的就业状况会得到改善,未来可能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区域之一。
(3)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动态冲击效应极为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是吸引FDI明显较多的地区,FDI对这些产业和区域的冲击效应明显,进一步说明FDI对区域就业结构的不均衡影响。
(4)FDI对东部地区就业的贡献率较大,中部地区利用FDI促进就业的效率最高。FDI进入东道国会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其对东部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不大。由于FDI流入在东部地区长期明显的倾斜,使得东部地区在很长时间里担任着承接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角色,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转向东部地区。但受到FDI流动的区域不均衡的影响,未来中部地区吸纳就业的能力比东、西部地区强。因此,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我国政府的引资政策应该更倾向中部地区。
参考文献:
Kris R., R. Lipsey. The Effect of Multinational Firms Foreign Operations on Domestic Employment[R]. NBER Working Paper, 1988, No.2760.
P.S. Andersen and P. Haina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R].BIS Working Paper,1998, No.61
[3] Peter N. Andreas W. FDI in Mexico: an Empirical Assesent of Employment Effects[R]. Kiel Working Paper, 2007, No.1328.
[4] 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59):406-422.[5] UNCTA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 New York and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udooo.com

Geneva [M].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6] Christoph Ernst. The FDI-employment Lin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the Case of Argentina, Brazil and Mexico [J]. Employment strategy papers from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2005, (17):301-304.
[7] Santos-Paulino, AmeliaU, Wan Guanghua. Special Section: FDI, Employment, and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11):128-136.
[8] Tomasz Mickiewicz, Slo Radosevicv, Urmas Varblane. The Value Of Diversi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Central Europe during Economic Recovery [R].University of Tartu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iscussion Paper, 2000, No.5612.
[9] 牛勇平.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的关系[J].经济学动态,2001(11):22-27.
[10]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04(1):12-23.
[11]郑月明,董登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32-41.
[12]蔡兴,莫骄,冯志坚.中国出口、FDI与就业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地理,2009(2):22-27.
[13]温怀德,谭晶荣.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东、中西部数据的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0(8):56-65.
[14]刘博.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4. [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