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管理 >高职高专《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教学

高职高专《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2027 浏览:481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高职高专层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的维护、管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宏观上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本门课程存在较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本文从课程所处地位,重要性,硬、软件的发展以及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改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时效性;现状;教改探讨
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前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属于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计算机专业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里开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由宏观认识转变为微观认识,了解到计算机为什么能够实现众多的功能,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以及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如何解决,从而揭开计算机在大学新生眼中那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对计算机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用性、时效性的特点,从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现状,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教改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分析

本门课程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的组装: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以及如何组装一台完整的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多数学生并不熟悉计算机的内部结构,通常只能从直观看到的主机箱和显示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器来了解计算机。组装这一部分就是要告诉学生主机是什么结构,在主机箱内有哪些部件,各个部件间是怎样连接的,如何将这些部件组合成一台完整的主机,以及主机与外部设备如何连接,概括来说,组装这部分就是从硬件范畴上介绍计算机。
第二部分是计算机的维护:众所周知,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在这部分中,又可细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是解决计算机硬件上的问题,如硬件的维修、更换或增添部件等,均属于硬件维护;软件维护指在软件范畴内解决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来说,软件故障占计算机整体故障的较大部分,最常见的维护方法如:更新硬件驱动程序,备份/还原操作系统,重新安装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组装与维护的知识和方法,才能使计算机更好的为我们怎么写作。可见,学好这门基础课程,对于解决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三、硬、软件的发展现状

熟悉计算机的人都知道,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下降一半。而就现今而言,这个速度还要更快。仅就CPU(处理器)来说,在2008年时,市场上还在全面普及双核处理器,到了2009年上半年,市场上已经开始普及三核,四核处理器,而且CPU的运算速度也突破了3GHZ的水平,制造工艺也从过去的65nm升级到45nm,由此带来了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性能,愈加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本人在撰写这篇文章时,CPU的发展已经从多核心时代过渡到“多核心+集成显示”核心的时代了,更新换代速度可见一斑!而软件方面,并不比硬件逊色,系统软件、网络软件、编程软件、多媒体软件等各类软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软件推出。而哪些老牌的著名软件,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我们常见OFFICE办公软件,从上世纪90年代的OFFICE 96、OFFICE 97、一直到OFFICE 2000,2003、2007,最近又发布了OFFICE 2010,可见软件更新速度与硬件是同步进行的。

四、教学现状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更新速度之快,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本人观察到,在市场上常见的本门课程的教材版本大多偏旧,对于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不够,当然,这也可能受到教材出版延时的影响,可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其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初次系统学习计算机的大学新生,教材的内容性和时效性,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机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教材的内容与当下的主流产品、技术相差较远,会产生二个问题: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教师所讲授的产品,技术产生主观上的认识,因为大多数产品和技术,一旦被淘汰,会迅速的在市场中消失,学生难以找到实物,所以认知程度也只能停留在书本中,造成学无可用的现象;本人在与学生座谈时,确实遇到此类问题,学生反映在书本中出现的一些产品和技术,要么早已淘汰,难以寻找,要么已经更新升级,使用方法也与书相似度检测绍的不同,造成学习困难。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授课难度增大,如果讲授课本中的知识,学生难以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久之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质量;如果讲授时行的知识,学生又会因为课本中没有提及而无从参考,表现出教师讲得热闹而学生听得糊涂的现象。本人在授课时,提及课外知识,学生常会因为课本中没有介绍而降低学习兴趣,也并不将其作为学习重点;考试中一旦出现课上讲过而书中没有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正确作答。可见,学生对于教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而教材的内容性与时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那么,对于任课教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在此提出,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本人在求学和工作的多年间,接触到众多教师,发现多数教师对于这门课程认识不足,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对待,我不否认他们在计算机这门学科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但对于这门课程,却表现出热情不足,并没有将课程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挖掘出来,过分拘泥与课本内容而忽视了与市场接轨。由于教师缺乏授课热情,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长期如此,这门课程便在教师和学生心中沦为“基础课中的副科”。我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虽是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基础课程,甚至可说是基础中的基础课程,但该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全面认识计算机的第一课,学好该课程对于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都有重要意义。而且,该门课程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可以解决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要使用计算机,就有机会用到本门课程所学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该门课程所授内容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之一。

(二)教师应改变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本门课程,不能体现出本门课程授课的灵活性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代表学好了本门课程,而且学生的教室应该是在实验室中,或是在各类电子市场中。教师的作用也应该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验,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就采用了一些新的尝试,如在第一堂课上,布置一道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期未时上交一份报告,内容是自己通过市场调查,写出一份攒机配置单,要注明所采用的配件的型号,性能参数,以及其他相关的备选配件,还要分析所采用该种配件的原因,可以达到或完成何种用途等。通过上交的报告来看,多数学生做了认真的市场调查,并且查阅了相关产品资料,有的学生通过努力,从刚开学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变成了电子市场内的“专业人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对于更新速度较快的知识,及时了解相关报道是非常重要的。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效性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课外书籍等,丰富知识结构;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手段来关注国内、国际的相关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最新消息。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观察,发现书本中没有的内容,毕竟实验室中的条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更多的观察,才能开阔眼界,增强对该门课程的理解。

六、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培养目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应避免出现会用计算机但不会维护的尴尬现象,这就需要各任课教师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方式,与时俱进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李继灿.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
黄俊民,顾浩.计算机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0-113
[3]李国杰,胡卫武.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研究[S].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报告,2007,2008:247-2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