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相关 >对策我国和周边国家货币合作状况、前景与对策学术

对策我国和周边国家货币合作状况、前景与对策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7045 浏览:210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济合作出发,对当前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一定障碍。我国应以制度性安排推动货币合作,合理选择合作国家(地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范畴。
关键词:区域;货币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合作;人民币
1674-2265(2013)04-0046-04
一、引言
关于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合作的问题研究,源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采用何种模式的讨论与比较。人民币能否成为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主导货币?当前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与区域货币合作直接相关的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阐明了一个最优货币区应具备的条件,由蒙代尔(1961)最早提出。他认为当要素在某几个地区内能够自由流动而在其他地区之间不能流动时,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几个地区就可以构成“最佳货币区”。此后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麦金农(Mckinnon,1963)、肯南(Kenen,1969)和英格拉姆(Ingram)分别认为应以经济开放度、生产多样化和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托尔和威利特(Tower和Willett,1976)、哈伯勒和弗莱明(Harberler和Flemming)则提出以政策一体化和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从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条件研究转向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分析。进入20世纪80 年代,经济学家对最优货币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格鲁夫认为,在理性预期及政府政策存在随意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以借助同另一个货币政策声誉比本国更好的国家结成货币联盟来部分或全部实现。格鲁夫的分析既为近年来拉美日趋加强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东亚国家危机后重建其汇率机制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货币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对外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周边邻国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使得人民币作为交易手段在边境贸易中有了很大发展,部分国家出现了以人民币为主的计价结构。在CMI框架下中国积极加强同东亚各国间的货币合作,截至2012年3月末,中国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为

1.65万亿元人民币。

1993年以来,在中国及周边国家中只有中国保持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过计算,1996—2011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6.47%,发达国家和地区及新兴工业体年均增长率为3.8%,均远低于中国9.84%的年均增长率。麦金农和施纳布尔(2003)的一项研究表明,最近20年间中国经济不但增长最快,而且比其他任何东亚经济体都稳定。同时,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国家与地区产业分工的枢纽。后藤(Goto,2002)对东亚和欧盟1999年贸易强度的测算表明,东亚地区的这一指数为5.51,远高于欧盟的2.35。李晓和丁一兵(2010)的计算数据可以看出,1985—2005年的21年间,中国在东亚其他经济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目前来看,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仍以中国香港为首,从1985年的26%到2010年的52.7%;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增长最快,从1990年前与中国无依存关系到2011年的24.1%。流往中国的资金数量日益增加,不仅日本仍然保持对亚洲国家(地区)的巨额FDI,其他经济体和中国之间的FDI更是突飞猛进,其中对中国的FDI流向从1990年开始就远远超过其他经济体之间的流量。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FDI有86.64%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见图1)。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的关键指标—对外开放度及该区域受到的经济冲击是否具有对称性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度逐步提高,与中国香港、柬埔寨、泰国、越南经济冲击对称性的综合数据较好。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

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包括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戴金平、熊性美,2001)。这三项指标越高,表明该国融入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程度越高,其货币成为周边国家或地区关键性货币的可能性越大。表1显示了2004—2011年中国的对外开放度情况。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冲击对称性考察

根据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评判一个区域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需要了解该区域受到的经济冲击是否具有对称性,经济周期是否比较同步,或者是否具有消除经济冲击不对称影响的调节机制。遭受巨大不对称冲击的国家不适合参加货币联盟,冲击对称且调整速度快的国家则是货币联盟较好的候选国。所以,考察中国与周边经济体之间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实证分析,一般是通过对经济中的相关性加以分析,两个国家面临冲击的正相关性越高,两国间经济冲击的对称性就越强。在此,本文借助布兰查德和柯氏(Blanchard和Quah)于1989年建立的VAR模型以及加利(Gali,1994)设定的变量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冲击对称性进行简单分析。
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为了识别实际供给、实际需求和货币三种冲击,建立一个含有三个内生变量——产出[y(t)]、商品的国际相对[q(t)]和国内名义[p(t)]的VAR模型,以代表动态经济系统。
(1)VAR模型的建立。检测定时间序列Xt是平稳的,可以将上述三变量VAR模型写成对应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即将[y(t)]、[q(t)]、[p(t)]表示的实际供给冲击、实际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无限加总可得:
[Xt=A0εt+A1εt-1+A2εt-2+A3εt-3……=i=0∞LiAiεt]
其中,L为滞后算子。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